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新闻媒体争相推出改革举措,世纪之交,新闻舆论界改革创新的氛围格外浓烈。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在新世纪将要到来之时,以适应当今读者阅读需求,提高舆论导向水平为着眼点,从去年10月23日起,实施全新改版。近3个月来,崭新面貌的解放日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关注的话题,党中央和中宣部领导予以积极肯定,上海市委和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给予表扬,广大读者尤其是目标读者称解放日报“现代感扑面而来”,将成为“新世纪新上海的形象代言人”。找准着眼点解放日报是上海市委机关报,党报改版的着眼…  相似文献   

2.
李丹 《新闻记者》2022,(8):59-70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初步实现了报刊的改革目标。至今,《解放日报》改版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仍有着深刻影响,成为学界一直研究的课题。与以往对《解放日报》改版的研究不同,笔者站在读者的视角,从阅读史的角度考察读者与报刊的关系,以读者范围、发行渠道、传受互动、集体阅读这四个方面作为研究思路和方向,阐述作为延安时期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改版后如何发挥党报作用,坚持党性与群众性相统一,并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做到“党性”、“民心”兼而得之。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11):86-87
<正>毛泽东关于动员全党和群众参与党报工作的思想形成于40年代延安时期。当时毛泽东对1941年创刊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批评要点之一,是空谈理论或所谈内容远离当前的现实。因此,"联系群众"成为当时改版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1942年初他为《解放日报》改版确定的两条基本点,即增强党性与联系群众。《解放日报》自1942年4月1日起改版,版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版是以各抗日根据地新闻为主的要闻版,第二版是以根据地为主的国内新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上旬,新疆日报赴沪采访组在上海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采访。在东道主解放日报的热情接待和精心组织下,采访组除圆满完成了新闻采访任务外,还参观了《解放日报》,所见所闻,感受颇深。 上海《解放日报》创刊45年来,坚持“立足上海,兼顾华东,面向全国,发行世界”的办报方针,及时、全面、翔实地向读者报道上海以及华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等方面的新闻信息,报道了上海的发展变化,上海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进程中的精神风貌和巨大贡献。目前,《解放日报》已经成为海内外一切关心上海经济建设和金融、贸易动态,以及有志于在上海投资、经商的实业家所必备的新闻媒介。特别在上海市政府宣布开放浦东、开发浦东的政策以后,《解放日报》更成为希望了解上海、了解浦东等开发区的国内外读者所关注的报纸。通过参观,我们感到,《解放日报》舆论环境宽松,新闻信息丰富,经济实力雄厚。  相似文献   

7.
《解放日报》原为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百万雄师渡江后,党中央决定把解放日报的报名交给上海。1949年5月28日清晨,上海《解放日报》正式出版。风云际会60年,《解放日报》始终站在舆论阵地的前沿,党报是它一以贯之的身份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2001年新年前后,伴随着世纪的交迭,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为代表,国内数十家党报进行了改版尝试。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周刊热”与90年代中后期的“扩版热”,这一次党报的改版风潮解决的是电子媒介,如网络、电视对纸质媒体的速度挑战以及都市新闻纸对党的机关报的市场挑战。  相似文献   

9.
禾子 《新闻世界》2004,(3):40-40
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报名《解放日报》。它怎么没有以市名为报纸取名《上海日报》呢?原来,《解放日报》报名源予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0.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  相似文献   

11.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取了必须让位于国内新闻的处理办法。因此,当时许多国际重大新闻,不仅上不了头条、头版,有的还被放在“报屁股”上。《解放日报》是在延安窑洞中创办起来的,因此,有人形象地称《解放日报》是“窑洞报纸”,讽刺《解放日报》视野不开阔,信息不灵通,小家子气。如果说这种讽刺在当时有失偏颇,那么在今天,在世界正在变成“小小村庄”的信息时代,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年代,这种讽刺就非常值得我们思索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上海市委的机关报,承担着将党中央和市委、市府的声音与决策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广大读者和各级干部的政治使命。同样在上海,几乎是所有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也都将《解放日报》作为了解时政、掌握上海和周边发展动态以及把握舆论导向的基本读物。所以,《解放日报》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在上海媒体中是具有主导的、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解放日报社最近推出了“《解放日报》50年系列光盘”第一套——《解放日报1998年全文和版面数据库光盘》。 《解放日报》系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自1949年5月28日创刊以来,紧密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着眼于增强党报在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积极推进党报的改革和创新,大幅改版,满足读者对党报的多重信息需求,追求党报的独有魅力,使读者面迅速扩大,有效地提高了党报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效能。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评价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有声有色,我看很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1日,《保定日报》全面改版。全面“刷新”后的《保定日报》,散发出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和时尚魅力,受到社会广泛好评,阅读率明显上升,广告营业额较改版前增加28%。从形式到内容让读者如沐春风《保定日报》为中共保定市委机关报,1948年创刊。  相似文献   

16.
梁鑫 《今传媒》2015,(2):125-126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兴起,作为党的宣传工具的新闻媒体界,走在整风的前列,也成为全党整风的关注焦点。因为当时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党八股盛行,不仅在党内掀起了不小的不良风气,在新闻领域也加剧了不正之风的传播,严重影响了中国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解放日报》为了将报纸办成党的机关报而进行了改版并取得了成功。通过改版,对文章编排作出调整,内容也更加丰富,尤其是规范了党报的发展,《解放日报》改版中总结的全党办报、走群众路线、对不真实新闻的批判等重要思想遗产对现代的报业改革也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解放日报》总编辑陈念云说:我们《解放日报》今年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放下党报架子,办成一张读者感到可亲、可信、可读的报纸。长期以来,《解放召报》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总爱端着架子办报。群众反映它  相似文献   

18.
西安《解放日报》是“西安事变”的产物。 西安《解放日报》创刊于1936年12月13日,是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领导的三方(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对外的机关报。它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接管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机关报《西京日报》办起来的,由办公厅下设的宣传委员会具体领导。先后任总编辑的是丛德滋、张兆麟。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李一氓派了韩进和魏文伯等任编辑。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们要宣传报道好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上海解放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迎接新世纪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面对繁重的宣传报道任务,解放日报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阴艳 《新闻前哨》2011,(9):79-80
这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发生在中国新闻界、影响全国的事件。1967年1月,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相继被各自报社的造反派夺取了领导权。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于2月8日发表通讯《"一月革命"的号角——记〈文汇报〉、〈解放日报〉新生一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