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高窟佛教史迹画内容考释(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一、高僧佛图澄的故事莫高窟第三二三窟北壁东侧中部,画有高僧佛图澄的故事(见图版二)。全画有三故事四画面组成。(一) 佛图澄幽州灭火。这个故事由两个画面组成。其一,画面上有一王者,著交领宽袖长袍衣,坐于一几案之后的低榻上,举手侧视。其身后,有一人为其执掌华盖。王者周围,有著宽袍大袖衣的臣僚多人,均举首侧身,或好奇,或惊讶,或双手抱持于胸前,作祈祷之态。王者几案侧还有低榻一个,空置无人。第二个画面,在王者和其诸臣僚的前方,有高僧一人,光头,身著袈裟,左臂屈置胸前,右臂伸出平举,手中似有一物。其手掌上端,有乌云一朵飞起而至于西上角;浓云滚滚,覆罩一座颇具规模的城  相似文献   

2.
四四指日月瑞像吐蕃统治沙州时期(中唐)莫高窟的第231(俗呼为阴家窟)、236、237诸窟的佛龛四披的边角处,有一幅瑞像图,现将其内容介绍和考释如后.第231窟佛龛南披的斜角处,此瑞像所占的栏框较其他瑞相图为矮小(图版十).瑞像头顶有高高隆起的肉髻,脑后有头光,头光的周边绘有云状花纹.佛像身着赭红色袈  相似文献   

3.
五三酒泉郡释迦牟尼瑞像吐蕃统治沙州的中唐时期开凿的洞窟里,如第231、237诸窟的佛龛北披上出现一种新的壁画题材。画一佛像,高肉髻,两耳垂至肩,赤袒上身,无饰物,两臂屈于胸腹间,左手掌平置,内有如同蜂巢或葵盘状物。右手大指和食指相掐,作说法之印,下身着短衣,以带系结于腹际,带结于腹脐之下,两腿赤裸,光脚站莲花跃上。头顶有花差,脑后有头光,侧旁有墨书的榜题:“酒泉郡释迦牟尼瑞像。”(图版一)  相似文献   

4.
四七五台山圣迹山水图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境内,风景秀丽,适于隐居修道。许多僧徒入山建寺修行,使五台山成为我国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远处我国西北的敦煌僧徒们对五台山神往崇敬,因此在莫高窟里画有五台山图。  相似文献   

5.
九、于阗媲摩城瑞像故事在敦煌莫高窟第237窟的西龛盝顶南披西数第四身,画一瑞像。其像身着袈裟,一臂屈置于胸前,一臂曲如讲话姿态(或谓说法之姿),徒跣端立于莲花上,头戴菩萨冠,似微露肉髻,顶有头光和华盖,榜题为:“于阗媲摩城中雕檀瑞像”(见插图一)。根据佛经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彩壁中的形象印证,这身像应为弥勒菩萨,类同的形象还见于莫高窟第231等窟。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瞿萨旦那国条记:“媲摩城有雕檀立佛像,高二丈余,甚多灵应,时放光明,凡有疾病,随其痛处,金簿贴像,即时痊复;虚心请愿,多亦随求。闻之土俗  相似文献   

6.
7.
九、于阗媲摩城瑞像故事在教煌莫高窟第237窟的西龛盝顶南披西数第四身,画一瑞像。其像身着袈裟,一臂屈置于胸前,一臂曲如讲话姿态(或谓说法之姿),徒跣端立于莲花上,头戴菩萨冠,似微露肉髻,顶有头光和华盖,榜题为:“于阗媲摩城中雕檀瑞像”(见插图一)。根据佛经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彩壁中的形象印证,这身像应为弥勒菩萨,类同的形象还见于莫高窟第231等窟。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瞿萨旦那国条记:“媲摩城有雕檀立佛像,高二丈余,甚多灵应,时放光明,凡有疾病,随其痛处,金簿贴  相似文献   

8.
十七、纯陁故井的故事在敦煌莫高窟的许多中唐、晚唐、五代、宋时开凿或者是重修洞窟甬道的顶部,在所看到的佛教史迹故事画中,我们发现有一个为人们所不注意的,面积不大的画面,画面画有一方形的井槛,傍侧画有一人,头戴幞头,身着长袍,挽起长袖,一臂伸入井槛之中,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时壁画。西壁龛沿以下部位,西夏时重绘结跏坐佛一列。窟顶和南、北壁,均为初唐壁  相似文献   

