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螳螂拳探源     
螳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支奇葩。关于螳螂拳的起源,几经探讨,几多争议,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拙见,以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2.
螳螂拳是传统武术中著名的拳种流派,其技法独特,技击性强,深受人们的喜爱。早就想到山东烟台的“螳螂拳窝子”走一走,看一看,寻访一下那里的名人逸事、武风武韵。我们武术之旅一行终于在盛夏酷暑中来到海滨城市烟台,顿时,如入万花筒中,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上龙口,访蓬莱,采访从青岛、莱阳来的螳螂拳师,一时间各种说法、传说充塞了我的耳目,各种资料充斥在我的案头,我有一种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感觉。回到北京,又飞西北小城平凉,采访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再回北京时,又值难耐的“桑拿天”,在读秒声声中整理半个月前的采访录音和文字资料,有时觉得清楚,有时又一头雾水。于是写下了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3.
周广卿  王勇 《精武》2004,(9):9-11
螳螂拳大家多出自莱阳。被誉为武术界泰山北斗的姜化龙是莱阳黄金沟人;宋子德是莱阳赵格庄人;名震武术界的"三山"(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两亭"(宋福亭、赵玺亭)是莱阳人:李昆山是莱阳由格庄人,崔寿山是莱阳诸陆人,王玉山是莱阳团旺崔疃人。由此可见莱阳在武术界的地位及莱阳武术家为螳螂拳的发  相似文献   

4.
海阳是螳螂拳的发源地,螳螂拳的故乡在海阳。这是根据历史文献考证得出的结论。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实的生活中,螳螂拳在海阳的影响是大而深、远而长的。凡是到过海阳,接触过海阳螳螂拳传人,对海阳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周广卿 《精武》2004,(6):F003-F003
  相似文献   

6.
7.
周广卿 《精武》2004,(6):8-10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记忆中不仅仅留下了浓浓的麦香和谷穗的沉实,更铭刻着与乡村伙伴的嬉戏和欢笑。贫瘠的文化生活让我们创造了许多幼稚的游戏,其中一项是“比武”。其实,游戏很简单,就是模仿小说中的打擂。现在的孩子已  相似文献   

8.
9.
周振东 《精武》2004,(6):5-7
螳螂拳.创于胶东,以其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作为螳螂拳嫡系的太极螳螂拳.更以其独特的手型、空灵的劲道、佼人的战绩令无数江湖豪客、武学志士为之称道。经几代宗师苦心研究,太极螳螂拳已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文化进校园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形式,尤其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到了开展武术、围棋、象棋、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与活态传承,推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七星螳螂拳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昨天还是冷风习习、细雨绵绵,今天已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驱车行驶在烟青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初露新绿,不由得想起诗圣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06年4月2日上午,参照一份旧地图,我们很快到达莱阳市赤山乡史家河村。  相似文献   

12.
周广卿 《精武》2004,(9):11-12
从哈尔滨到烟台乘火车需要26个小时。 再次踏上烟台的土地感觉不再陌生,甚至感觉亲切,莱山区政府门前的草坪更是让我记忆犹新--今年三月,我曾在这里与烟台二十余位武术好手相聚,并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大家的风采。 七月,夏日的太阳异常火热,而且今年的烟台赶上了近年少有的高温,日头烤得大地都有些松软,烟台的  相似文献   

13.
刘连洋  李飞林 《精武》2003,(8):39-41
提及螳螂拳法,世人自然会联想到那威震武术界的“莱阳三山”,作为螳螂门第七代宗师,“莱阳三山”不仅将嫡派太极螳螂拳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以骄人的战绩向武术界证明了螳螂门武功的威力。而作为“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则更以螳螂之太极手为武林所称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2~14日,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走进螳螂拳故乡山东烟台,在芝罘美丽的海滨展开螳螂拳全国选拔赛。《中华武术》杂志记者随《武林大会》节目组一起飞赴烟台。  相似文献   

15.
张道锦 《中华武术》2000,(11):34-35
螳螂拳的承传有所谓“字诀”,这些字诀是螳螂拳防御手法应用的总纲,也是螳螂拳拳法理论的骨干,对于螳螂拳学习者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虽然各个支派的字诀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为完成学位论文,2005年3月25日和5月3日,我约同好友杨宏志和梁国爱先后两次到螳螂拳的故乡海阳和莱阳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螳螂拳的变迁与传承的故事,亲身感受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收益匪浅,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7.
石民琦 《精武》2006,(6):52-53
螳螂拳发源并盛行于山东烟台莱阳县,莱阳县的李炳霄、赵珠、梁学乡、姜化龙、宋子德以及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人。其中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功精艺纯,名扬天下, 被武术界誉为莱阳“三山”。尤其是崔寿山先生作为螳螂拳一代宗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8.
以“烟台螳螂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烟台螳螂拳的起源、流派、申遗之路及发展历程等进行分析,并对烟台螳螂拳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旨在为烟台螳螂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术的目的,不仅是强身,更要学会技击,用于防身,用于打击与战胜对手。传统武术的流派众多,各具优势,各有特点,在以往的实践和教学中,很多派别的招数拆解中都会以此招破彼招的方式进行演示,这样更便于把此动作的技术特点分析得清晰准确,而这种拆解一般都是建立在实战的基础上,而真正的实战中并不会以我们的意念为转移。  相似文献   

20.
虞斌 《中华武术》2004,(8):42-43
《庄子·人间世》曰: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意思是说螳螂举起臂膀想要挡住车子,就不知道它力不胜任呀。然而,庄子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如今,螳螂拳的影响已经远远颠覆了人们对于小小螳螂的想象。可别再小看螳螂了,它正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征服着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螳螂的能量远比“当车”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