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亥革命期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总巡勃罗斯(C.D.Bruce)逐日向工部局总办报告上海有关革命的情况,由总办批转工部局总董及警备委员会委员审阅并签注处理意见。该报告全系英文,工部局将它分成三册立卷,题名为《中国革命》(1911—1912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特将其中的第一册先行译出发表。凡原文中的人名、地名、机构等有拼写不规范,或有拼写错误的,均注上英文原词,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2.
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离粤北上,17日抵上海,22日离沪。在上海期间,孙中山一再强调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表达了他对军阀专政和帝国主义侵华的无比痛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务日报(原为英文)对孙中山到沪之前、在沪期间以及离沪以后的有关活动均有所记载,是研究孙中山北上前后活动的重要史料,特选译发表。唯因多属工部局的探报,在研究利用时,尚须与其他史料互作印证,俾能探微发隐.辨真去伪。  相似文献   

3.
1994年《档案与史学》第3期封2刊出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局旗,饰图中心的局微内圈左上方为空白,表明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徽图(和饰图)。据我所知,工部局局徽至少换过4次,第一次见于1893年工部局书馆馆发行的邮票(图1)上,特征是内圈中没有中文“工部局”三字。大约在辛亥革命以后,局徽中始加有“工部局”,如(图2)。以上二次局徽上均有早先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12个国家的国饰,包括内圈左上方的德国“单鹰”国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德国在华特权,租界特权被取消,于是出现了如前封2上局微的一块空白。十…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1期刊登了纪风先生的一篇文禁,介绍了他所知道的四种工部局局激:(-)1893年工部局书馆馆发行的邮票上,内因无中文“工部局”三字;(二)辛亥革命后,局徽中有“工部局”三中文字;(三)一次大战后,德国的“单目”旗消失,出现一块空白;(四)包括日本太阳旗的新十二国旗。在位于虹桥路1286号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内有一基本陈列——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纪风先生所谈及的后三种局徽在此陈列中均有展出,分别出现在工部局旗、工部局总董座椅、工部局万国商团徽记、工部局五国商团花名表上.在这里,想与…  相似文献   

5.
1935年报告(前略)“本局之教育政策,已详载前届年报。兹仅追溯其主要各点,并略述其经履行至若何限度,当为事已足。学务委员会所拟之教育政策,经于1931年间,由董事会采纳其原则。此项政策之目的,在于增加局设学校,并提拨市政收入,以补助私立学校,体公共租界内之教育便利,得扩充改良。学务委员会以为,自1931年起,至1938年止,每年应添设华人小学两所。在1934年年底以前,应设立华人女子中学两所,并应为开办有年,但其校舍则为极不适宜之西童学校三所,另备较为适当之房屋。学务委员会之补助计划,意在就中西各校之效率标准堪称…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笔者读到一些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学者撰写的有关上海近代史的学术专著,几乎没有不使用美国所藏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巡捕房)档案(ShanghaiMunicipalPoliceFiles)的,这令主要从事旧上海外侨史研究的笔者及其他中国学者十分羡慕。毫无疑问,该档案的内容及史料价值,是从事上海近代史研究的学者们热切盼知的。几年前,笔者在日本爱知大学,见到了该档案的缩微胶卷,只记得当时的心情既激动又感慨,激动的是夙愿得偿,感慨的是看美国所藏有关上海的档案胶卷,竟然是在日本,而不是在美国、上海或北京。  相似文献   

7.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对上海人民为抗议帝国主义暴行而举行的罢工、罢市、罢课运动,极为恐慌。其采取的对策以及帝国主义之间为维护各自利益而发生的矛盾,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中有所反映。特将该会议录中有关五卅惨案部分,摘译(原会议录系英文)出来,提供史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旧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学务委员会是工部局董事会的咨询机构之一,它由以前的华人教育委员会与外侨学校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下由学务处行使教育管理职权,设侨民教育股和华人教育股,分别负责西童教育与华童教育,华人教育股后改称华人教育处。工部局直接管理若干局设西童学校、华童学校及青工夜校,并对申请补助的非局设学校.视其办学条件与成绩,认为满意者,酌情予以补助。该委员会下属系统多为初、中级学校,所以在该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中对上海初中级教育情况颇有反映。为便于读者了解当时上海的小学与中学的发展情况,兹收集下述档案史…  相似文献   

9.
22.1925年7月4日(星期六)正午12时 宣读电气委员会最近两次会议的记录及七月六日起停止电力供应的通知书。除重要的企业继续供电外,通知书发给所有用户。总裁说,他已答应许源宽限三、四天。但董事会不同意。因此,总裁决定会后立即把决定告诉许源。两次会议记录遂即通过。 总办建议,仿照香港政府所订制度,凡通风报信从而将煽惑者或胁迫者逮捕的,由工部局给予酬劳。对此,全体董事同意每一案件酬洋五十元。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笔者读到一些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学者撰写的有关上海近代史的学术专著,几乎没有不使用美国所藏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巡捕房)档案(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 Files)的,这令主要从事旧上海外侨史研究的笔者及其他中国学者十分羡慕.毫无疑问,该档案的内容及史料价值,是从事上海近代史研究的学者们热切盼知的.几年前,笔者在日本爱知大学,见到了该档案的缩微胶卷,只记得当时的心情既激动义感慨,激动的是夙愿得偿,感慨的是看美国所藏有关上海的档案胶卷,竟然是在日本,而不是在美国、上海或北京.  相似文献   

