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被称作“自由哲学”,“自由、存在”是其哲学的核心内容。他在探讨大学理念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自由观,包括科研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及学术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自由在高处”。“书生校长”程红兵却认为:自由在民间!他眼里的“自由”意指教师的自由,是一线教师身上所体现的那种自由的特质、一种对待教育的情怀,而非政治含义的自由。他崇尚做一个“自由的教师”,这是他所说的理想教师的模样,也是他心中的理想教育在“教师”这一角色上的浪漫投射。在《做一个自由的教师》这本书中,他从课程建设、教师素养、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表达了“自由教师”这一充满理想主义、浪漫气质的角色构想。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自由意识主要受到少时的生活,现实的磨难和国家民族的现状的影响。他在自己多年的文学作品中不断的追逐自由、个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自由意识也有新的批判和升华。他时刻追寻,反应人性生命尊严的自由主题,表现了他内在的自由意识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邱海燕 《文教资料》2006,(13):149-150
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与“自主”、理性的关系,结果是从选择能力的意义上来理解消极自由的,他又区分了自由与自由的条件如知识、平等的相互关系,致使他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理论陷入了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5.
阅读王小波的作品,会引起人们的思索。自由之生活、自由之思想、自由之文学是本篇对王小波的概括。自由之生活,王小波放弃优厚待遇显赫的名声而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足以证明他的"特立独行";自由之思想,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里营造了"三有"自由思想体系;自由之文学,王小波作文的自由,即他的作品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反讽、夸张、黑色幽默、逻辑悖论等文学技巧,显示了其独特的语言,形成王小波的风格。王小波是自由的,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写小说这条路;但自由的同时又为自由付出了代价。这便是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他的自由理念,他把自由表达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自由,一种精神的自由,一种灵魂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能在善的共同体中得以实现。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自由纳入实践领域(政治学、伦理学)来思考,这种话语语境的转化为政治哲学转向政治科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的《序曲》(1805年版)对法国大革命的描写,贯穿着他对"自由"问题的思考。革命之前,他坚信"人生而自由",认为应该高举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旗帜,废除一切暴政,最终为人类求得自由。而这一思想在目睹大革命的惨烈之后则渐趋温和,他认为自由的实现必须由理智保证,否则就会衍生专制与暴力。追溯华兹华斯"自由"观念演变之源流不难发现,他早期的自由观深受卢梭与博皮(Beaupuy)的影响,而后期的思想裂变则明显带有戈德温的理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通常被理解为他在十月革命后发表的许多激烈批判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言论。这只是表现出他在某种特殊情形下对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一方面的认识,列宁还有更重要的关于社会主义出版自由的设想和实践。他的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但也给我们积累了必要的经验。本文从列宁各个时期关于出版自由的论述中,力求把握他关于出版自由的基本认识和理想,总结了列宁首次实践社会主义出版自由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自由问题恒古而又常新,是思想家反复探讨的重要的论题之一。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在自由哲学领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将自由界定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强制的不存在。他认为,自由只能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的实现。他探究了西方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逐步形成的各种制度,并提出了确保自由实现的一系列原则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为了自由的教育——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 ,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完全的人格 ,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 ,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 ,争取教育独立 ,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对自由教育的追求贯穿于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探:(1)自由的理想;(2)自由的人格;(3)自由的学术;(4)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提出了著名的自由理论,他认为自由具有两种含义,即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在庄子的思想中同样具有这两种不同的自由。从社会现实层面上看,庄子将"人间世"视为一个充满了苦痛和无奈的地方,所以他只好逃离现实,把期望寄托于理想之中,幻化出一个自由的理想世界,追求一种没有世俗羁绊和利害关系的自由的人生。这是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自由理念,完全脱离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自由观;但是从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看,他把精神自由转换为一种审美自由,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自由观念主要论述于他的《论自由》一书中,穆勒自己也认为《论自由》是他一切著作中最慎重的作品,也是他与夫人最重视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萨特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图解和具体化。他在戏剧《魔鬼与上帝》中阐述了其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实际上原来是个无,什么部不是,等到后来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想成为的那种人,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实现自由的途径是人的自由选择,人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行动担负起选择的责任。人类由于选择时无据可依陷入困惑,在虚空中孤独挣扎,终身为从自在自由过渡到自为自由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正>基于对儿童的观察,我们试着通过儿童理解自由的本质。第一种情形: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人认为不能拘束孩子,因为要给孩子自由。我们发现儿童如果缺失了内在的掌控力,或者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的理由,以及做了之后可能出现的后果,即便看起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也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混乱。第二种情形:孩子能遵守规则,表现出很乖巧、很听话的样子。但看起来很有规则的孩子,也不一定是自由的。如果规则是成人要求的结果,他只是在执行规则,而非运用规则,没有建立内在秩序,无法支持孩子获得自由。儿童是自由的,意味着他在用自己的天性、本能及后天的经验、能力,自主地决定要做什么。当他可以自由使用手脚,他就能掌控自己的手脚;当他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头脑,他就能拥有自己的头脑;当他可以自由感受这个世界,他会生长出属于自  相似文献   

16.
萨特研究了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古典哲学以及19世纪其他思想家们的哲学成果,之后以"取消上帝""反对决定论"和宣扬人的自由精神为目的开创了他的"自由"观。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发展经历了由绝对自由向相对自由以及社会历史中的自由的转变,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后期的萨特意识到自己思想的弊端转而向马克思靠拢,他由起初绝对的、个体化、精神化的自由向与他人联系的自由转换时,使自己陷入了逻辑困顿之中。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约翰·密尔根据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状况,将自由理念的适用领域从政治扩展到社会,提出了界定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为避免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伤害,他分析了社会干涉个人自由的限度和范围,指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对于发现真理的作用。同时,为了促进社会进步,他呼吁要创造一个有助于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即要求保持有限度的社会权威和国家权力干涉。尽管他的自由思想是从西方中心论出发,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遭到后世学者的诸多批评,但却无法否定他自由思想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是以西方的自由思想为旗帜的。他的自由观的实质,是与封建专制主义根本对立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他创立的中华民国的立法中,充分体现了这种革命民主主义的自由观。但是,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极端曲折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孙中山的自由观带有了复杂的历史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民主政治中的自由的本质,缺乏准确的理解。比如说,孙中山总是把社会团体的自由与个体的自由对立起来,甚至把个人自由看成是有害的东西,因此,在解决团体自由与个人自由的矛盾时,常常陷入困境;再比如说,他认为,参加革命党的人,必须以牺牲个人的自由为代价,每个党员要以绝对服从党的领袖为条件,这样,就形成了国民党内的"党魁独裁"体制。孙中山在自由观上的这些误区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素被称为"恶的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核心是"自由",终极目标是创建共和国.他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共和主义自由的观点,创造性地从自由国家、公民美德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自由与政体、美德、法律、风习和宗教的关系,他的自由观对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由主义具有某种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什么——读约翰·密尔《论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划分了社会与个人的界限 :社会可以合法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理由是自我防御。他从功利主义出发 ,认为个性和绝对多样性能够促进人类达成共识 ,接近真理。他受到德国浪漫主义影响 ,坚持绝对多样性。《论自由》就是他论证一种不会损害多样性的自由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