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苑东 《师道》2005,(12):34-34
或许是小科,地理课总是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有时候正上着课我在桌子行间巡走,发现很多学生在做英语或数学题。他们知道我发现了,有的竟随手拿起一本书挡挡,头也不抬一下,继续他的“ABCD”或“加减乘除”。这让我颇为苦恼。虽然说,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从地心到整个宇宙,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是些理论上的东西,但它也可以变得有趣的啊。  相似文献   

2.
换位     
张翠玉 《山东教育》2003,(16):31-32
这天,我把前天考过的单元试卷发给学生。我先向他们反馈了一下单元测试的情况,然后对出错较多的题进行详细讲解。我刚想重点讲一讲最后一道思考题时,发现几个学生在小声地嘀咕着什么。看到有的学生精力不集中,我有限的耐心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生气地说:“你们几个同学是不是想到黑板上来,给大家讲一讲!”话音刚落,教室里竟出奇地静,没成想,那几个学生真的举起了手。他们的表现使我感到有些意外,顿了一下,我指着其中的一位说:“徐彬,你来讲一讲吧。”只见这个学生略带羞涩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是画又是写,并不时地讲解着。我发现他…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位家长微笑着告诉我 ,他的孩子是听说我在报上常发表文章后慕名来到我的班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何不籍此作为鼓舞学生作文的动力 ?从此 ,一发不可收 ,我“下水”了。一、“下水”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有些学生听说我会写文章 ,且在好多杂志报纸上也发过些“豆腐块”,就已对我颇感兴趣。有的甚至调皮地捧些文章来听听我的“高见”,以试试我的“才学”。这一切之后 ,他们对我建立了不折不扣的信任 ,都满怀希望地跟着我学语文了。有个学生听说我喜欢在《太原晚报》的“雪泥鸿爪”栏中发文章 ,就将我的几篇小作剪贴下来 ,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4.
感谢     
她,是我的好朋友,我真的要感谢她。那次期中考试,试卷很简单,我很轻松地答完题目,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最后,我自信而且略带些骄傲地提前交了卷。但结果却大出我的意料。第二天,我刚到学校,她告诉我说老师叫我去。等我一走进办公室,就发现情况不妙。老师表情严肃,不动声色地从一沓试卷中抽出我的试卷,一见试卷我傻了眼,应用题我居然错了两题,还有计算题……泪水不可遏止地冲出我的眼眶。老师看着我,眼中有失望也有责备,但没多说什么,只是让我好好反省一下。我红着眼圈回到班上,同学们都盯着我,他们的目光里似乎有点幸灾乐祸:瞧,“尖子生”…  相似文献   

5.
一字值百分     
一次上课时,小组长穿梭在各个座位间,忙碌地分发单元检测卷,安静的教室里立刻一片窃窃私语。有的手中拿着试卷,眼睛张望着其他同学的试卷;有的用手捂住分数,低头不语;有的低声询问周围同学。尽管每次下发试卷时,我都对学生说不要仅仅关注分数,要弄明白错误之处,但是当试卷发下时,学生还是依然如故。我耐心等待了几分钟,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安静,这才开始分析试卷。  相似文献   

6.
陈晓华 《教育文汇》2009,(4):44-44,33
河南电视台《少年火力王》的播放后,学生都玩起了悠悠球,只要一下课,随处可见悠悠球在学生手中旋转。有的老师抱怨说:“学生都玩疯了,连上课都在摸悠悠球。”有的老师干脆下命令:“不许在学校玩悠悠球!”但我倒觉得不必太在意他们玩,这一玩不正是习作的好素材吗?  相似文献   

7.
学生考试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是很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去年期中考试完了以后,大家在办公室里对此议论纷纷:“题目要求写大写字母,而有的学生却写成小写的。“”人家要求把字按笔画数从小到多排列,有的学生却从多到少排列。”……是的,我觉得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尽管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严肃地告诫学生要认真审题,看仔细后再做,然而,每次考试总有许多学生因马虎而失分儿。这使我想起另一个有关考试的小故事:某公司要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经过认真挑选,50人有幸被通知参加笔试,他们个个胸有成竹。考官把试卷发他们,试卷是这样的:综合测试题(…  相似文献   

8.
家长签字     
数学试卷发下来了,有的同学愁眉苦脸,有的同学则眉开眼笑。而我却迟迟不敢看我的分数。我闭着眼睛,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南无阿弥陀佛,一定要考到90分以上……”这时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祈祷要是有用的话,那还要老师干吗?努力吧!”我翻开试卷,真让我大吃一惊,我明明祈祷了,难道没用吗?鲜红的83分牢牢地“印”在了试卷上,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竟然能考出这么低的成绩!我检查了一下试卷,真是后悔莫及,我的错题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有的没有约分,有的没写得数……过了一会儿,我又不由自主地祈祷起来:希望老师不要…  相似文献   

9.
进入高三,生物复习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考试频繁后拖延进度等一系列困难。因此有的老师为了省时、图方便,没有充分认识到试卷讲评的重要意义,往往只是“照卷讲题”、“就题讲题”或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分析一下分数了事,从而失去了试卷讲评应发挥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本人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作业中都错用“末”和“未”。我采用让学生多次读、写的方法来使他们牢记,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们当时是记住了,但下一次的作业中又分不清了。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区别这两个字。在一节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末”和“未”,接着说:“同学们,这对双胞胎长得太像了,我总是分不清它们,下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帮老师辨别一下它们。”这下课堂可热闹极了,学生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小声讨论,有的指手画脚。终于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是这样记的:‘周末短,未来长’。”我请他解释。“老师,‘末’下面一横短,我就…  相似文献   

