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大幕.十分荣幸,我能够作为一名注册记者参与新华社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工作,与前辈、老师和同事们再次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2.
马英杰 《中国广播》2008,(10):102-103
北京2008奥运会已经落幕,作为一名奥运会注册记者能够深入前方一线采访报道,我深感荣幸。16天的采访,16天的奔波,16天的磨练。16天留给我的是年轻传媒人的成长和终生受益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15日至10月1日,我经历了记者生涯中空前严峻的一次考验——独自一人代表《解放军报》远赴澳大利亚悉尼采访第27届奥运会。  说实在的,在接受任务之后,我的心里还真有点打鼓,虽然自己从事体育新闻报道5年了,大大小小的运动会和单项大赛参与了不少,并且曾经有过独自赴瑞士和韩国采访的经历,但是要知道这回是奥运会,是全球瞩目的新闻热点,一般中央级新闻单位都是集团作战——新华社派出了40余名记者参战,《人民日报》共有7名记者飞抵悉尼,并且报道量也和我们军报一样每天一个版;可我只有一个人,要单枪匹马地和“对手”比…  相似文献   

4.
采访奥运会与世界杯这样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什么东西是最不可或缺的?100个记者中有99个会告诉你是一张正式的采访证.  相似文献   

5.
踩在澳洲大陆的土地上,头顶一尘不染的蓝天,南半球清新的海风轻轻拂过面庞,悉尼给我的印象是如此心旷神怡。今年9月,身为西安晚报体育记者的我有幸作为中国奥运记者团的一分子,而且是作为第一位获得奥运会正式采访名额的西北地区媒体记者,赴澳大利亚悉尼采访,度过了令我今生难忘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从经历了14个小时的漫长空中旅途,走出悉尼机场的第一刻起,我就深深地被这个洋溢着自然气息与独特风格的城市吸引住了,但肩上的担子使自己无暇观看闻名世界的澳洲建筑和风光,9月11日上午抵达悉尼后,当天中午我便与同行们一起…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到武汉来开会,谈起他率队采访悉尼二十七届奥运会、写出系列通讯“悉尼走笔”的感受时,很有感触地说到:面对像奥运会这样重大的题材,记者能写出一般的报道不是难事,难的是一些报道还缺点“精”、“气”、“神”,就像烧到了七八十度的水,还差那么一二十度才能到一百度。而往往这一二十度是最难的,不有意识地努几把力,还真烧不上去! 这真是削切的经验之谈。古人论画时就慨叹过“丹青难写是精神”。对于形似神不似的画作,指出其弱点在于“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即外形虽描摹得很像,但停留在小孩子看事…  相似文献   

7.
谌贻照 《中国记者》2022,(11):72-73
<正>每一位记者,都有很多次让自己一生难忘的采访经历。而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道《柳州融水突围记》的整个采访经历,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次。这次采访,不仅是对我这名老记者所具“四力”的全面考验,也是自己作为党报一线记者,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从传统媒体人向全媒体报道者成功转型的实战历练。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全运会四年一届,一般安排在奥运会之后的第二年举行。本次全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大练兵,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席了开、闭幕式。而国内外报名采访的记者就有5000多人,运动员方面更是人才济济,国内的雅典奥运会冠军悉数到场。本次十运会,福建代表团派出了352名运动  相似文献   

9.
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是在今年二月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在美国纽约州普莱西德湖举行的。这是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国际体育盛会。我国派出了二十八名男女运动员参加这届冬季奥运会,这是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以后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这个世界性体坛上正式参加比赛。中国运动员参加冬季奥运会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为了报道这个举世瞩目的国际体育盛会,我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记者一行八人,万里迢迢,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取道东京和蒙特利尔,到达美国北部的普莱西德湖,会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兄弟单位的记者一起参加采访,所见所闻,一切都使我们感到很新鲜,使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刘颖余 《新闻三昧》2004,(10):18-19
奥运会四年一次。对运动员来说,它是竞技人生中的圣殿;对记来说,同样是采访生涯中不可多得的际遇,而对体育记来说,采访一次奥运会,更是从业旅途中必修的功课。从8月7日到29日间,我有幸采访了第28届夏季奥运会,在雅典度过了难忘的22个日日夜夜。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运动成绩历史性的突破,作为一名记,我不仅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而且在奥运会这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中,我更有许多有趣的见闻和新鲜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采访奥运会应该是其新闻生涯中最有纪念意义的一页了,然而其中之辛苦,是远非其它体育比赛所能比拟的。第26届奥运会闭幕已近一月,在亚特兰大的日日夜夜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2.
一名合格体育记者的人生以什么作为计量单位?4年!奥运会四年一次,世界杯四年一届,一名体育记者工作中每一次的高潮和低谷,都是由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到下一届奥运会的进行。对于一名成熟的体育记者,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同别届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使得国内媒体众多记者有机会亲临现场采访世界上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参赛项目最多的综合体育赛会。据统计,与境外举办奥运会相比,国内记者获得的正式采访名额多出了四倍。由于奥运会的主赛场在北京,采访成本的降低,使全国各地的媒体派往首都的外围记者也会成倍地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08,(6):I0089-I0096
官天一: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新华社高级记者。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官天一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前方采访了1984年洛杉矶、1988年汉城(现改为首尔)、1992年巴塞罗纳、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五届奥运会,采访了1978年曼谷、1986年汉城、1990年北京、1994年广岛和1998年曼谷五届亚运会,采访了从第二届至第十届全运会。  相似文献   

15.
传馨 《今传媒》2016,(11):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普通记者,我参加了“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活动。 这是一次最深入的采访。特定的报道任务,把我们引向了以往很少有记者到过的基层。我所在的第  相似文献   

17.
传馨 《今传媒》2017,25(10)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蔡教授,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我刊的采访.十八大正式提出"美丽中国"国家战略,如今过去了几年,您作为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的所长,该项目取得了哪些突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华社1007号大楼的10楼一间10平方左右的办公室里,好几台电脑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台湾的海量新闻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记者陈斌华的案头前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采访证,这使他的案头有一道别样的风景,也把国家最大通讯社一名有特殊经历记者的沧桑心路包裹在采访证上了。  相似文献   

19.
从1986年开始,我做体育记者已经有16年的时间,在体育记者圈中也混成了“老记者”。16年来,我采访过4届奥运会、3届亚运会和许多世界锦标赛以及国内的联赛,在此,将自己做体育记者的两点心得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张雷 《军事记者》2008,(10):36-37
百年奥运,百年梦想。历时16天的北京奥运会于8月24日在“鸟巢”——国家体育场圆满落幕。作为亲身采访北京奥运会的一名摄影记者,无疑是品尝了一次盛大的“新闻盛宴”。在奥运会举行的十几天里,用镜头记录了许许多多精彩的瞬间,记录下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一页,使我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