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张燕 《新闻三昧》2006,(8):42-43
同报纸、广播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起步较晚,其运作方式、步骤、手段等尚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难免存在一些弊端,这在市(地)县级电视台的节目中表现尤为突出,有待进一步改进。一、评论环节的薄弱及对策目前,各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大多仿照央视《焦点访谈》“以事实说话”,内容上多以舆论监督为主,形式上多以人物访谈为主。这样容易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批评报道加访谈就  相似文献   

3.
陆永林 《视听纵横》2003,24(6):11-12
《现代汉语词典》对“评论”的解释是“批评或议论”,也指“批评或议论的章”。显然,评论发端于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体它源于古代的论说,议论。在我国历史上从先秦诸子的论说到唐宋元明清的散体议论,都是我们的先人表达意见,辨别是非,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刘天鹏 《新闻知识》2006,(12):49-50
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心脏,是表达报纸立场的基本手段”,那么,电视新闻评论则是电视台的一面旗帜。然而,与前些年评论节目风光一时相比,目前全国各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无论社会影响力、电视台重视程度还是收视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呢?一、电视新闻评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与过去《焦点访谈》一花独放的时代不同,现实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加强了新闻评论。目前仅西安地区每天就有四、五家平面媒体拿出整版作言论。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媒体以它独有的广泛参与、自由开放、互动随意、…  相似文献   

5.
电视是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传播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现内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想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魅力.使其生动活泼.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使群众易于接受,入脑入心。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用形象的电视语言进行评论。所谓形象的电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相似文献   

6.
曲洁 《声屏世界》2003,(5):46-46
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收视率太战,城市电视台如何使自己能保留一席之地?精心策划、设置、制作好电视导视节目无疑是有效手段之一。 纵观各城市电视台节目,虽然普遍都开始重视电视导视节目的作用,但认识上的差异使得各城市电视台电视导视节目的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很多不足,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它的最辉煌的发展时期。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告诉我们:评论节目的质量在下降,收视率在下滑。我们回头看一看我们做过的某些节目,就不难发现目前的电视评论节目存在着这么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琦 《视听界》2005,(1):18-19
新闻评论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电视评论在电视媒体中也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它既代表媒介的立场、态度、观点和声音,也代表公众的态度和声音。“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同样,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办得好坏与否是衡量一家电视台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方兴未艾的节目形态,只有认真研究其社会功能,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效用。本文主要以《大写真》节目为例来探讨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就当前重大问题或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做出解释、分析、推断的一种节目形式。可以说,新闻评论是导向、是号角,代表了编辑部思想,是一个台节目整体水平的体现,所以各主流的电视媒体都非常重视这种体裁的发展,中央电视台90年代初将《观察与思考》改版为《焦点访谈》后,90年代中期又创办了《新闻调查》,舆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厚度进一步增强,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今年初浙江电视台创办了《记观察》栏目,对我省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评论,发表看法,也是对这类节目重视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电视新闻节目量日渐增多的同时,各地又大大增加了电视评论节目的权重。办电视评论节目,特别是媒体主动参与评论那些"民生新闻",更容易贴近生活,更容易贴近百姓,更容易得到较高的收视率。与此同时,办这类节目又相对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何乐而不为呢。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现状,对电视新闻评论的一些规范进行探讨,对电视新闻评论的一  相似文献   

11.
电视评论节目以关注和探讨广大受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为内容,以舆论疏导和监督为己任,以新闻评论为旗帜,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起到了其他新闻节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新闻评论的本意来说,“评论”是核心,“评论”是生命。而如今有些电视新闻评论,更多地突出了新闻性而忽视了电视评论的存在,从节目本身发挥的作用和起  相似文献   

12.
杜秋生 《新闻世界》2003,(12):21-22
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电视台都投人精兵强将.力图把新闻评论办成精品。然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经历了最初的快速成长期后,由于质量徘徊不前,收视率开始下滑,生存与发展问题已无法回避。即使是比较成功的城市台新闻评论节目(如南京电视台《每日观察》、成都电视台《今晚8:00》等),也同样会遇到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陷人困境?解决问题的对策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13.
刘江贤 《采.写.编》2001,(2):28-29,58
随着电视节目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个性化突出、单一型特点明显的主持人成为各栏目选取的重要标准。电视评论类节目虽然出现较早,但只是在1994年“焦点访谈”栏目在中央台开播之后,才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的新宠,经过几年的摸索,评论类栏目培养了一批符合自己栏目特色的主持人,主持人个性同栏目需要之间也就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2009年7月27日,改版后的央视<朝闻天下>闪亮登场,在当天的节目中,<中国经济导报社>新闻中心主任杨禹以央视特约评论员的身份与节目主持人就当天新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根据CSM的监测数据,新版<朝闻天下>7月27日至8月6日的平均收视率较今年同时段平均值提升28%.[1]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它的每一项改革都对我国传媒业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电视评论员杨禹的出现势必将引发中国电视评论节目的新一轮革新热潮.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评论的电视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评论从借鉴报纸、广播新闻评论模式"自己走路",到充分发挥电视特色"走自己的路",经历了数十年艰难摸索之后,以其形象化论据和抽象化思辨的有机融合,成为新型的主流新闻体裁,成为电视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7.
张宁 《视听界》2014,(2):105-105
评论体现媒体的品质、深度、风格,赋予新闻资讯浓郁的人文色彩。近年来,电视评论节目日渐式微。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过程来看,长期以来受到较多管控约束,嘉宾也自觉形成了“评论尺度”,在评论时不温不火,很难凸显个性,独到的观点更是难求。嘉宾评论沦为“卖口水”,谁还买账?以江苏城市频道评论节目《新闻夜宴》为例,2008年元月1日开播,节目评论员汇聚了各媒体名嘴、各界精英及高校知名教授。开播伊始,节目收视率飙升至之前同时段的两倍。然而,运行两三年后,节目遭遇选题瓶颈、评论口水化、同质化栏目越来越多的尴尬。虽然节目经历了种种创新改版,收视率终究江河日下。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和新闻资讯节目放在一起考核收视率,使得纯粹的电视新闻评论逃不过被淘汰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张玲玲  张如成 《新闻界》2006,(4):52-53,49
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溯源与界定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这个概念一直模糊不清,并且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因此只能还原到电视媒介实践中去探讨这个论题。在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并不是首先自觉地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类型被看待,而是在一个创作集体的命名过程中逐渐被认同、被扩大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老报人邓拓曾说:“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旗帜的话,电视新闻评论则是电视的旗帜,如果电视不善于运用新闻评论,不精心组织、撰写、采编、制作评论性节目,就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就难以跻身于当代新闻媒介之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继承了电视专题节目精雕细刻的优点,发扬了口播电视观点鲜明、语言泼辣的长处,同时增强了公开性、开放性和时效性,使得它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利用电视进行舆论引导、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成为沟通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那么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