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人文知识与人文修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把人文知识与人文修养等同起来,还是用其中的一方任意取代另一方,这两种认识都是极不科学的。人文知识与人文修养在内涵上,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分析老子“自然”的三个层次,即“道法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论述老子“自然”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在最高价值与理想原则、处理社会群体关系和个体生存发展三个层面上的运用,分析了作为实现“人文自然”之方法的“无为”。多侧面考察“人文自然”原则,论述“人文自然”的工具意义和价值毅义。探究“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的衔接,以及由“人文自然”的提倡和实践走向“天地自然”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我们应当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同时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老子哲学的立论宗旨是出于人学目的的终权关怀。老子着重在自然中寻找人的存在的根据,其立论的最根本动因乃是对人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鸿沟所进行的广泛考察和深入思考,并以自然之性作为人的存在的终权依据和价值归依。通过对自然之性的异化与回归纳深刻分析,老子哲学提出圣人人格建构的人生修养旨趣,对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增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学生通过选学这些课程,仅是增加了人文知识,真正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使其所学的人文知识“内化”为其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和传授人文知识时,在课程的“实效”和知识的“内化”上下功夫。一是要合理安排与设计课程的架构;二是要以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关系;四是在考核中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音乐的审美规律、音乐审美状态和审美标准是教师是上好音乐公共课,体现音乐素质教育的保障.在教学中"技"与"道"并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音乐本体形态的分析和一定程度创作技法的掌握可以真正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达到音乐审美的"内化".同时教师的人文修养对于学生也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目前人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内化、不利于内化的问题。创造满足人文知识内化课堂教学的条件,在实践中必须做到:明确人文教师的职责,提高人文教师的素质;重视情感教学模式的运用,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人文知识内化中的重要功能;强化学生主体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人文知识的特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祥云 《教育研究》2004,25(6):8-12
人文知识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承载着事实之外的价值负荷性;人文知识的自身演进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演化的悖论性;人文认知结论对研究对象变化过程的直接涉入性;人文知识具有默会维度上的根源性和先决性;人文知识的语言性。揭示这些特性将为人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9.
秦岭南五台以其奇崛的地质地貌,祥瑞多彩的风云变幻,奇珍异卉组成的百千物种,近于人寰,撩动生机,引发人文的勃然遐想,终成佛家文化的一方胜地,给今天的人们焕发灵性、和谐自然和社会继续注入着渊源活水,为美好的生活提供着从思想到审美的随缘方便。  相似文献   

10.
人文知识视野中的教育探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教育的立场 ,探讨了人文知识的六大特性 :人文知识承载着溢出事实之外的价值负荷性 ;人文知识的自身演进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演化的悖论性 ;人文认知结论对研究对象变化过程的直接涉入性 ;人文知识具有默会维度上的根源性和先决性 ;人文知识走向生活世界的不可傻瓜化和难于简单化 ;人文知识的语言性。这些特性的揭示为人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轨道车辆专业培养计划的梳理,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短板,并从培养计划修订、合理匹配专业核心课程和限选课程、发挥新生研讨课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对等的知识发展”和“民主化的知识”,重视学生提出的真实观点和现实问题,认为知识建构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场合。这种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旨,并为弥补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足提供了指导。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究学生问题的深度、理解的深度等课程内容方面的学习成效,二是探究学生参与度、合作度(交互程度)、创造性等活动品质方面的发展。在研究“交通”这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个人观点的提出”、“小组知识的讨论”、“班级社区知识的形成”三个阶段的知识建构过程。对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效果采用问题深度量表、解释深度量表、创造性行为量表以及知识论坛自带的ATK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论坛的知识建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多层面的交互合作,促使问题深度、解释深度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不断反思研究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观点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陈凯  龚雪 《中学教育》2010,(9):9-1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不应仅成为学生何以为生的手段,还应成为学生理解为何而生的思想源泉。为此,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把握知识的生命意蕴:从知识本身来看,我们应该尊重知识本然的自由的生命属性;从知识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自由的知识领域内独享属于自己的知识空间。针对当前知识教育中存在的知识工具化和知识泛化的弊病,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生命体验和提升教师知识教学的反思能力来重构知识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工程技术人才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将有利于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文化,既要有能力,又要有素质,就必须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同时也要使学生既要有技术,又要有思想,这就必须加强学生文化人格的培养。本文对文化人格的内涵、文化人格的形成条件、文化人格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文化氛围、自身的学习和认识、教师的教学引导及示范、并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6.
无法理清思维与知识的关系是思维评价工作一直没有取得有效突破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皮亚杰已经为这层关系的解释提供了答案,但一直被人忽视。文章从皮亚杰知识观出发,也即从知识与思维的内在一致性观点出发,以比格斯SOLO分类理论为辅助,重新认识“思维水平”问题,最终从知识结构与思维过程两个方面讨论思维的可“观察”性及思维水平的可评价性。最终所得结论为,借知识结构的间接考察和对思维过程的直接观察是思维评价的两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知识的发生及形成依赖于一定的世界构造,而后者表现为自然结构。通过分析康德哲学自然结构的三个层次:作为现象的自然,作为本体的自然,现象与本体所统一的整体性自然,从而论证了自然科学、道德科学和感性科学知识产生的自然结构基础,而这三种知识对应于人的知、情、意心理结构,最终统一于行(即实践)。并最终论证了对自然结构的这种处理方式所具有的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指明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分析了高师专科人文地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对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三年制高师专科地理专业人文地理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成为产业集群竞争的利器和战略资源。产业集群竞争的成败,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作为技术壁垒的知识产权是产业集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知识产权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