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手机可以看电影、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等,手机几乎无所不能,因此现在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于是,人们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坐车玩手机,更有甚者开车也在玩手机……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工作与生活似乎也被手机“绑架”了。同样,被“绑架”的还有我们的学生。学校将手机视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毒品”,而我们的学生却视之如“宝贝”。那么,中学生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手机?在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融合的当下,学生们又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遇到手机没有电时,因怕耽误电话的打入,经常开着手机充电。如果在开机充电时,不进行任何的手机操作是不会影响手机寿命的。手机在充电时,若是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下载彩铃、彩信或玩游戏,则会对手机、人和电池造成伤害。专家提醒:手机充电时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3.
手机物理工坊Phyphox能够调用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显示手机加速度数值。在手机上端通过弹簧竖直悬挂手机,手机下端通过细绳栓接小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迅速向上托起小桶,通过Phyphox可以读出手机在这一瞬间的加速度数值,通过电子秤可以测出手机、小桶、重物、配重片等物体的质量。小桶和重物的重力代表手机受到的合力。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可定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手机沉迷是当今社会一个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世界性难题。未成年人手机沉迷表现出手机游戏成瘾、手机视频迷恋、手机社交依赖和手机学习异化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长时间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发展,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过度化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诱发心理疾病;捷径化使用手机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与积极学习体验,弱化学习力;无序性沉迷手机增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与不良人群的机会,引发失范行为。为更好地防控未成年人手机沉迷,需要从严控未成年人手机“触网”的年龄、空间和时间红线入手,保障未成年人手机使用时长合理化,推进未成年人手机接收内容分类化,指导未成年人手机“触网”行为适度化。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干预,引导未成年人理性使用手机,防止未成年人成为“被手机耽误的一代”。  相似文献   

5.
一鸣 《成才之路》2011,(23):99-I0016
2020年时手机什么样?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技术人员已经描绘出了手机行业在未来10年的发展。那时候的手机,可能像纸一样薄;手机的屏幕可以拉扯和折叠,手机因此可以变成一块电子写字板;手机里的微型感应器可以感应各种情况,包括手机主人的情绪、天气情况、所在位置,等等。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手机将不再是单纯的机器,而将成为人类的伴侣和朋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技术主管多诺万说:"未来的手机能知道我们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手机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重视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开发。文章提出了基于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报、手机QQ、手机SNS等五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手机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重视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开发。文章提出了基于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报、手机QQ、手机SNS等五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勤锋 《考试周刊》2015,(30):145-146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向手机终端延伸及4G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手机网络快速形成,改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作为手机普及率高、手机网络使用频繁的重要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深受手机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现状,不断改善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高中生是手机的主要拥有者之一,研究高中生手机依赖现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调查发现,高中生几乎人人拥有手机,并且一部分人开始出现手机依赖现象。高中生心理发展程度、生活环境、人格及个性等因素是导致手机依赖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如何减轻或消除青少年手机依赖是当今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正确引导、强化监管,高中生应加强自我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减弱或消除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与3G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视业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多数还局囿于商业领域。通过分析手机电视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手机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利用手机电视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利用手机电视丰富移动学习与电视教学的内涵、加强手机电视教育资源建设、加强现状研究与实证研究促进手机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一种高效可行的学习模式。通过对基于手机移动的学习定义和内涵剖析,结合远程开放大学教与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必须充分结合手机的通讯功能、联网功能和计算机存储功能。当前,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开放大学中的应用模式有手机通讯的学习、手机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从当初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已经成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移动通信工具了,一些家庭条件允许、走在时尚潮头的中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校园里、大街上,随时随处可以看见使用手机的中学生。他们将手机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短信、蓝牙、QQ、GPRS无线上网等等。而手机中的这些强大功能,也使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联系得更加亲密、更加长远。然而,水过满则溢,物极而必反。手机到了中学生手里,使用的范围便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日常生活:疯狂而不计时间、不计金钱地发短信,在手机中储存多种多样的不良信息,由于手机的档次不同而引起互相攀比,甚至引发手机偷盗事件……所有这些现象,又成为家长和老师抵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手机到底是福是祸?中学生适不适合配用手机?该不该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社会各界也众说纷纭。为此,本刊对江西、广东、浙江、山东等地60所高中的600名学生以及一部分家长、教师和专家进行了调查与咨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海6所高校的1000多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被测者分为手机成瘾组、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成瘾组三个程度,从在校情况、家庭情况及手机消费习惯三个方面对以上三个程度进行差异性研究,得出在学习情况、校园文化活动、是否谈恋爱、家庭所在地、家庭背景、与父母的关系、所用手机价位、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平均每月手机直接消费价格等维度上,手机成瘾程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五种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手机具有与其他传播媒体不同的特点,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对整个传媒产业格局乃至整个世界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从手机媒体的概念、手机媒体文化、手机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手机媒体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国内关于手机媒体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相对客观、系统地梳理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没收手机行动"引起全社会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问题的广泛关注,大学课堂到底该不该禁手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会怎样影响学习效果,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在调查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手机上网与课堂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而从课堂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方法、手机媒介素养三个层面提出改进课堂学习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36-140
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表现为:使用手机的时间长、进行手机娱乐的频次高、对手机的关注度高等。造成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有个体心理、个体对于手机技术的错误认识以及教育管控缺失等,可以通过社会政策干预、学校教育的良性引导及理性的自我管理来缓解此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对个体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用《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学校适应量表》调查482名听障初中生手机依赖水平和学校适应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听障初中生总体手机依赖程度不高;听障初中生的手机月消费额、手机使用原因和对使用手机的态度会显著影响其手机依赖程度。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校适应中的常规适应、师生关系和学业适应维度是听障初中生手机依赖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此外,不同的手机使用态度也能预测其手机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很多中学生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也配有手机。手机的使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中小学生携带、使用手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证明,学生携带、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手机中的不健康内容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手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使用动机的关系,为应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手机成瘾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北省三所高校的800名被试进行测试。结果:8.4%的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r=0.46,P<0.01),并且特质焦虑对手机成瘾有正向预测功能(F=63.13,P<0.001)。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三者的关系成立(RMSEA<0.08,IFI,CFI,GFI,NNFI均高于0.9),路径图显示,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手机成瘾,特质焦虑是诱发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