10.
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莫高窟壁画中的几幅本生故事画,探讨了佛教美术所宣传的思想与中国当时不安的特定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佛教美术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有唐一代,敦煌壁画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特别是那些规模宏大,生动而又刻划细腻的经变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故事画并不十分引人注目,我们知道,故事画在敦煌早期石窟中是较为流行的题材,特别是北周至隋代,故事画种类和数量空前增多,艺术形式发展成熟,形成故事画的繁荣局面。进入唐代后,随着经变画的兴起,故事画大大减少,洞窟里常常通壁绘制巨型经变画,表现佛国净土世界歌舞升平,  相似文献   

13.
克孜尔石窟营造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一个多世纪。莫高窟北朝时期的石窟,从窟形到壁画艺术深受克孜尔石窟的影响。本文以莫高窟与克孜尔石窟中画幅内容相同的故事画为例,从表现形式、构图艺术上对比分析,说明克孜尔石窟与莫高窟之间的源流关系。以此证明莫高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克孜尔石窟中的故事画,并使佛教故事形式更完美,构图更巧妙,内容更丰富,篇幅更宏伟。  相似文献   

14.
关于此壁的内容,过去的工作仅限于单个图象的解说。本文试图从总体布局上进行综合考察。我的基本论点是此壁的题材内容属于中国早期的密教图象。中国密教有杂密、纯密之分。唐开元以前谓之杂密,开元以后称为纯密。杂密传入中国很早,远在公元230年孙吴时竺律炎就译出《摩登伽经》两卷,宣传神呪思想?撕篌梅ɑぁ⒉婷鄱嗦蕖㈥嘉挹叩却笠爰叶疾欢弦氤鲈用艿浼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概述谢生保佛教故事画是佛教艺术最早的表现内容形式之一。它比佛像画、说法图、经变画、供养人画出现得早。公元前3世纪,建于古印度的巴尔胡特和桑志大塔上,已雕有大量的佛教本生故事画,此时单独的大型佛像尚未出现。由于佛教故事画内容丰...  相似文献   

16.
剧本:“五四”间认可的文学类名常见一些人把戏剧与诗歌、小说、散文并举,认为是文学的四姊妹。其实,严格地说,这是不恰当的。戏剧是一种集体性的、以故事表演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德国文豪歌德说过:“那里(按:指戏剧)有的是诗,有的是画,是歌唱和音乐,是表演艺术,而且还不止这些哩。”(《谈话录》)中国学者王国维也说过:“必合言语、动作、  相似文献   

17.
简谈佛教故事画的民族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谈佛教故事画的民族化特色樊锦诗大凡古老的民族,在他们长期劳作生息的土地上,为了反映他们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幻想,表现征服自然的憧憬,阐发对社会生活哲理的认识,总在不断地创造丰富的神话、寓言、童话故事。这些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朦胧认识,凝聚...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北朝洞窟中的本生、因缘故事画是洞窟壁画的主要题材之一。经过多年研究,其内容大多已查明,但仍有少数壁画内容待考,有的壁画内容也还存在不同意见。这些内容不明或有歧异看法的画面,多属单情节的单幅壁画,画面情节简单,加之面积较小,易被人们忽略。随着石窟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丰富的本生、因缘故事画,半数以上已考证出具体内容。这为我们对莫高窟北朝洞窟的本生、因缘故事画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经过对北朝洞窟中六幅本生、因缘故事画的画面情节的辨识考查,结合佛典记载,现仅就其内容,提出初步看法,供研究参考。至此,奠高窟北朝洞窟中的本生、因缘故事画的内容已基本考证出来,具体情况参见文后附表。本文补考的六幅壁画是: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第290窟的佛传故事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池州境内石台的杉山唐代就建有佛寺,宋代后佛教相当兴盛,今尚有佛寺和僧人墓塔、墓碑的遗存。近年来随着杉山的旅游开发,杉山佛教的历史也渐为人们所注意,文章依据留存的文献、文物,对杉山的佛教史迹进行了查考,尽力勾画出杉山佛教发展的大致线索和基本轮廓,为地域文化研究、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