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而成为我国古代诗文中重要的意象,人们赋予它多种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具有浓郁丰富的文化底蕴。一表达怀乡恋旧之情雁所表达的怀乡恋旧情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也是其他任何鸟所无法比肩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雁的影子。《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鸿嗷嗷。”表现周使臣四处招集流亡的国民回归故土,“哀鸿”自此就成了历代漂泊流民的代名词。同时,由于雁是候鸟,年年知返,且有较强的飞翔、超越空间的能力,而人却不能,于是  相似文献   

2.
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千百年来,诗人词客钟情于雁,托慨于雁,吟咏不绝,形成了独具民族审美特色的雁文化。“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这是最早的关于鸿雁的感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雁是信用的象征;“天近易回三辅雁,地高先得九州秋”(袁枚),雁又意味着时令季节的变迁;听“平沙落雁”,看“雁排长空”,我们愈能真切地感受到雁与中国文人精神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中雁意象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雁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文学作品中 ,古人常以雁自喻 ,抒写内心的思乡怀旧、羁旅孤苦之情 ,以及相思哀怨的感伤 ,成为道德伦常的载体。雁意象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沿承袭 ,给传统抒情文学和民族审美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古人常托雁抒写离愁别绪、情爱相思、伤时感怀等情感,表达思乡怀归、忧国爱民的思想,体现中国的古代世风习俗。雁意象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重要意象,并在历代文学各类文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雁,常常能拨动古代诗人的情思。“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可能是最早的关于鸿雁的感喟。在古代诗人笔下,雁,意味着时令、季节的变化。如袁枚有“天近易回三辅雁,地高先得九州秋”的名句。同时,雁,又是信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在词中塑造了数量颇多的鸿雁意象,以表达自己坚贞、孤凄、悲愤、幽怨之情。船山对鸿雁意象的选择,与其对传统诗词中雁意象的继承、自身的坎坷遭遇及对鸿雁的喜爱等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心目中的“雁”就是“鸿雁”.也即大雁.因为黎民百姓不是动物学家.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鸟种区分得邪么清楚。但从科学角度说.“雁属”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雁形目——鸭科中的一个属.该属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雁”。它有鸿雁、灰雁、粉脚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斑头雁、雪雁、细嘴雁、帝雁等10个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学的意象林海之中,雁是十分常见的意象,它作为饱含文化的情感符号,是唐代文人悲苦情韵吐露的寄予对象,成为怀乡情思的代名词,表现了唐代安土重迁的农业民族的天性,故唐代文人在诗歌中常借雁的迁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对鸿雁习性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怀乡、归依恋旧的心态,怀友、羁旅愁思的苦闷心情。唐诗中雁意向的描写和阐述,使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给予中华民族的心灵史以不可忽视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古诗中常见的"鸟"的意象有以下几种。一、鸿雁作为常见的意象,在古诗词中,鸿雁文化内涵丰富。1.思乡怀亲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情景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还家。思乡之情含蓄而又婉转。"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中,鸿雁是一个特殊的文学意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涵。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就开始了“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的歌唱,随着雁去雁归来,咏雁的诗歌也层出不穷。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洪升的“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诗人们以各种形式咏雁.寄托无限情思,抒写人生感悟。征鸿嘹唳,回荡在迁客骚人易感的心灵;雁字一行,书写在唐诗宋词灿烂的云霄。  相似文献   

11.
信的别称     
在古代汉语里,信有很多别称:鸿雁:旧说鸿雁可以传书,《汉书·苏武传》中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 武等在某泽中”。此后,便常以“鸿雁”来代指书信。尺素:素,白绢,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写字,后来就将尺素引申为书信,如:“驿寄 梅花,鱼传尺素”(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鱼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曾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后来称书信 为“鱼书”,亦以鱼代指信使。如:“渐行渐远渐无穷,水洞鱼沉何处问”(欧阳修《木兰 花》)。锦书:书信的美称,如:“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  相似文献   

12.
蝴蝶意象与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蝴蝶情结”早已成为中国文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蝴蝶情结”作为一种文学意象的心理情结,赏蝶情怀并不是个剐文人的偶然偏好,而是中国文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蝴蝶作为一个心灵化了的重要符号,展示了丰厚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有关蝴蝶的文化认同在文人心理中是代代传承的,某种程度上又固化了民族审美文化心理。文人以蝴蝶这种文化原型为表现对象,传达的是他们心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集体无意识。蝴蝶意象并不仅仅在美学的意义上增强文学的含量和艺术张力,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理论的影响刘旭东,何波,李晓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英国的拜娄(G·V·Below)这样认为。德国的缪勒莱伊尔(T·Mullerlyer则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生活、以及物质上...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通过意象来实现诗的审美传达,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意象体现了中国诗歌文化的独特性。一些传统的文化意象,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载体,它们以有限的物象形式表达了我们民族千百  相似文献   

15.
寻根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对于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初衷或者母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其中包含有一种乡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歌颂、传承与反思。本文主要对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西方文论话语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诗学范畴。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概念与出自西方传统文化的“意象”概念既有相同、相通之处,亦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文化存在着种种共性,在诗歌意象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中西诗学意象理论的某些共同规律。同时,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存在着差异性,中西诗学意象理论也存在相异之处,而这种差异在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构成了一种文化的互补。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展示着最活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儿童精神。它所显示的“时代·民族·儿童”的鲜明主题,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中的重要话题。文章以民族儿童文学的创作实绩证明,“时代·民族·儿童”既是民族儿童文学选材立意的题旨概括,也是民族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创作特征。它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交融中的嬗变与衍变,显示出民族儿童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勃勃朝气,显示了儿童文学民族性理论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中“月”使用是很频繁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所指代的是具体的“月”意象.但意象也只是作为一个符号,指代更深层的意蕴.在中国文化土壤上产生的“月”意象,与中国民族之审美观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生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热门话题。近期,中国京剧院等传统的戏曲进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演出了传统的优秀剧目.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响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曾说,“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强大,一个民族的根本性问题越凸显出来,就是民族的灵魂问题,民族的文化就凸显出来。中国有很好的文化传统,需要有人来继承、来研究,要培养懂得我们传统文化的人才”。他还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灵魂,这种灵魂更主要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没有民族文化、没有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根”。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所以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去创新,都不能离开本身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传递书信简捷方便,贴上一枚邮票注明地址,就可以很快地把信息传递给对方。电子邮件则更神速。然而,对于古人,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书的呢?这儿有几个有趣的动物传书的故事。鸿雁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源于《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其实这里的鸿雁是为了营救陷于匈奴的苏武而编造的。但历史上确有鸿雁传书的记载。陶宗仪《辍耕录》中说,元初有个叫郝伯常的人,他曾用自己驯养的鸿雁成功地给亲友传递书信。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