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著名论断为指针 ,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 ,面向 2 1世纪 ,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教育界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开展素质教育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方式。教育与社会本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本文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出发,围绕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信息化、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WTO、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知识经济等问题,对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我们教育部门培养大批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材。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基础,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面向世界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张秀阁  吴江 《教育探索》2002,(11):23-24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本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出发,围绕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信息化、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WTO、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知识经济等问题,对邓小平“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我国正在加大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2l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与挑战。再学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光辉题词,倍感言简意赅,意义深远。本主要论述在实施教育面向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教育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教育本身的现代化,促使人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并着重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主要内容以及在理论与实践中应注意区分的几个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已十多年了。在此期间,我国教育手段有了很大改善。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努力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是一个战略问题。首先我们简要分析一下教育的特点和当前为什么要提出教育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我国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教育的基本任务——面向现代化;教育如何迎接科技革命挑战的基本对象——面向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特征——面向未来。目前,宏观上的教育战略地位已经提高到科技兴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瞄准了面向二十一世纪。那么微观上如何落实、实施、实现其教育功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的临近,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如江总书记所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要发展,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面对挑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而实施现代化教育,必须把学校办成现代化学校。因此抓好校长、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办好现代化学校的重要环节。李岚清同志在湖南汩罗视察时说,改变学校的面貌、校舍、设备往往不是主要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我们需要有新的史学著作和新的历史教科书为教育新一代服务。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为我们进行历史教育的全面改革,也为我们编写新的教科书指明了方向。就历史学科来说,“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我们要从历史学习中吸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我们过去的历史,主要是写阶级斗争。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固然要写,固然要讲,但不能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怎样治国,才能把国家建设好;怎样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整个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项根本方针。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更好地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加深认识、进行探讨和实践。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从来就是社会时代特点的要求。在当前,为了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社会主义大经济高度综合化,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需要培养出一批批知识面广,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但从当前历史教学的体系来看,已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现代化的历史教学,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在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今天,如何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地把新的信息在教学内容中反映出来,是历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如当前有人提出,从人类对信息的传递,贮存、使用看,历史上已经历了文  相似文献   

13.
<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发展,是他对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更精辟的概括。“三个面向”是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也是今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指针。“三个面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础是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有两重含义,一是教育要为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和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进行改革,逐步实现教育本身的现代化。一九七七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知识经济将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90年代以来,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生长点,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成为知识新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着经济结构和总体格局,也改变着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同时也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在知识经济悄然到来的世纪之交,重温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经典论述,倍感亲切,更加增强了抓住成人教育发展机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各种竞争日趋激 烈。竞争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科技兴国,基础是教育;富民强县,教育为根本。面向新世纪,我们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围绕“富民强县”和“科教兴县”发展战略,适度超前发展教育,推进赣榆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等师范学校应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开创中等师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当前,中等师范学校应从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这个伟大历史任务出发,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重大意义,考虑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关键是面向现代化,核心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在,知识经济引发“学习的革命”,催化“教育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全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单向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陪听、陪看、陪坐的“三陪”现象,出现了“僵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为我国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历史已迈进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世纪。21世纪的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世界各国对人才需要的标准比任何时候都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具有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型、智力型、可持续发展性五大特征。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高度知识化的人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决定经济竞争优势,智力资本决定知识财富总量,谁拥有了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具备经济竞争的实力。知识经济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作为人民教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们有哪些责任和义务呢?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和人才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与之同行的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历史使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是当前教育工作最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