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著作权的概念及内容"著作权"在英语国家称为"版权"(Copyright),含有复制或抄录作品的权利的意思.而"版权"一词在我国被作为法律用语.所以,在我国法律文件中的版权与著作权往往混用或相互代用.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对著作权作如下表述: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而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如何称谓发展中的国家群体--对第三世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术语的考察,区分了两个术语的概念意义和称谓意义.两个术语的产生、演变和被认同、被广泛采用都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密切相关.发展中的国家群体是客观存在,但继续用第三世界称谓这个群体已无实际意义.采用发展中国家称谓它是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运动的发展,“无被害人犯罪”的研究也相伴而生,而目前国内外刑法学界对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并没有统一且准确的界定。对“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界定的价值主要是从刑事立法政策层面谈及的。而在刑事立法政策视野中探讨“无被害人犯罪”概念,它一定是在犯罪学意义上而言的,而不是刑法规范中的“犯罪”概念。那么为什么冠以“无被害人”称谓呢?笔者认为,应结合“无被害人犯罪”概念首次出现的背景和特别指代的行为对象对“无被害人”作限制性的理解,而不能仅就“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字面表述作绝对逻辑性的解释,事实上这里的“被害人”并没有深入到国家被害和社会被害的认识程度,仅仅是指没有直接的个人被害人而已。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是在版权观念发展的基础上,随着西学东渐和近代文化出版事业的空前发展,在西方法权观念的影响下出现的。1901年的清律中始有专门的出版条文。1094年,著名维新派学者严复上书学部,要求实行版权立法,以保护敝精劳神从事著述的作者免受侵夺版权之苦。同年《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已有版权条目。1906年《大清印  相似文献   

5.
数字网络时代,作品得到充分的传播,而版权侵权也更加容易。如何实现作品在广阔空间的交流并兼顾作者及作品使用者的利益,成为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研究的新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版权使用许可方式,创作共用授权条款给网络版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创作共用授权条款的产生背景入手,分析条款的版权法基础,进而探讨其与传统版权使用许可的异同,并对知识共享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色彩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与抽象的概念相联系,有着许多的隐喻意义。色彩不仅对于绘画很重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也是如此。文学世界是复杂的,不同的词包含着不同的色彩。色彩在莫言文学作品中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更是增加语言美感、营造整体气氛、表达人物内心的创作手法,它还可以联系作品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还原出作者的创造思维,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有经济瓶颈、法律瓶颈、知识瓶颈和人才瓶颈,这些瓶颈将导致数字鸿沟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们应该以战略的眼光对待电子出版技术的发展,通过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消除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和数字鸿沟;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实施适度严格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利用大众传媒大力普及电子出版物使用的相关知识。为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电子出版主体之间的大联合、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有经济瓶颈、法律瓶颈、知识瓶颈和人才瓶颈,这些瓶颈将导致数字鸿沟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们应该以战略的眼光对待电子出版技术的发展,通过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消除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和数字鸿沟;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实施适度严格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利用大众传媒大力普及电子出版物使用的相关知识。为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电子出版主体之间的大联合、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版权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著作者对其创造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专有权利。由于著作者的权利是通过出版或复制与传播者发生一定的联系后才得以体现的,因此版权保护的主体是著作者个人的权利以及与传播者有关的权利。世界各国都依据现代版权的理论,通过一定的立法形式来施行版权保护,基本目的都是为了鼓励智力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对财产的保护主要采取了私权神圣与公权神圣两种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两种财产保护的法律原则都趋于平等保护。这是世界物权立法保护的一大趋势,我国《物权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保护的原则反映了世界物权立法走向平等保护的这一趋势并具有中国特色,这一科学的选择也必将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加强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法是国家为了调整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调整教育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完善教育立法有着重要意义。 (1) 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年浩劫期间的教训表明,加强教育立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的观念与看法,它包括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知识习得观等。在本质上讲,知识内在于人的主观创造,是建基于客观性上的主观构建;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知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门知识之间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生态关系;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动态认识。确立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对于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04,(15):44-46
全球化与其他动态性概念一样都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含义。随着新技术、网络、相互间依赖关系、全球化价值观等因素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有着使世界走向繁荣并降低贫困程度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全球化有着使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特别群体的人们边际化,并造成经济和社会不和谐的趋势。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着的全球化挑战是一种“就业非增长型挑战”。  相似文献   

15.
语言在社会中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词的联想意义同语言一样,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如:国家历史状况、地理环境、精神状态和文化传统等.它在动物,颜色,称谓词汇方面的影响对人们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词的联想意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转换直接体现了社会文化对其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著作权法早于1991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对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作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对于完善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发展对外科学文化交流,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就是版权,是广大作者对其创作的文艺作品、科技作品依法享有的出版或作别种处置的专有权利。版权意识,作为广大作者意识集合体的一个方面,必将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是现代科技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阶段,它具有知识生产爆炸化、知识传播全球化、知识使用短程化、经济发展持续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决策知识化、资本投入无形化、知识主体素质化、劳动产品艺术化、社会生活品位化的特征,它全面刷新,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8.
整个世界经济建设的步伐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加快,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科技进步成正比,哪个国家科技总体水平高,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强,尤其在知识经济社会,文化程度高出同时代社会劳动者平均文化程度,并且以创造、应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特征的知识分子,必将是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资源是有限的,无止境的使用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在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好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文章介绍了无盘系统的概念以及对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作者成功实施的一个改造案例介绍建立绿色低碳的校园无盘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希望能让更多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中,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类因为概念称谓和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将同一关联认知结构中的A、B两个相关联概念赋予相同的符号,这一规律称为关联律。它也是概念称谓、语言表达和理解的一个普遍规律。关联律的认知基础是概念的关联认知,源于交际需求和特征命名法。它可用于解释概念称谓、修辞手法和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