11.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2.
“老师,这道题你批错了!多扣了我5分!”我刚讲评完试卷,杨玫站了起来。她的小脸涨得通红,嘟着嘴巴说。“是吗?”我走了过去。卷子上的答案显然是正确的。我仔细地看了一下,洁白的试卷上隐隐约约地透出修改的痕迹。我明白了。人的心底都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让自己成  相似文献   

13.
刘红霞 《中国教师》2012,(20):74-75
<正>试卷不翼而飞一天下午,我怀揣喜悦,来到教室向同学们分发语文测试试卷。试卷一张张发下去,有的孩子眉开眼笑,有的叽叽喳喳,有的不动声色。因为他们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所以喜怒哀乐全都写在脸上。试卷发完后,我环视全班学生,发现只有几个孩子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太满意,我润了润嗓子,正准备讲话,谭英急匆匆地来到了讲台,她小脸憋得通红,眼眶里噙满了泪水,还没开口,就小声地哭了起来。我摸摸她的头,亲切地对她说:"孩子,有事慢慢说,别着急。"她用手指着试卷对我说:"老师,这试卷不是我的,我的试卷不见了。"  相似文献   

14.
过桥     
学完儿歌《小熊过桥》,我请小朋友搬两条长凳来过“独木桥”。小朋友热情十分高涨,他们兴高采烈地搬了一条又一条。我习惯性地想去制止,正犹豫着,孩子们已经摆出了一条“长江大桥”。这个“宏伟的工程”马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过“桥”。看他们玩得起劲,玩呼啦圈的力力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他小心翼翼地滚着呼啦圈走上“长江大桥”,居然也顺利地通过了!力力得意地挥了一下拳头,大喝一声:“耶,我成功了!”这一下小朋友纷纷仿效,拿来皮球、图书、呼啦圈、小汽车等各种玩具来过“桥”。他们有的顶图书,有的抱皮球,有的背圈走,…  相似文献   

15.
考考自己     
上完了一个单元,我想检测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借用了魏书生老师的“懒招”——学生自己出题交换考试。学生听说自己出题考别人,兴致挺高,到处翻书查资料,一节课工工整整出了满满一大页。第二节课,所有的学生拿着自己精心筛选的试题作上交状,我恶作剧般宣布:各考各的试卷。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拍手叫好,有的叫苦不迭,有的竟深感惋惜。考后收卷一看,满分仅三人,优秀者也刚过半数,居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及格。我要学生分析分析原因,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要求别人做的,我自己先弄懂了。”满分者如是说。“我出的题都是基础题,我希…  相似文献   

16.
你一定可以     
“于老师,你有时间吗?给我再讲一下学习的策略好吗?我很着急……”这是一个九年级的同学打来的第四次电话,她叫小叶,一个月前因为早恋成绩下降,我对她进行过学习指导。依约周日晚。她一进门,就大声说:“于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一次我数学考了116分。”她兴高采烈,几乎带着炫耀的表情。“是吗?我知道你一定会考好的。”听了这个消息,我由衷地替她高兴。每当学生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都会及时肯定加以鼓励。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错的,他们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她坐下来,放下沉重的书包,主动把试卷给了我。我接过试卷,很容易就看出她使用函…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吴伯萧的散文《早》。当学到课文第三段“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教室的角落,一只手举了起来。“老师,这把‘不常使用的戒尺’什么时候用呢?”这时.有的学生就遭不及侍地抢着回答了。有的说“当学生做了不好的事”,有的说“当老师生气时,……”他们的回答,确实也认识到了这把“戒尺”的特殊用途。“是呀,这‘不常使用的戒尺’是古代的老师用来惩罚、教育学生的一种工具。”……听了我的补充解释,看得出,他们的脸上都显出了一种异样的神情。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中写道: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对于“他们”指些什么人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认力他们是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应指“日本爱国青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是指些什么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浅见。 首先分析“他们”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这种说法。此时事影片在“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  相似文献   

19.
《小企鹅和妈妈》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企鹅长大了,想出去闯闯,你们说,她还会看到些什么呢?”这一拓展性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他们有的马上在小组中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双手托着下巴思考着……不久,一双双小手纷纷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的说:“小企鹅长大了,出去闯闯,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绿油油的,真美啊!”有的说:“小企鹅长大了,出去  相似文献   

20.
还她自信     
2005年十月的一天下午,初三(6)班的物理课上,我刚发下批改过的物理试卷,像往日一样开始分析试卷,讲解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位女生举手:“老师,我出去一下,有点头疼”。我以为她去了医务室,很快就能回来,结果五分钟、十分钟……这节课下了她都没有回来!我赶紧去医务室同时又派同学去厕所等地找,结果都不见人影!我很着急一向遵守纪律的她到底到哪去了?终于我在阅览室里找到了她。“你怎么在这?大家都为你担心呢。”“老师,我实在受不了了!”没想到平时一向稳当的她低头在那痛哭起来。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就女孩子,若非痛自肺腑,怎会如此伤心?我悄悄走到她身旁,递上我的纸巾,拍拍她的肩膀,轻轻地说:“想哭就哭个痛快吧,哭完了你会觉得舒服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