11.
正豪伊的第一份报告《亚马逊7000报告》,分析的是亚马逊电子书店里三个类型小说畅销书榜的7000种电子书,数据显示,自费出版作者的收入高于传统出版作者的收入。许多人不以为然,指出豪伊的分析没有纸质书的数据,而且所分析的电子书的类别和种数有限,只有区区三个类别里的7000种电子书。2月13日,豪伊和数据先生发布了第二份分析报告《尼尔森报告-纸质书与电子书》,将电子书的数据与纸质书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虽然自费出版作者遭到实体书店的抵制,几乎没有纸质书销售,但是自费出版作者的总收入仍然高于传统出版作者。  相似文献   

12.
光绪三十年七月初三日 日字第四十七号梦陶、任庭、谱桐、伯唐丞参列位大人阁下: 昨寄上《灯台要览》一书,计已达览。此书于日本航路之标识,绘图著说甚为详备,足资考证。枢已另购数本,分寄南北洋大臣、船政大臣暨轮船招商总局矣。日军之攻旅顺,奥大将初议用步兵,黑木大将谓用步兵则陷之速而失兵多,用炮兵则陷之迟而失兵少。参谋部为  相似文献   

13.
试署新西兰领事周玺为袁世凯等督办剿抚已晓谕华侨事致外务部申呈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试署纽丝纶正领事周玺为申呈事.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准澳洲总领事黄电转宪部宥电内开,鄂省兵匪勾结,十九夜武昌失守,二十后汉阳、汉镇均被占.二十一日奉派荫大臣督陆军两镇,萨军门带兵轮往剿.二十三日奉旨,袁、岑督川,均督办剿抚.现各省均安....  相似文献   

14.
驻日本使署为译寄《日日新闻》等文章事致外务部信函(续) 宣统三年十月十七日 《支那三分说》(译东京《二六新闻》) 共和之思潮横溢于南方,袁世凯组织内阁于北京,赵尔巽保皇尽瘁于满洲,支那鼎足而三之势已成:大致黄河以南为共和国;河北三省、直隶、山东、山西共守信条,建民主的君主立宪国;满洲本清国发祥之地,清朝或拥河北三省皇帝...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八年(国民十七年)世界书局第八年(一)国内局势: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革命力量转入城市地下与农村。四五月工农红军会师于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嗣后并扩大建立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等各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到达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往关外,被日本特务炸死。(二)世界书局于印刷建设方面:增建上海大连湾路总厂一部份,十二月落成。(三)人事方面:本年度该局的董事为孙美梅、王一亭、吴南浦、陆仲良、吴臣笏、徐祝三、罗坤祥、魏柄荣、周宝孚、张云石、沈知方等十一人;监察人为林修良、陈芝生二人。聘请林汉达为英文编辑,以后升任为英文编辑  相似文献   

16.
官报和民报自从革命派的报纸在上海租界中出版之后,清政府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严加镇压的,帝国主义者也不会在租界中保护革命者的出版自由.继《苏报》和《国民日日报》之后,《警钟日报》也在1905年3月25日被封闭了.但是,革命派报纸虽然不断遭到斩杀,并非革命派的民间报纸却能有一些发展.原来,由于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日趋于削弱,它实际处于既不甘心让人民有新闻出版的自由,又不能完全禁止报刊出版的矛盾状态中.他们只能集中力量对付革命派,而不可能禁止所有对他们的统治并无大碍的报纸.民间报纸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是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7.
妇孺报 (月刊) 公元一九○四年五月(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创刊,每月一册,全年十册。馆设广州双门底蒙学书局内。该报例言云:“本报以浅顺为主,使妇孺读书四年者,即可阅读。”其内容有蒙学杂志、妇孺闲谈、寻常妇孺文编、高等妇孺文编、妇孺中国史、妇孺信札、妇孺歌唱集、高等妇孺浅史。为广东妇孺启蒙刊物之一。女界灯学报(月刊) 公元一九○五年四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创刊。发行所佛山镇走马路女界灯学社,其宗旨是:“同人厪忧时局,民族瀛弱,因作学报,以先提振乎社会之母,文明之产者。组织略例,谨列如下:宗旨以新学理开妇女之智,撰述词语,文白兼  相似文献   

18.
古代北京和古代报刊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中国猿人”就在这里劳动着生活着了。大約在五六千年以前,这里的居民已过着定居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华北大平原和蒙古高原之間的交通开始发展起来了。三千年以前,北京地区就成为南北交通的要道,这里的居民也逐渐增加起来。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奴隶国家燕国,就选择了这里作为国都,那时候,北京的名称叫做“薊”。現在德胜門外还保留有古代蓟的遺迹——薊丘。秦汉以来,这里是北方的軍事重镇,現在的居庸关就是当年軍事上著名的蓟門关。辽、金、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都在这里建立国都,北京一直是封建統治者的京城。  相似文献   

19.
富报民报的纷纷出版和清朝对报刊的压迫 1900年义和团运动遭受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以后,1901年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出卖中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从而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起来了。为了缓和人民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清政府不得不在1901年和1904年间,发表了一些实行改革的命令,1906年9月宣布了所谓预备立宪,1908年9月又公布了钦定的“宪法大纲”,并规定以九年为预备立宪的期限。这个时期,全国各地先后出版了许多官办报刊,如“北洋官报”,“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