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信息的传播在互联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在当前我国的主要门户网站中体育信息的传播和应用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门户网站体育信息良性传播的对策:实施差异化战略,树立品牌意识,拓宽体育信息传播内容,增建大众体育数据库,重视对体育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资源重组,以及汇编、检索,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处理好商业化和舆论导向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分析归纳法对体育信息资源在网络传播中的价值定位进行研究,主要从网络传播的特点、体育信息资源的含义与传播特征、体育信息的网络传播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对体育信息的网络传播价值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网络传播对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大众传媒在体育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大众传媒的本质、特点和功能,以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各种制约因素等视角,探讨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的作用,并针对目前我国体育信息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博客的特征及其传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博客是网络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新形式,为人们交流体育信息、表达体育情感等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平台;同传统的体育传媒和其它一些网络传播工具相比,体育博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优势,但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运用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网易新闻客户端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事传播为主要研究个案,通过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用户体验和传播技术等指标观测分析,得出门户网站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特色,思考面临困境如下:新闻把关复杂难控,版权垄断限制发展;同质化致品牌模糊,信息污染侵扰受众;内容推送再同质化,信息茧房伪个性化和技术软肋影响体验,场景移动传播受限.并从多重把关引导舆论,自制直播节目吸粉;独家策划创新思维,明星效应精准传播;改变逻辑彰显个性,破除茧房拓宽视野和首次体验VR技术,场景智能值得期待等四个层面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体育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体育发展的四大特点:现代体育进一步社会化,手段和内容多样化,科学化即体育终身化,并对我国体育发展应对措施作了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摘 要:通过资料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对2009-2011年全国体育新闻传播研讨会收录的体育传播理论论文进行研究,探寻中国体育传播理论研究现状、内容及走向。从这三届收录的体育传播理论论文来看,体育传播理论研究得到较大发展、提交论文数量剧增;研究内容有一定拓展、研究视角相对开放;但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研究主体集中在体育院校中青年教师中,论文质量有待提升。从研究内容上看,体育传播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传播史,体育传播功能,体育传播文化,体育危机传播,体育传播模式、符号及效果研究等方面。体育传播理论研究应向母学科寻求理论支持,向体育传播实践寻找研究灵感,向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借鉴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以移动设备为传播载体,网络传播技术为传播手段的网络媒体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参与,极大地影响着体育文化的普及、传承、以及与时俱进的发展。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结合近期网络体育热点,通过对比传统媒体体育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分析当前网络媒体在体育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传播方式,传播特点,传播优势与局限,探索有助于我国体育文化信息有效传播的网络传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传播领域的变革与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传播的功能,为体育发展服务,本采用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探讨了传播领域的变革对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播技术与方式落后、单一,会降低社会传播的功能,使体育信息传播范围狭窄、体育发展速度缓慢;传播技术与方式的创新及综合应用,可以提高体育信息的传播效果,扩大传播范围,加快体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体育产业新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内容,是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能。本文对这一新阶段体育产业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未来 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体育产业新阶段呈现出高速发展、结构优化、主体壮大、跨 界融合、资本涌入、亏损严重、人才匮乏等特征,未来体育产业的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 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逐渐清晰;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态 势不断增强;体育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科技和金融将为体育产业腾飞 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群众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眼于目前江苏省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立足于对回收问卷统计处理后的结果,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体育人口、运动项目、运动场所等方面对江苏省群众体育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策,并对如何进一步发展江苏省群众体育运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99-2003年近5年国内发表体育信息学术论文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年来论文发表年度量呈稳定发展趋势,核心作者群多为中青年,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体育科研所等机构.并对刊载论文的情报源、主题的分布、作者的概况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正确理解网络环境下体育信息的生态特征入手,重点分析了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信息开发利用中的优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信息开发与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对网络体育信息的选择与需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知识水平最高的群体,是互联网的重要消费群体。为了解大学生接触网络体育信息的现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19所高校1806名大学生接触网络体育信息的时间和体育信息的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证实了网络介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我国大学生有多种网络体育信息接触动机。研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媒介教育和网络传播工作者工作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城市居民现阶段体育信息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现阶段苏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信息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信息消费与一个地区的社会总产值、人均收入、非农业人口数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社会客观基础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人的体育信息消费与个人经济收入的关系极大,体育期刊、报纸是苏北地区体育信息消费者的首选消费对象,个人购买是主要来源途径,对体育感兴趣是进行消费的主要动因,每月消费15元以下是消费者的经济接受能力,物价因素是影响体育信息消费者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和冲击下,中国体育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有必要对我国体育文化在全球传播进程中所面临的具体语境、文化心态、价值冲突与融合等问题进行审视,分析其成因,寻求解决之道。研究表明,体育文化系统要素具有独特性,与全球传播之间存在天然的亲缘关系。体育物质文化、身体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分别从硬实力、显实力、巧实力、软实力等方面构成并完善体育文化系统。认为,体育价值文化决定着体育文化的价值和方向,应克服文化语境差异带来的障碍,把握好价值传播的主旋律,对各种体育要素文化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实现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复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体育信息的内涵及共享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信息内涵的分析,指出研究体育信息必须以体育科学为主体,辐射其它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在进行体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要有所借鉴,体育院校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多是名胜古迹,有着久远的历史。从它“成名”的那一刻起,其信息就开始累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累积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厚重。长期累积起来的自然文化遗产,浓缩着深厚、密集、有价值的文化、科学信息。这就是名胜古迹信息的累积性。一个景观的文化累积过程构成了这个景观的历史。所有的人文景观都具有继承性,都是长期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播学视角,围绕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提出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国家形象定位具有一致性,我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能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塑造我国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根据传播学"5W"模式提出:在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加强传播主体建设是基础,精心打造传播内容是核心,发展产业化、现代化传播体系是高效路径,关注和研究受众是效果保障,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反馈结果是关键.旨在为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进行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和树立国家形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计算机体育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信息领域的设想,以及一种多媒体体育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实施方案,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介绍了该设计系统的特点、系统构成和应用技术,分析了预期效果和应具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