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和新闻稿件、新闻线索打交道。编辑要安排版面,哪篇稿子做头条,哪个新闻应突出,哪条要配篇言论,哪条放报尾就行,所有稿子摆到面前,上版前心中必须有数。那么作为编辑,他是凭什么做出决定的呢?当然要凭稿件本身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而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判定,每个编辑却是不尽相同的,这里面就有编辑对新闻的分量掂量得是否准确的问题。记者也是如此,得到线索或采访前后,一般心中要有一个初步的判定,这样的内容适合写消息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强势媒体的地市级报纸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报道内容、吸引读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新闻实践,笔者认为,只有认真落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精选角度,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才能写出可读性强、舆论引导力强的新闻作品来。精选角度,让新闻报道更活精选角度,是一个合格新闻者必备的新闻素质。其一,比一比哪个角度最能体现当前的宣传思想。有新闻名家指出,记者就  相似文献   

3.
提起报纸上的“豆腐块”新闻,一些大报记者便认为那是“小报”的特产。而一些“小报”记者也不愿采写“豆腐块”消息。因为在这些记者眼里,“豆腐块”是“小儿科”,“填报屁股的”,“体现不出水平”,参赛、评职称根本拿不出手。名记者哪个是靠“豆腐块”成名的?其实这种瞧不起“豆腐块”新闻的观点,从信息社会的观点而言已经过时,也与广大读者希望报纸多提供新闻信息的需求相悖。增加信息量,“豆腐块” 也担一分重任 过去,我们的新闻不太注重传递信息,宣传味十足,文章也短不下来,读者并不满意。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终日忙忙碌碌,每天能花在看报上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闻界流传着一个特殊的名词:“新闻鼻”。“新闻鼻”即新闻敏感,是指发现、鉴别和判断有价值的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较自身的成功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这种“瞭望哨”式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分辨、捕捉、认识、判断诸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记者特殊素质。“用眼如锥,用笔如月”,“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正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写照。新闻敏感主要包括四种能力:判断某个事件是否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的能力;判断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导致发现新闻的能力;划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记者已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记者,善于从大量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中,捕捉到新鲜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使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5.
敏锐性思维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在一个新闻事件的进行中、在一次新闻采访过程中,能否快速准确地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第一重要,哪个第二重要的能力:判断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抓出新闻的能力。因此,在一条优秀的新闻报道中,往往蕴含着记者的敏锐性思维。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监督性报道和采访被婉拒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新闻宣传的最基础工作。采访是获取新闻的手段,是新闻工作的先导。任何新闻报道的产生都离不开新闻采访。不会采访的人是做不了记者的,而采访水平不高也做不了优秀记者,更别提写出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报道。一、新闻采访的性质及其特点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  相似文献   

7.
记者要有多种功能,多掌握几手本领,它是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多功能记者’这一内涵。正确引导记者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勤奋敬业,心无旁鹜,开拓进取,真正把记者塑造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子生 《新闻三昧》2004,(1):17-19
有新闻学者肯定地断言:“新闻不是宣传”,理由是:“记者是与事实,而不是与观点打交道。”持此观点者主张“新闻等同于事实”,应是“事物本来面目的自然呈现”,不应“包含意见和倾向”。这种“新闻不是宣传论”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真实,这本来是每个记者所熟知的道理,也是绝大多数记者努力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上,却时常有一些报道不能很好体现新闻真实的原则,严重影响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威信,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在这个问题上,是记者意识不纯,故意歪曲和捏造事实吗?当然有,但此种情况极少;是记者不作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10.
穆卫东  王华锋 《青年记者》2008,(12):107-108
刚刚从事新闻事业的青年记者往往朝气有余,经验不足,他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一参加工作用上的这么少啊?社会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到底哪些是新闻啊?一旦碰到新闻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时遇到阻力怎么办?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记者?……一个个问号整天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11.
致读者     
《中国记者》在1987年之初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个普及性的新闻知识刊物。它将会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的朋友,成为遍及城乡的广大新闻通讯员、宣传员的朋友,成为社会上广大新闻爱好者、新闻摄影爱好者的朋友。对此我们将引以自豪。《中国记者》的宗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宣传党的新闻工作的原则和传统,反映和研究我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和发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新闻记者识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的集中表现,是记者长期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素质。新闻敏感的强弱,对一个记者能否发现新闻线索、能否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报道关系极大。新闻敏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2)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能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兴趣;(3)及时判断某一事物是不是新事物;(4)能够判断对某一事实的报道会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5)能够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个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6)善于预见事  相似文献   

13.
苏联"记者之家"建立于1920年,至今已有38年的历史."记者之家"的具体任务:(一)组织记者的业务学习.现在开办有两个业余讲座:一是新闻讲座,有六百多人参加;一是摄影讲座,有四百多人参加,时间为两年.(二)交流经验.经常有计划的举行各种新闻业务座谈会,如特写作者、编辑、记者、国际宣传、军事宣传、体育、电影、摄影、通联工作、基层报纸工作等等,以互相交流经验.(三)组织记者业余活动."记者之家"活动的场所,按时  相似文献   

14.
刚刚从事新闻事业的青年记者往往朝气有余,经验不足,他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一参加工作用上的这么少啊?社会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到底哪些是新闻啊?一旦碰到新闻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时遇到阻力怎么办?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记者?……一个个问号整天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15.
广播记者是新闻创优的主要执笔人和宣传者,优秀新闻的完成过程是要求广播记者根据自己所见或亲身经历的事件或人物用恰当的唯美的文字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对广播记者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想通过对记者素养在新闻创优过程中的重要性谈谈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要求广播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而从新闻创优的过程中来彰显记者真善美的高贵素养。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经济新闻?新闻报道的主题是经济内容的,属于经济新闻的范畴。经济新闻在报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使经济新闻的宣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生活,宣传效果?知识积累一些经济报道不新、不深、不活、不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经济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搞好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必须下力气学习掌握和熟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写到点子上,才有说服力。知识广博是记者的基本功,是写好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7.
时效性是新闻的专业术语,它的含意有两层:一层是新闻要及时,意指新闻根据一旦成立——有了新闻由头,即予以报道;另一层是新闻要讲究宣传策略,意指根据宣传目的或现实的需要,寻求最好的社会报道效果,该压稿时必须压稿,不能一味求快。这两方面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已潜移默化为记者和编辑的自觉行动,做得较好。现在,笔者在此要说的是另一种时效性——策划编排。  相似文献   

18.
范敬宜是个大记者。作为一名大记者,他写的小新闻同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小中见大,从中透视出新闻写作乃至把握报纸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的智慧。建国46周年前夕,我们在人民日报一版上,看到了出自他笔下的小新闻,全文如下: 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  相似文献   

19.
记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在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全面记录社会生活、开展舆论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发挥舆论监督的舞台是广阔的,可以运用主观能动性进行采访、写作,对事件进行报道,达到舆论监督的良好效果。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责任、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他度过的笔下春秋我去采访夏华乙,不知怎的,竟给他出了一个大而无当的题目:怎样当好经济记者? 说句老实话,如何搞好经济宣传,倒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难点。有一些经济记者往往是:强调了经济新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便容易忽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调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又极易忽视传递经济信息,忽视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和群众的意见,要求;有些记者把新闻的指导性仅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