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人们作报告、写章,引经注典说起教育家,不是已过世的就是洋人。中国的上始孔夫子,下终陶行知;国外的当以前苏联和美国的居多,诸如凯洛夫、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马卡连柯,杜威、布鲁纳,还有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其中杜威和凯洛夫的教育学说几乎统治了解放前后中国教坛半个多世纪之久,影响更深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相似文献   

3.
上溯两千五百年,孔子是中国教育家。其时孔墨并称显学,合道、法、阴阳、名、纵横、农、杂、小说等各学各派共称十家,推而论之,当有不下十人可称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     
《福建教育》2010,(6):3-3
张雪门(1891年-1973年),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1918年在浙江创办了星萌幼儿园.后在北平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与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家     
《甘肃教育》2008,(20):F0002-F0002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是一位毕生热爱教育的教育事业家、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却竭尽全力。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6.
鲁迅辞世后,郁迭夫说:“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然而在今日中国之教育界,竟有不少人不知道蔡元培。 不理解蔡元培,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不回归蔡元培,中国的教育是断无前途的。[编按]  相似文献   

7.
从教师中走出的教育专家和儿童教育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认识李吉林老师。从相识到相知,从读到读人,她的情境教学实践一直是我做情感教育研究最直接的理论想象和证明的源泉。今天,凝聚着她一生心血的8卷本集出版了,我向她表示由衷的祝贺和敬意。她所走的一条从课堂教学改革到严肃、持续性的实验研究,再到形成思想理论体系的道路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础教育探索的历史缩影。是我国教育普遍地鼓励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并形成有扎根性质、境脉特征的教育科学的翔实纪录。  相似文献   

8.
董习德 《教师》2014,(1):116-116
正温家宝总理提出应当由教育家办学,应当造就一批教育家。于是,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是教育家、应当怎样造就教育家、教育家办学是怎样的等话题就变得热门起来。一仰望教育历史的星空,柏拉图、卢梭、杜威、孔子、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万世瞩目,高山仰止。而放眼当代中国教育的沃土,教育专家、教育学家、教育学者大量存在,再就是教育教学大师、名家、名师,还有杰出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是指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家群体在长期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和整体风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其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其根,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其道,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其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其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其魄。其生成有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逻辑、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方法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时代逻辑与教育家精神成长的实践逻辑。弘扬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需要书写“青春小我”与“强国大我”的人师大情怀,拓展过去与未来的经师大视野,耕耘学校与社会的教学大智慧,共筑中国与世界的高质量大体系,搭建国家与地方的尊师大平台,从而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 《班主任》2012,(4):64-66
十多年前,我曾写下《中国呼唤教育家》的文章,肤浅地分析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稀缺的原因是中国缺乏产生教育家的土壤。这片“土壤”,是宽容个性、鼓励创新的环境,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给教育者以思想自由和创造的天空。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看来,诞生教育家的“土壤”并未出现,但眼前却遍地“教育家”了。  相似文献   

11.
鲁迅文章是特定时期的典范之作,但无庸讳言,其词句及标点运用与现代规范标准有诸多不吻合之处。但这不能看作“不规范”,因为规范是一个动态的语用概念,只指特定时空中的语言运用;显然也不能看作“规范”,不能用它指导当下的语言运用,因为它毕竟与现代规范标准有诸多不吻合之处。该文以现代规范标准为参照,分析了鲁迅文章的词句及标点运用情况,指出其与现代规范标准的不吻合之处,呼吁对入选教材的鲁迅文章按现代规范标准作必要的技术处理,使之完全符合现代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2.
忧患意识是主体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一定问题所产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应对和预防的精神状态。以儒家教育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忧国忧民、忧道忧教、忧功忧名。继承、发扬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忧患意识,能激发教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立志教育的献身精神,以及投身教育改革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教育已历经悠悠百年沧桑,回眸现代教育百年史,最值得纪念的人还是蔡元培先生。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很难用“是”或者“不是”来作判断性回答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的当代中国缺失教育家,是指缺乏像蔡元培先生那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陈洪捷教授说,“但是,伴随着20世纪后期教育的科层化和理性化的深入发展,今天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完善。这一方面使得教育有了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人理念的发挥空间变小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是摆脱精神分析心理史学束缚的积极有效策略。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界定教育家和确立取样标准;明确史料选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研究范畴;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创造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其创始人是美国的创造之父奥斯本(A.F.Osom)。创造教育学也是首先创立在美国,大约是40年代末,它是教育学与创造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那么,创造教育学究竟是什么时候在中国产生的呢?有人说,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国外传入  相似文献   

18.
杨东平 《成才之路》2010,(1):I0003-I0003
中国是个盛产教育家的国度。自孔子开创有教无类、人皆可以为圣贤的先河。教育之光照亮了文明古国的历程。20世纪以来.以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黄元培、陈鹤琴、梅贻琦、张伯苓等为杰出代表.教育界名家荟萃,大师云集。今天中国现代教育的鼋,领域,几乎都是由五四一代教育家所开创的。  相似文献   

19.
周维强 《江苏教育》2007,(17):48-49
“教育家”不是人人有必要去争做的,也不可能人人都能做成的。 做一个“教育家”不是中国所有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不该是中国所有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温家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