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哭嫁歌是苗族青年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苗族人祖祖辈辈的劳动智慧体现,同时也表现出了地方民族文化独有的韵味和特征。本文主要从苗族哭嫁歌在演唱内容方面与其在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艺术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对苗族哭嫁歌的音乐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了概要的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彝族婚宴场上的“哭嫁”仪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哭嫁”歌满是斑斑点点的深深泪痕,“哭嫁”本身就凝结着婚姻发展的历史,“哭嫁”歌注定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蕴。“哭嫁”歌是指姑娘思亲怀旧的无限眷恋的热泪;是指姑娘对社会不公男尊女卑的愤懑的揭露;是指姑娘控诉封建家长制的凄切的泣吟;“哭嫁”是彝族婚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哭嫁的传统意蕴与现代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嫁,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婚礼习俗,在土家族独特的土壤上产生、发展、衍变,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以女性为切入点,从文化功能的角度阐释了哭嫁的传统民族意蕴:宣泄之歌、“通过”之歌。哭嫁意蕴的现代嬗变主要表现在程式化趋向、娱乐性滋长及族群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哭嫁歌虽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间交流加深,哭嫁逐渐失去了舞台。为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鄂西南地区区域文化多样性发展,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和查找整理资料,对土家族哭嫁歌语言风格进行研究,且国内外与哭嫁相关的研究多从社会层面入手,单从语言方面较少,具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哭嫁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道德教育功能,是土家族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着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外部文化的冲击以及青年一代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叛离,土家族"哭嫁歌"发生了嬗变,其道德教育功能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6.
广西藤县汉族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民俗化现象。本是对当地哭嫁习俗的原因、种类、形式、腔调及《哭嫁歌》的内容的描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苗族的“歌” ,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是苗族文学文本。苗族文化的传承 ,主要靠他们的“歌” ;对于无文字的苗族 ,其文学文本只能靠“歌”来留传。歌作为苗族的文学文本 ,将语言、音乐和诗三者巧妙地结合为一体 ,是地道的“诗歌” ,与诗有很大差异。“歌”的基本形式是歌种子、歌干、歌花。歌具有相当复杂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岳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的嘉陵江和渠江交汇处的台地上,传统以农耕文化为主,境内留存有相当部分的传统习俗,唱哭嫁歌是其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哭嫁歌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由于现代化的进程加快,这种传统习俗正在大范围的消失,需要加紧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哭嫁歌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哈尼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哭嫁歌作为女性婚前教育的蓝本,其不同的哭唱内容暗含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对女性的自我认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哈尼族女子在出嫁时都会举行"哭嫁"的仪式,其哭嫁歌主要对本族女子进行孝亲感恩的教育、绝对服从的教育以及帮助她们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等。但是,哈尼族哭嫁歌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批判的。  相似文献   

11.
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淳美斑斓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记录了苗族历史发展,被称为是苗族"史书"。苗族服饰能获此美誉,是与其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密不可分的。以凤凰县山江镇黄茅坪村苗族服饰为例,对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从其他省区迁到云南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又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威信县韩姓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可以认识云南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而了解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苗族服饰中的盘瓠形象结合历史文献以及苗族传说来探寻苗族的盘瓠崇拜意识,可以揭示出苗族盘瓠崇拜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4.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因此,确立区域文化空间,发挥民众主体和传承人核心作用对其进行"活态"保护是关键。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应利用地域文化空间,进行活态传承保护;发挥苗族主体作用,有效利用资源传承;重视传承核心主体,疏通传承保护渠道;施行多样保护措施,促进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的历史可上溯到上古黄帝时代,苗族文化充满了历史的烙印,其氏族文化象征在苗族今日的生活、建筑中依然清晰可见,构成一种独特的民族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的省份就具有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贵州这片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地上,苗族民间音乐成为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枝奇葩.研究和保护贵州苗族民间音乐时于贵州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的角度对传统苗族文化的现状、传承、保护这三者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苗族文化中 ,民主、自由现象较为突出 ,此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并着重探讨形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长期、频繁的迁徙和经济的落后 ,指出了苗族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字的教科书:苗族服饰文化的课程意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载体,作为一种符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小学生了解苗族的族源史与生存发展史、形成民族认同感和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的无字教科书。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6):103-104
苗族舞蹈的动律和音乐各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把动律和音乐中的鼓点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的舞蹈,它们在苗族人民的生活,及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和谐、融为一体,共同孕育出民族艺术的花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