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存是对人生活性状的描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生存问题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及人自身的内在的双重属性之相互影响与制约;生存观念既是对生存现实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的本性尤其是其自然属性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则使人类不得不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观。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固然是人类活动的基点,但人的生存不应局限于此。只有人的生存观念有所提升,人的生存品质才会有实质性的改进,生存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可持续发展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人类为了生存而发展科技,而现在的情况是科技发展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却未得到相应的改善(表面上似乎改善了),面临着生存危机:自然生存的困惑,自由生存的困惑和道德生存的困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带根本性的综合性的大问题,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具体科学上,也要从哲学高度来思考。哲学具有时代性,从根本上讲是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使之成为思考的核心,这对我们澄清旧观念,确立新观念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存哲学是对“生存”的哲学反思。生存哲学不是对“生存”对象及其活动的哲学反思,这一维度不是将“生存”看作“现实性”确定的特征。而是从新的可能性维度解读生存哲学。揭示可能性赖以确立和发展的前提是人及其人的实践分化活动。从当代哲学的研究层面理解生存哲学,这不仅在学理上具有价值.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从深层次上来把握时代主题,揭示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表达人类在时代水准上所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思维出发,审视人的生存问题可知,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的实践方式是本质同一的;人的生存方式具有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双重特性;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对于认识当代国人的生存方式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把握,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本原因,而且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加凸显其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澄明与反思。哲学所体现的流变性、超越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不定性、创造性和悖论性等内容是相对应的。哲学与人类生存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表明:一方面,哲学是人类生存之所必需.只有从哲学去把握人,才能理解人和人生存的真谛;另一方面,哲学只有在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把握中.才能使其追根溯源的底蕴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力追求闲适生活的人、闲适思想的开创者。庄子从生存哲学层面上对"闲适"提出了理性的思考,通过"游"、"忘"、"化"等可达到闲适的途径,描述了"以明"、"心斋"、"心闲"、"撄宁"等闲适的心境。庄子的闲适是一种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无法实现的现实局限性。庄子的闲适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人闲适情趣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马克思开启了以生存论路向为基础的新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分析,现实的个人是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其本质是生产,其交往形成了人的社会性,现实的个人的两个方面的同一性是感性意识,现实的个人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论起点的基本一致的,并尝试找出二者对人的生存领悟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展开生存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超越流俗的生存理解,这种理解把人的生存简单看成是与一般生物无异的生命存活状态,流俗的生存理解自有其传统哲学及常识基础,同时也得到了生物学生命观念的直接支持,但却直接有悖于对于人的生活意义与价值的理解.相反,当代生存哲学视域中的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属人的意义性范畴,是一个哲学反思及反省活动可以介入的"问题".从流俗的生存理解到人生存的意义性理解是人自我认识的一次巨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尼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是完整的人生。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欣赏悲剧能引起人强烈的情绪波动,同时也促使我们去冷静地思考生命、生存之本质。故悲剧一方面能宣泄人的情绪,净化人的心灵,另一方面能触发人强烈的生命力感。它试图从两个方面来论述悲剧作用于人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现实生存到价值生存——教育提升人性之意义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引导人性中的社会性生成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教育亦作为一种价值实现活动,是人寻求自身意义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性中特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适应现实环境、关注自身的现实生存,而人性的自我超越性又决定了人在面对现实环境时会力求做出适度改变,实现价值生存的意愿。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则引导人从现实生存向价值生存迈进,从而达到人性完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生存哲学是对生存的哲学反思。理解生存哲学,不仅在学理上具有价值,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有重大的意义。从生存哲学所体现的人类的价值意义,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来把握理解时代主题,理解"生存哲学"在中国的特殊语境,揭示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4.
交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境界,也是社会生成和存在的基本形式。自20世纪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生了扭曲和异化,不合理和非理性的因素增加。现实交往困境使交往问题成为当代哲学思考的核心内容,也使得从哲学角度去界定交往概念,以及探讨交往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一种紧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追问哲学     
“世界”概念是理解“哲学之为哲学”的关键。在一般意义上规定“哲学是人对世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中的“世界”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在考察不同哲学家的“世界观”后可以发现,“世界”是人理论化的建构人类生存的产物,因此,哲学本质上是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诠释“世界”来阐释人类生活的。也正因为哲学是人的自我理解,所以哲学的问题并无确定的结论。无确定的结论恰好体现了哲学是人永恒地追求智慧而不是占有智慧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生存问题的终极思考使《怀念狼》超越了故事层面而具有深刻的内涵。这篇小说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生存意识,即相生相克、天人合一和“替天行道”。与此相应的三种生存方式都没有改变狼灭亡的命运,《怀念狼》在叙述神秘离奇的故事中完成了对生存悖论的形象揭示。  相似文献   

17.
虚拟生存是网络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它具有不同于现实生存的新特点,这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诸多困惑和难题。虚拟生存方式既是科技进步和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克服虚拟生存面临的难题,引导虚拟生存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人类现实生活实践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和出路来看,都亟待建构体现新的思维范式的生存哲学。生存哲学作为人的生命、生活的自我批判自我理解,将重点展开对人的生存悖论、生存情态、生存时空、生存方式、生存意义、生存智慧等六大问题域的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物即人本身与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思维是人所特有的。离开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是一个假问题。但是有了人,人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的生存问题,即人本身与其特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离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本身就不能活,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思维,因而也不会发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存是人类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的生存必然包含有现实性和超越性两种维度,即生存是不断对现实生存状态超越的过程.这种超越不仅是经验性超越,即实践活动对自然规律和现有的物质精神成果的超越,更主要的是超验性超越,即对人存在的终极目标的追求和超验性意义的建构,也就是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