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教材必修三选了沈从文的《边城》,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这种情调若和动荡社会相比,简直就是一处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处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可以写风花雪月的,不过不是花前月下的那种情调,而是壮志豪情。在毛泽东笔下,风是“台风扫残宇”、是“西风漫卷孤城”。雪是“飞起玉龙三百万”,而月则有“半天残月”,有“长空雁叫霜晨月”。风花雪月皆有内涵,虽是小景象,却是大气象。作为新社会的缔造者,但绝不会为柔情羁绊住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大悲无痛,大爱不宠,这便是伟人同于常人又异于常人处。  相似文献   

3.
张炜的小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牧歌情调的田园世界,在田园世界里经常出现奔腾不息的芦青河、生机盎然的葡萄园,在这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人处于相对和谐之中。张炜的小说主题围绕“回归自然”。作品体现着“融入野地“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至情至理     
写文章企望有“至情至理”,这是每一个爱好舞文弄墨者追求的共同目标。然而,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朱自清的《背影》,有人认为表达了父子情深,而曾经有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誉的康生则认为体现了小资产阶级情调。  相似文献   

5.
俗人俗调     
话题:“情调”,是“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或“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关于“情调”,你有你的欣赏、向往和追求,你有你的厌恶和鄙薄,你有你的思考和遐想。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也可能感受过一种令人终生难忘的情调。请以“情调”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6.
关于“情调”一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它还是难以定义。尽管如此.我时时都在追求小学语文课的情调。实践最终让我悟出了我所谓的语文课情调的内涵.那就是:教师怀着对语文教学的满腔热情走进课堂.合着文本与学生的节拍.制造快乐.催发情感,派生情趣。课堂活活泼泼.学生轻轻松松。教师上得够味儿,学生学得带劲儿。  相似文献   

7.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著名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田园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小说一向以清淡简朴闻名,由于他注重的只是“自己的兴味,”在田园风情的描绘中,体现他对“梦的真实与美”的追求,加上他优美的语言艺术,运用绝句的表现手法,着意追求一种质朴隽永的风格,为人们营造了一种田园牧歌情调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与诗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分析(一)韵律美英文诗歌的美首先表现为韵律美,“韵律实际上就是节奏的律动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意味”。诗歌通过音效模式来形成一种音乐性的韵律美,韵律所追求的是声音的回环美,这回环美的形式能够与内心的情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五四”女作家中的翘楚。她通过小说表达了对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追求,以及追求中的迷惘和困惑,她的作品中充溢着浓重的悲哀情愫。这种情调的形成,既来源于作者个人的生命文化体验,也源于时代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同是诗歌,不同朝代在风格情调上有整体性的差异。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提出了“诗分唐宋”之说。他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简言之,唐诗突出一个“情”字,而宋诗则追求一个“理”字。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它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响应的田园牧歌情调.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红楼梦》挽歌情调的魅力及其成因。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及其不寻常的家世使曹雪芹在对生活进行艺术描写时,发生了历史与道德评价的错位以及情与理的悖离,这是《红楼梦》挽歌情调形成的深层原因。这种挽歌情调所造就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艺术效果,其魅力是独特而绵长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古往今来,人们追求“氛围感”的热情不曾消弭。有人赞“氛围感”是浪漫情调,不落尘俗;有人嗤之以鼻,视“氛围感”为假模假式、无病呻吟。我认为,适当应用“氛围感”,可以为生活加一方有所助益的调味剂。“氛围感”可以作为情绪、生活的载体。作家王小波曾经说过,人这一生不能只是活着,要有一些诗意的仪式感。  相似文献   

15.
钱秀萍 《考试周刊》2011,(59):25-26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明胡应麟曰:“《世说》以玄韵为宗,非纪事比。”玄韵即“玄学的生活情调”,这“并不包含某种明确意识,而只是流动着的一片感情的朦胧缥缈的情调”。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著名诗人,被称为二、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使他在诗坛上声名大震,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本文试就《雨巷》所表现的内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追求,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可能会有助于对“现代派”诗的认识和理解。从《雨巷》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手法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作为“现代派”的一些重要主张。诗人曾说:“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诗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变异”(《论诗零札》)这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倾向和追求。《雨巷》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情绪、情调。我们知道,诗人曾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析了郁达夫小说作品中的颓废情调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分析了这种颓废情调与“五四”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的联系,这种觉醒不仅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的觉醒,同时还有人作为进化物的一种精神上的觉醒。郁达夫作品中的这股颓废情调还饱含着他本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一个对祖国满怀感情的人的强烈呐喊。  相似文献   

18.
庐隐在《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等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求索意趣。她常常借助于对爱情、对人生意义、对人的价值等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痛苦展示,鲜明昭示对感伤情调的偏爱和文本上的自觉追求。那感伤的情调,有着哀切的美感,而日记、书信体的形式选择、以及对古典诗词景物、意境的化用,也使其小说的感伤情调更浓重。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散文化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语言的诗化追求、叙事的平静淡然以及结构即情调的独到处理,在初步了解散文化小说基本的艺术特征的同时,使人认识和惊叹于作家在艺术技巧中所折射出的渊博精深的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以及对当代文学现代走向的独到思考,从而去理解、把握当代文坛上的汪曾祺“这一个”  相似文献   

20.
班级氛围与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班级氛围是指班级环境中能够给人某种强烈的精神感受的气氛和情调近几年来,“氛围”这个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班集体建设中也成了大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有人曾问我什么叫“班级氛围”,一下子真的使我语塞。氛围”指的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读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这种解释一下使我有了新的体会:“氛围”和“环境”是难以分割的,“周围的”这三个字不就是指“实体环境”吗?离开了“周围的”环境,“氛围”气氛和情调)何以存在?因此,我们谈班级氛围,也就不能不谈班级环境。我在《班集体激励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