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委员会是广大家长成长与进步的大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大熔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生活,一方面,教育了孩子;另一方面,成就了自己。在这里,家长委员会是引导家长从"爱孩子"走向"爱别人"、从"爱学校"走向"爱社会"的桥梁。家长委员会在家长的这种蜕变中,促使广大家长从"小爱"走向"大爱",凸显出家长委员会建设巨大的社会文明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叶 《考试周刊》2014,(76):185-185
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沟通。"溺爱型"家长要重说服;"打骂型"家长要重劝告;"放弃型"家长要重鼓励;"配合型"家长要重交流;"质问型"家长要重微笑。  相似文献   

3.
"家长助教"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是家长直接参与教育活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家长助教"意义重大。在对"家长助教"的内涵、意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家长助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家长助教"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问题家长"必然存在。作为一名教师,遇到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家长"不是"问题学生"的家长,而是"问题"在己身的家长。基于此,与这样的家长打交道,切记不要拿学生说事儿。与带有"问题"的家长沟通,在考虑对方家长身份的前提下,要仔细区分"问题",分别认真对待。若家长只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了焦虑,或在与学校、教师互动中形成了误会而护子心切以致着急、冲动,进而出言不逊,大可冷静对待,绝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节制,就是讲理性。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讲理就是讲感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关心孩子就当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成长的烦恼     
李亚男 《家长》2008,(6):6-6
孩子的烦恼,就是家长的烦恼,因为孩子会把自己的烦恼加倍"送"给家长。因此,孩子的"成长的烦恼",也是家长的"成长的烦恼",更何况家长本来也在"成长"——成长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家长——这就算是成长所必须的代价吧。  相似文献   

6.
"家长课堂"是让家长通过参与幼儿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全方位了解幼儿在园内学习生活的情况,感悟幼儿园教育理念,学习幼儿教育方法,促进自身教育理念提升的过程。作为打开学习育儿经验的窗户,以及家长分享、交流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平台和家校合作交流的桥梁,幼儿园"家长课堂"的建设要基于"家长学堂"助推家长育儿水平提升,要打造"家长讲堂"助推学校保育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班级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妈妈家长"这个群体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就需要有妈妈家长的情感和视角。心理学上讲究"自己人效应"。班主任要努力让妈妈家长们感受到你是她们的"自己人",你与她们是"一体"的,你与她们有着相同的情感、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追求。怎样才能成为"妈妈家长"的"自己人"呢?一、了解妈妈家长群体成因妈妈家长所以成为家长群体的主要成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作为家  相似文献   

8.
"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出发点不是儿童的和谐发展,而是家长的"需要";由于"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构成一种利益关系,儿童成为学校和家长实现各自利益的手段。"家长的满意"不等于"人民的满意",它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因素。"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不但存在价值方面的误区,还带来许多实践问题:加剧择校现象;模糊优质学校的性质;加大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能成为学校的发展目标,更不能成为一种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家长教育座谈会,提高家长思想认识我们通过举行"为了孩子做好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座谈会、"亲子教育培训"、"架起心灵之桥"家长座谈会,使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关爱点的利弊。总结出家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家长教育困局待解日前,湖北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优质教育,"归隐"乡下自办"桃花源"式教育,再次引发有关"在家上学"的争议。与这些"主动掉队"的家长相比,另一部分家长却在追求"快进",而更多的家长则是两难选择之中无奈与纠结。中国家长的教育困局如何破解,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12.
常常听到教师反映,每周凝聚着教师辛勤劳动的"家长园地"并没有换来家长的驻足观看,说明"家长园地"的吸引力不大.那么如何让"家长园地"留住家长的脚步,让"家长园地"生动活泼起来呢?我尝试着从"三性"入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家长"的外延进行了扩展,对"家长教育权"的内涵进行了辨析和界定,通过家长教育权内容的中外比较研究,阐释了家长教育权的性质和行使家长教育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成成  丹丹  李津 《内蒙古教育》2012,(13):13-19
A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调查B给孩子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C囚徒困境下,教育消费何去何从D78.9%的家长甘当助教家庭教育被"学业化"E父母应学会尊重"儿童权利"A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调查幼儿园学英语,小学学奥数……一道无形的"起跑线",困住了许多家长,也把孩子本应拥有的"欢乐童年"、"金色少年"变成了"苦难童年"、"灰色少年"。"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家长们把"起跑线"看得非常  相似文献   

15.
家校合作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面对越位家长时,要处理好"博爱""沟通"与"借力"的问题。如果班主任坚持"教师本位"的认知,把家长置于配合、从属的位置,就很难和家长交心,矛盾和麻烦难免发生。反之,如果班主任始终和家长处于平等位置,放低姿态向家长借力,就可以将家长由干预和对立转变为教育的同盟。  相似文献   

16.
家长"软暴力"是近年来一种主要的家庭暴力现象,孩子是家长"软暴力"的直接受害者,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等。本文介绍了家长"软暴力"现象及其危害,就如何防止家长"软暴力"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合理地挖掘和整合家长资源,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意义重大。作为班主任,要开好"启动会",统一家长认识、增强家长责任感;要开好"培训会",帮助家长建立自信、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要开好"表彰会",总结经验、树立榜样。开好"三个会"可以有效整合家长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及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三方的力量,‘家长教师协会’可以起到为美国学校体制消弭弱点、查漏补缺的作用。"在中国做过家长的,或目睹过父母做家长的,一定都会对"中国式家长"有着深切的感受。倘若我们把目光放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就会发现不同。最关键的是,美国家长有组织。这里介绍两个著名的组织:其一,"家长教师协会"(PTA:Parent-TeacherAssociation);其二,"全国家长参与教育联合会"(NCPIE:National Networkof Partnership Schools)。"家长教师协会"历史更久,成立于1897年。据笔  相似文献   

19.
正老师之所以"怕"某些家长,是因为面对某些家长时,不好意思说"不",不善于说"不"。比如,面对"请吃喝送礼的家长",我们就要勇于说"不",善于说"不"。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家长请班主任吃喝,给班主任送礼,也是"别有用心"的。你接受了这位家长的吃请,那么你在期末评"三好"、推优时,感情的天平就会不自觉地倾向于他的孩子。案例中,一位家长给李老师的手机充了100元话费,结果是李老师"无中生有"地给他孩子发了个"助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学生家庭教育之摇篮,家长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文从家长"角色"入手,集中阐释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家长角色扮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