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有诗云:"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此句巧妙地使用夸张手法,同其他五句一起组成颇有气势的排比句,意在强调阿房宫建筑工程规模之浩大,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从而形象地说明和照应了前面的"秦爱纷奢"。人教版教材中注"磷磷"为:"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建筑物上凸出的钉头。"注释十分清楚地说明,"磷磷"意在形容建  相似文献   

2.
对于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中"磷磷"一词,学界有不同解释,其中以大学教材采用的"光彩耀目貌"和高中教材选用的"形容突出的钉头"这两种观点最为流行。本文赞同前一种观点。通过对"磷"的字义的回溯、对文本的分析以及对"钉头"的解释,认定"钉头磷磷"的"磷磷"应释义为"光彩鲜明貌,形容梁柱上方的钉头光彩耀目"。  相似文献   

3.
4.
1.氢不属于碱金属,为什么也把它放在碱金属元素族? 这是由氢原子的结构与碱金属的结构相似决定的.氢原子和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且这个电子容易失去而表现出与碱金属相似的化学性质——还原性,能和大多数非金属反应显示+1价.所以,把氢和碱金属元素放在同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里的“寒士”指什么人,不同的理解关系到对这首名诗的思想内涵的不同把握。近来有不少杜诗注释本和研究文章把“寒士”解释为“广大的穷人”或“人民”,从而认为杜甫  相似文献   

6.
“ATP”释疑     
张栋彬 《考试周刊》2011,(78):188-189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秋夕》中这样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这卷静谧袅娜的秋夕图中,一只只闪烁的流萤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点亮了整幅画卷。而这流萤之光其能量便直接来自于ATP.ATP也形象地被喻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相似文献   

7.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感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容易理解和讲清,而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则有些棘手。这恐怕有两点原因,一是教材叙述比较简略,二是“平均地权”本身也不易理解。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平均地权”的表述基本上取自同盟会《军  相似文献   

8.
是一个比较抽象但又很重要的物理量 .同学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 ,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 .现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给予回答 .问题 1 根据公式 ρ =mV,我们可以说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跟体积成反比吗 ?答 不可以 .因为密度是反映物质结构疏密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同一种物质 ,在外部条件没有发生变化时 ,它的结构是一定的 ,密度也是一定的 .若它的质量增大或减小 ,则体积也必然随着增大或减小 ,但 mV的比值是不变的 ,该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是一个定值 ,它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如砖的密度是 1 5× 10 3千克 /米3,当把它分成两半后…  相似文献   

9.
“商旅”一词最早见于《易·复》中的“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后代多所沿用。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商旅不行”之语,而引出“商旅”如何解释的问题。初中《语文》第五册未给“商旅”一词单独注释,但《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许多参考资料均将“商旅”释为“商人和旅客”。这一解释的根据,可能是《辞海》中的释义。《辞海》在“商  相似文献   

10.
一、理解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注意什么问题?均一、稳定、混合物,是溶液的三要素。判定液体是否为溶液三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缩写"APEC")是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的重要内容。在新授课和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亚太经合组织这一知识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疑问:亚太经合组织究竟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是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如何理解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一年一度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为何被称为"非正式会议"?笔者在阅读教材和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请广大同仁  相似文献   

12.
郭宏才 《现代语文》2009,(2):133-133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是选自司马迁《史记》的一篇古文,现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笔者在教学时完成了背景介绍,文意疏通,人物形象分析,再读等流程后。要求同学们注意一下课文中一个细节:信陵君请求如姬盗走了谁的辱符。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众说纷纭,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课程及一些常见的讲授应用文书籍里,在介绍书信的“结尾”时都说,普通的信多用“祝你健康”或“此致敬礼”之类的话.格式一般有两种: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然后,另起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不写“此致”,另起一行写“敬礼”。格式介绍得很清楚,至于何以如此,则语焉不详。据笔者了解.有不少教师只是告诫学生要遵从这个格式.而对于“此致敬礼”的含义则很少提及,常见的辞书上也查不到。笔者曾调查过不少中学生,发现他们对此都不十分明了,在写信时或套用格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错用格式,认为“此致”、“敬礼”即“致敬”之意.二者是动宾关系而连成一句。  相似文献   

14.
一、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答:不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固体不导电,因在固体中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其不导电,只有在溶解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而其水溶液或在熔融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两章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可谓是重点、难点内容,绝大部分学生的体会是学到此处难度陡然增加,忽地感觉什么也不会了,都说到此才算真正体会到物理之难学.其实该部分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典型的应用,这一方向性必须让学生从牛顿运动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很自然地过渡到曲线运动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上的连续性,否则学生的感觉是牛顿运动定律只应用于直线运动中,到了曲线运动又出现了独立的稀奇古怪(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的理论体系,感觉就是难!  相似文献   

16.
《石钟山记》中有一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此句令人费解。翻阅有关注解和翻译或古文鉴赏辞典,基本上都把“咳”理解为“咳嗽”,把这句翻译为“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将其作用分析为渲染阴森可怕的气象。这样理解,看似正确,实则望文生义,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17.
对《世说新语》中"挺动"一词的解释历来莫衷一是。张万起、刘尚慈主编的《世说新语译注》对"挺动"一词的解释还有待考证。结合古籍中使用"挺动"一词的资料及《汉语大词典》的相关条目释义,"挺动"一词释为"振作、灵活"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中国大量的丝帛锦绣就循着这条道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及非洲、欧洲的国家,后人称这条中西交通陆上要道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后人对于《后汉书》中的"江夏山中"和《三国志》中的"城江夏山",常常出现误读,导致不同程度的混淆。查阅历代舆地方志,均指称明确:"江夏山"即今武汉东南龙泉山。探讨龙泉山冠以此名的原由、起始年代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厘清从"江夏山"、"灵泉山"到"龙泉山"的演迁过程,旨在引证历代记述,清源辨误,去疑发微。  相似文献   

20.
泰国19世纪的银币单位Tical为Baht取代后,华人针对Baht发明音译字"金末"读为"Puak"。因此字不见于中国,改为"铢"。厦门方言中"抹""沫""末"均读buat,与Baht发音接近;泰王朝创建钱币时直接引用中国钱币"铢"作主币衡重计值单位,故读"Puak"的"金末"自然改为"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