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杏利  钟庆伦 《内江科技》2011,32(11):26-27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运用语用学中的诸多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指示语以及预设等分析了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本文则从何文忠教段的幽默原则切入。通过对热播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人物对白的分析,探讨了幽默原则的会话分析中的掌管范围,并在与其它语用原则的对比中,指明了幽默原则可以对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做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李芸 《金秋科苑》2008,(12):267-267
预设是一个语用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言语交际中扮演了重要的交际角色。本文试图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探讨语用预设对汉语阅读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芸 《今日科苑》2008,(12):267
预设是一个语用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言语交际中扮演了重要的交际角色。本文试图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探讨语用预设对汉语阅读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言语幽默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手段,因此幽默言语研究具有很大的语用学价值。从语用学角度看,幽默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的产生有着内在的联系。对此有所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英语幽默这一语言现象,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在关联理论框架下,通过语境效果,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对英语幽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小品中的幽默能够给观众带来欢乐,令人们捧腹大笑。本文则运用语用预设理论,通过分析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在小品幽默中的体现,探讨幽默效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欣榕 《科教文汇》2014,(13):102-103
小品中的幽默能够给观众带来欢乐,令人们捧腹大笑。本文则运用语用预设理论,通过分析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在小品幽默中的体现,探讨幽默效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语用预设是人们日常话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从语用预设的特点着手,结合语境和会话含义推导理论,分析了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创造出的幽默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反讽言语可以用来表达批评、否定等负面含义,表达期望、惊讶、赞美等情绪,还可以产生幽默效果。研究证明,一种叫做认知偏差作用模式的认知机制产生的对立效应能够对反讽话语主要语用功能(指责,幽默,惊讶,期望,赞美)的语用效力产生预测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认知模式下的对立效应与反讽言语其他语用功能---面子维护功能的表现力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项海波 《科教文汇》2008,(3):165-165
幽默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人们交际中的润滑剂。曲解是一种语用策略。有时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的刻意曲解会造成幽默。本文主要从话语内容、隐涵含义、和间接言语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曲解和幽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研究言语幽默.笔者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然后将其与言语幽默联系起来作实例分析,最后作出结论:关联理论对幽默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用的概念,来源,特征及常见的预设触发语,并在此基础上将语用预设与听力教学相结合,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幽默在现代社会被看做一种能力,以语言为载体表现为言语幽默。言语幽默无法零损耗地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语言创造幽默离不开语用原则的运用,离不开本土文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幽默在现代社会被看做一种能力,以语言为载体表现为言语幽默。言语幽默无法零损耗地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语言创造幽默离不开语用原则的运用,离不开本土文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刘晶 《科教文汇》2007,(10X):108-108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用的概念,来源,特征及常见的预设触发语,并在此基础上将语用预设与听力教学相结合,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吴璟 《科教文汇》2007,(3S):147-148
本文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研究言语幽默。笔者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然后将其与言语幽默联系起来作实例分析,最后作出结论:关联理论对幽默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小品《扶不扶》中的夸张修辞的言语幽默为数据进行及物性分析,并阐明及物性与幽默产生机制之间的关系,揭示小品的深刻主题。同时论证及物性理论分析小品言语幽默的可释性与理据性。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是研究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比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和"中介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称呼、称赞、拒绝、感谢、埋怨、建议、不同意"等言语行为做过专项研究,研究表明英汉言语行为表达方式、语用意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言语行为表达形式、语用意义的异同,以及引起语用意义差异的文化误因,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从语言学角度对相声幽默言语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应用关联理论,从明示与推理和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两方面分析相声中的幽默言语。本研究扩大了关联理论的解释力,同时对相声欣赏与创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慧 《科教文汇》2008,(26):228-228
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从语言学角度对相声幽默言语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应用关联理论,从明示与推理和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两方面分析相声中的幽默言语。本研究扩大了关联理论的解释力,同时对相声欣赏与创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预设,也叫"前提"、"先设",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之后,预设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人们关于预设的认识一直充满着争议。首先受到传统西方哲学中客观主义影响,语言是对客观现实映像反映,追求在表达上与客观现实的一直性。人们首先关注预设的客观真实性,集中从逻辑语义方面分析预设。随着客观主义中经验论派别发展,英国分析哲学强调研究日常语言使用,并因此发展了语用预设研究。之前对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