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李伟 《文教资料》2007,(35):25-27
琦君是一位在创作中较早显露出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常常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婚姻爱情为切入点,去展现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困惑乃至宿命悲剧。本文主要从女性悲剧、男性话语的侵权以及女性话语的弃权等方面解读琦君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解放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女性作家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其中来自辽宁的女性作家是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在众多创作影响因素中,地域环境、女性视角与文化变迁无疑位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以独特的地域性格描写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文学,以女性的自觉精神与母性情怀关注当代女性命运和生存环境,她们取材现实生活,将自已切身的本土生活经验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素材,真切又带有民间色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甘肃的"凉州小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而在叙事中大量地运用俗语去记述百姓的原生态生活,则成为这种地域特征的具体指标.这些至今仍活跃在百姓口头上的语言以一种非常民间化的方式体现着作家们的文化选择.我们可以发现,作家们用自己的精英意识发掘出了这些俗语中的人文精神,即,一、理性的民族意识;二、健康的人性视角;三、和谐的社会理想.这样的写作方式透露了一个信息,即当代凉州本土作家鲜明的寻根意识.同时,它也昭示出了凉州小说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甘肃的"凉州小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而在叙事中大量地运用俗语去记述百姓的原生态生活,则成为这种地域特征的具体指标.这些至今仍活跃在百姓口头上的语言以一种非常民间化的方式体现着作家们的文化选择.我们可以发现,作家们用自己的精英意识发掘出了这些俗语中的人文精神,即,一、理性的民族意识:二、健康的人性视角;三、和谐的社会理想.这样的写作方式透露了一个信息,即当代凉州本土作家鲜明的寻根意识.同时,它也昭示出了凉州小说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6.
吕雅清 《华章》2007,(12):244-244
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与女性问题密切相关的婚姻、爱情、家庭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其所特别关注的写作主题--关注女性问题、表现女性命运、反思女性群体的特定存在.本文重在阐述作家早中期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这一写作主题,流露出了作家鲜明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陕西民歌作为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土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密不可分.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民歌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民歌无形间影响着贾平凹文学观念(民间立场和"真情"文学观)的形成,而且作家自觉地将民歌栽入小说文本之中,构建出一幅幅民歌版"清明上河图",并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即用民歌表达民间立场,借民歌弘扬民间价值观念,以民歌书写地域风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作家对部分民歌进行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马金莲早期小说多以家乡宁夏西海固为背景,书写时代变化中西海固的人与事,并以细腻温柔的风格和孩童视角淡化小说的悲剧性。以马金莲早期小说为研究对象,探析小说中展现的地域文化:西海固贫瘠的地理环境使人们形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民族性的融入使西海固形成了鲜明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地域精神。从地域文化视野出发,有利于研究者理解马金莲笔下的西海固文学世界以及作者对西海固浓浓的眷恋之情。马金莲以女性独有的温婉缜密展现了西海固既柔软又坚硬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对桂西北作家红日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评论,指出鲜明的社会时代特征、浓重的地域民族文化内涵和机灵智慧的叙事策略,三者有机结合,构成红日小说个人化叙事的显著特点,日趋呈现出其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视角对当代“地域文化小说”的地域情结进行透视,既可发现小说与地域文化的不解之缘,更能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地域文化小说”的发展历程也镌刻出中国作家重新发现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精魂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1.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2.
关薇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21-23,43
作为现代女性作家的代表,张爱玲的小说以独具特色的女性情感表现而蜚声文坛。其小说通过审视女性自身,挖掘其悲剧根源。同时,作家又以独特视角解构男权话语中心,进而展现浓厚的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3.
宁夏作家石舒清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他的小说中写到了一系列的死亡现象,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云南永胜县的女作家海男带着自己特有的柔情登上文坛。从诗歌到散文,再到小说创作的转型,海男一直站在女性的立场,以鲜明的女性视角为女性代言,其中对于女性成长主题的叙述也受到了海男的青睐。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法,来解析海男的长篇小说《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中的成长叙事,并希冀通过对该作的分析,窥探上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对于女性成长书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迟子建小说的想象艺术中,有关童年与历史记忆的书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作家通过对视角择取、意象营造等记忆呈现方式的技术化处理,展现出的不仅是那个独特时代环境下带有鲜明地域和化印记的人类最为生动鲜活的生存场景,同时更多展露出的则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凝重思索和对人性温情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16.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17.
火会亮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会亮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新乡土小说的总体风貌、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稳健老道的语言风格、鲜明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比较独特的创作视角、出色的景物描写六个方面。火会亮的小说一直在遣释、抒写着其文学生命深处浓重的乡村情结,并使其成为地道本色的乡土作家。火会亮的文学创作是90年代诞生并成长壮大的西海固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池莉立足文坛多年,是一位自始至终保持了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作家。一方面,她的小说创作追随时代变化,作品满足了消费时代大众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池莉始终秉持为市民代言的立场,关注市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特别是她贴近市民日常的生活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语言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的特色。同时,作品的字里行间又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这些特色使得池莉的小说语言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也使她成为了文坛的一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19.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作家发展成女性主义作家,壮族作家黄夏斯榕的小说呈现出清晰的演变脉络:从写女性到女性主义视角的自觉运用;小说人物的变化,包括女性形象的变化和两性关系的变化等。女性从完全依附男性,到依靠男性指导即“被救”,再到独立自主即“自救”,乃至救同胞,救男性,女性不断地与男权社会抗争着,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