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是当今两个十分活跃的语言学流派,两个流派并非互相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对隐喻的理解是这两大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两种理论的核心思想,因此对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的考察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两种理论体系的核心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两种理论体系可以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语言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呈现出失衡迹象,主要表现为重体验性、轻文化性;重个体性、轻社会性;重普遍性、轻差异性;重共时性、轻历时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语言的文化维度重视度不够.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文化”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认知语言学自身的不足,本文认为认知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结合“语言、文化、认知”三者的研究,由此提出认知语言学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当前两大流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一起主导着当前国内的语言学研究,但一直以来,这两个本来可以相互借鉴和相互补充的两个学派竟然互不往来。本文试图对两个学派的理论和应用做一个理顺并对照它们的异同探讨两者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拿"是一个常用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意象图式、隐喻、框架等理论,分析了"拿"的一词多义现象,厘清了各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英语构词法研究领域共有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分别隶属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以及认知语言学方向。通过对不同语言学流派下的英语构词法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其各自研究的特点,并讨论了其中的差异,认为其差异集中体现在是否重视构词法研究,系统性研究构词法是否以意义为标准,研究对象是可能的词还是已经存在的词,以及具体的研究内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学理论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是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两个语言学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特别强调语境的作用,并把"选择就是意义"作为一条广泛运用的原则。语用学理论围绕语言交际的意义这一中心论题展开,从不同层面强调语境和语义在交际中的关键地位。两个学派虽然在研究任务和方法上有不同,但是二者有相似和互补之处。  相似文献   

7.
杨秋兰 《考试周刊》2009,(35):39-40
在现代汉语中。“很+名词”的结构大量出现.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语言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这一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也是当今语言学的前沿,然而国内对它了解的人却知之甚少,有关这方面的专章也不多,更谈不上大规模的将它运用到汉语的研究中来了。本通过比较全面的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主要概念、研究论以及对于汉语研究的启发等内容,旨在希望为汉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眼光,从而将汉语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西方主要的语言学流派:传统语法、历史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转换生成语法、伦敦语言学派等。通过浅析学派的社会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他们基本的语言观点等,从而从宏观上了解西方主要的语言学流派,进而形成自己观察语言、分析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科学化为语言形式,并将其研究对象确立为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性。这种"语言学转向"对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化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使人们更加自觉地研究文学中的形式结构,而且,它本身也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同谋者。在文学研究"向内转"的旗帜下,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的目标定为发掘意义得以生成的形式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形式主义不仅实现了"语言学转向",而且在完成了文学形式自律的同时,迈向了技术自律。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主张从人和世界互动体验的视角去探讨语言的规律。语言全息则强调宇宙、人和语言的全息关系。二者在对语言的看法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从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如隐喻、转喻、格式塔、事件认知模型理论等方面探讨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全息理论之间的映照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取大量的语言学研究信息,在线文献检索模式的掌握至关重要,有时直接关涉语言学文献检索的效果。语言学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获取所需的语言学研究信息,而文献检索编辑的目的是提供多种信息,而非单一的语言学研究文献信息。这种接受与给予之间的信息关联取决于检索者和编辑者之间的信息认知协调。从语言学关键词检索来看,检索者和编辑者的知识框架的认知偏离极易导致漏检、误检等诸多检索失误现象。如此检索失误有其更为深层次的认知动因,这无疑导致二者有关语言学典型信息的认知解析的差异。本研究指出,作为权势一方的编辑者应该关注弱势一方的检索者的认知取向,做到熟悉常规方式,力求统一检索模式,发展智能手段,从而达成双方的认知协调,进而实现语言学文献检索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认知语义学范畴的中心研究课题。在鸟瞰比喻研究历史的同时,撷取Lakoff和Johnson相关比喻理论,介绍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隐喻不仅具有构成概念的性质,同时也是扩展语言表现及其语义认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一部分语言学家将任意性视为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他们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以词为例,利用认知理论分析论证语音与语义之间、词与思维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语言学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前半期描写语言学,后半期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后期认知语言学。语言的研究从描写到解释,从形式到功能,从客观到主观。而理解和认识语言离不开意义,所以对各个学派关于意义以及意义的哲学渊源的探讨进行分析可以促进对其主张的语言观的认识,从而促进对人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进行关联研究,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喻的认知分析,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7.
《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后即引起了激烈的论战。由于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过分强调理论的不可比性,而采取了否认科学进步的极端观点,波普尔、拉卡托斯、夏皮尔等都指责库恩陷入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范式,并且存在范式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些人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特别是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理解,均不能令库恩满意。当库恩不再谈论范式时,他希望对不可通约性概念更加精细地说明,能够为自己的立场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库恩在后期的主要研究旨趣,是要填补《科学革命的结构》遗漏的哲学环节。但在库恩看来,无论是传统的意义理论还是新的指称因果理论,都不能有效地说明科学革命后同一术语的意义变化。为此,库恩希望借助语言分析,对不可通约性提出新的分类学解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语言转向"。研究通过对库恩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历程的考察指明这一变化的实际可能性,既是其应对批评的内在需要,也是他为挽救科学哲学而作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转向形成的原因是西方哲学史上研究焦点的转移,标志为分析哲学的建立,而所取得的成就则体现在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两个方面。前者的诞生为人工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者则为自然语言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以来,"语言"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维度。由此,传统心理学的"语言缺失"问题的解决获得了新的契机,心理学的语言学转向使话语分析、话语伦理、语言形态等成为当今心理学研究的时代议题。从"语言学转向"的历史背景入手,在具体分析这场心理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发生动因基础上,展示了其内在的发生逻辑。并总结和反思了这场转向的影响和意义,揭示了当前理论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