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与音乐配合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与各门学科的纵横交织,形成一个丰富的网络系统。音乐进入体育教学中,就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尝试,正如科学家认为那样,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它对人体的物理作用是一定的声波振动。即作用于人体听觉的各个接受振动系统,产生有益共振。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节奏协调,有利健康。它对人体的化学作用是声波促进机体内有利于健康的激素分泌,提高机体酶的活性,调  相似文献   

2.
《师道》2009,(5):63-63
音乐对人的情绪、新陈代谢、能量、血压、呼吸及脉搏的影响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体细胞总是处于在不停地微微振动的状态,健康的人全身的细胞微振都很和谐,就像许多歌者在一起欢快地大合唱。而音乐则是一种声波振动,这种振动如果和细胞同时产生共振,那就像声波在轻轻地按摩着细胞,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初中物理还是高中物理都安排了“声波是在声源振动下,使周围空气产生疏密相间的变化而形成的纵波”。由于声波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教师讲起来特别枯燥,学生学起来也特别困难。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用螺旋弹簧来演示纵波,但螺旋弹簧的疏密相间的变化和空气的疏密相间的变化毕竟有所不同。所以声波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拦路虎”,故有必要让学生“真实地看到”声波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何明霞 《小学生》2010,(2):12-13
听辨音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质之一。这种能力的大小,无论对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还是形成基本技能,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无法想象一个音准能力差的学生能唱好合唱(甚至是齐唱),一个分不清大小三度的学生能分清大小调式。音的产生的第一个物理属性就是音的振动频率,音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57面指出:“在操场上安装两个相同的扬声器,它们由同一声源带动,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时,也会出现声波的干涉,即在扬声器周围出现相间的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笔者认为,在场声器周围出现的声音加强区和减弱区不是声波的干涉产生的,而是两列声波的叠加造成的,该现象是一个声波干涉的假象,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分析此类现象,从而弄清干涉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提出假设:
  声波圆舞曲仪是利用喇叭的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使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进一步引起了液体的振动。利用这种声波引起的振动,我们可以做些有趣的实验,让声波自己表演。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中诠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出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声波是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福里斯等著、梁宝洪译的《普通物理学》第一卷中释:“频率大约在每秒20次到20000次之间的振动到达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后,能引起声音的感觉”。显然,声音和声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声波传到耳中才能有声音的感觉、声波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则是一种感觉,但在一些普及性读物、物理  相似文献   

8.
疯狂植物园     
爱听音乐的Banana 科学家发现,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声波。它的振动能加速植物细胞的新陈代谢。想让植物长得快,可以试试放它们喜欢听的音乐。日本一家水果公司一直在尝试给香蕉播放音乐。他们试过巴赫、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最后发现。听莫扎特音乐成熟的香蕉味道最甜。  相似文献   

9.
王志国 《成才之路》2010,(15):73-73
关于音乐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其本质和自然规律有着精辟的概括,即:“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我们可以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四个方面来浅析。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的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听赏作品时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付春方 《考试周刊》2009,(35):164-164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应注意到物理是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是折射现象形成的;闪电的形成……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使学生体验到物理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先实验建构真实情境,再归纳得出物理理论”。然而,有的实验却难以开展。如:声音的三要素,晌度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调取决于声波频率的高低、音色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如何设计一个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的实验呢?再如:拍频,两个频率都很大,但频率之差很小的同方向简谐振动合成产生的合振动,其振幅呈周期性变化,我们将合振幅变化的频率称为拍频。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做一个拍频的实验呢?  相似文献   

13.
1 .A、B两个弹簧振子,A的固有频率是f,B的 固有频率是sf,若它们均在频率为犷的驱动力作用 下做受迫振动,则() A.振子A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 B.振子B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 c.振子A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3f D.振子B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f 2.如图所示为波沿着固定的绳子由A点传播 到B点时的波形图.由图可以判断出A点刚开始的 振动方向是( A.向左 C.向上 B.向右注 D.向下 3一列声波从空气传人水中,已知水中声速较 大,则() A.声波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B声波频率变大,波长不变 C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小 D.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大 4.…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试验本)第三册Ⅱ第十章“驻波”一节中,介绍了音叉发出的声波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的实验(如图1甲所示),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音叉,使其振动.然后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相似文献   

15.
姚素君 《物理教师》2009,30(10):13-14
在音叉的振动中,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又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本文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故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4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4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声波的干涉     
在波的干涉教学中,常常遇到声波的干涉问题。声波是纵波,不同于横波,其干涉情况与一般的横波不同。但很多人会将声波的干涉问题参照横波的干涉处理。在物理教学参考资料中常有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彩色音乐论     
<正>声音会不会有颜色?彩色音乐有无可能?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带有颜色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彩色音乐同样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形成的物质波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引起的。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振动频率大约从每秒16周到20000周之间,超过这一范围,通常不能产生听觉。颜色是由光波(电磁波)。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引起的,人眼能看到的光波,其电磁振动频率,大约从每秒451万亿周到每  相似文献   

18.
《发声和传声》是《自然常识》第三册的第十四课。课文首先通过铜锣发声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接着通过空气振动实验,说明声音是靠媒介物来传播的,然后讲到声波的概念和回声的产生。本课可分为2课时来讲。第一课时讲发声和传声,第二课时讲声波和回声。重点是振动发声和声波概念。  相似文献   

19.
听觉是我们辨别声音特性的感觉。我们用耳朵听美妙的音乐,听小鸟叽叽喳喳地歌唱,听人们的说话声……所以,耳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声波从外耳传入,振动外耳和中耳之间的卵圆形薄膜——耳膜,随之引起内耳中耳蜗内感觉细胞的兴奋,产生信号,听神经将信号传送到大脑,大脑分辨出声音。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由声音物质材料构成的,以声波震动而存在的,是在运动的组织中表现主体心理情感的艺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响的艺术,由于音乐中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