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晓 《学苑教育》2012,(19):46-46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数学是一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的思路。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自主、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之源泉。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了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飞学生的天性,教会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忠 《中学教学参考》2014,(17):114-114
<正>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而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开始的,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我认为"问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进行一些探  相似文献   

5.
苏强 《教师》2013,(24):99-10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目的地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设让学生提问的机会;在化学实验中培养问题意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刘小亚 《科学课》2009,(4):42-43
一、发现问题 好奇心总使孩子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人类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规律,决定了《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胡礼洋 《考试周刊》2009,(39):209-209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顾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很淡漠,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少之又少。有的学生做惯了“听众”,没有问题意识;有的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在师道尊严的课堂上却不敢问。只有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敢于否定,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瓶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一代新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把握机遇,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动手实践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学生只有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才会领悟科学发现的真谛,才会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向学生提问,满足于“师问生答”的传统范式,忽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普遍较弱,出现路不拾“疑”的尴尬状况.有疑问,才会有思考与探索;有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10.
有质疑才会有思考、有创造.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才是创新性教育的主要表现.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将问题制造作为教学核心的学科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终身发展的本领。那么中学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孩子足够思考、质疑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有效的疑问,并激发起群体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学会敢问、会问、愿问、爱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针对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敢于提问进行浅淡。  相似文献   

13.
刘伟杰 《考试周刊》2010,(28):178-178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问题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和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开发,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概括等方法,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自己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实验探究法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15.
李伟  黄琴 《广西教育》2011,(1):20-20
等待,品尝的是收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学会等待,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已经建构的心智水平与现有问题信息交汇的过程,而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体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耐心等待了,学生才会有充足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的科学思维提出浅显的见解,请批评指正. 一、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会提问题 有很多教师教学时只注重如何解决问题,其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只有思考了,才能提出问题,从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是不断增长知识,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获得科学技能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意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让他们思考、质疑、动手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阅读兴趣,体验快乐阅读1.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培养阅读的持续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而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互相问答以体验成就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有探究的欲望,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当从“疑”切入,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黄君  喻叶东 《科学课》2009,(1):58-58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有探究的欲望,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当从“疑”切入,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