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培养出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教师,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精神转向”。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复合体,而其中最优秀、最值得当代人传承与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和人文精神,所以在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添设经过“重新定义”的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开展人文色彩浓厚的“新”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教师的人文底蕴、民族精神和专业信仰,是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精神品质”,使其实现“精神转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白梅 《成才之路》2012,(6):14-14
人文教育为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文学科领域的音乐课,更应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从精神品质、道德修养、健康心灵、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确立,突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意义,突出了语文学科对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所承担的任务,强调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人文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唤起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问,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人文性.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内涵,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读文如此,作文亦如此.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7.
李海霞 《文教资料》2014,(16):55-56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成为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人文性的内涵、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等方面做了阐述,提倡和呼唤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借助古诗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教育,促使学生可以深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养是关乎人性和智慧的稳定的内在精神品质。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中最适合也最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从人文素养的内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语文与人文素养的相关性等方面阐释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性,并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以期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完成人文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编语文教材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丰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又使学生文化品位、语文素质得以提高。精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美文.通过“研讨与练习”等活动来加强对语文中的文化内涵的整体感悟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这里,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成晓峰 《成才之路》2012,(35):13-I0008
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对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书法、绘画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和诗歌相似,能激发人的思索和联想,是校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初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文素养,一般来说是指人的精神追求,包含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文明礼仪、公德心、关怀心。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以及对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而人文精神则是主要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民众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使人生活得更高尚、更高雅,从而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因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更加深广.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新编语文教材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丰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又使学生文化品位、语文素质得以提高。精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美文,通过“研讨与练习”等活动来加强对语文中的文化内涵的整体感悟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这里,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课程标准注重文本内容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性新教材更深…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构建大学人文精神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强化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必然的选择。大学语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观,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加深文化底蕴,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人文精神,构建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人”的教育,特别是弘扬传统文化、捍卫生命尊严、彰显自由本质、倡导民主精神的教育,应该是语文学科最显著的人文性特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人文底蕴,创设人文性的育人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实施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内涵,追求美好人生,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育的核心是对个体人格的唤醒.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片面重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传递,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价值,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造成学生人文教育素养的缺失,被认为是不断培养出高技能的“单面人”、“工具人”.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不仅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带来困惑,也给社会的发展造成隐患.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马素   《广西教育》2013,(42):67-68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即人文化精神,其重要价值在于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与熏陶,使学生思想更健康,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其成为人文教育的关键。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积淀的民族文化瑰宝,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的思想情感,能够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因此,语文诗词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大学教育要转变观念,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更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在高职院校所有学科中,高职语文最具人文特色,是技能学科和人文学科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是较高层面的素质教育的科目。语文重在文化性、人文性,客观上反映人类创造的文明、文化,主观上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其特殊性着重在精神品质的增长。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是最能体现“人”的精神的。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学科是对高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掌握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人文思维。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和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演变规律,学会以史鉴今,构建人文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