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役 《百科知识》2014,(7):40-40
正在直翅目昆虫(因前、后翅的纵脉直而得名)中有许多种类都能发出鸣叫声,如蝗虫、蚱蜢、螽斯、蟋蟀等。其中最善鸣的当数被誉为"田园歌星"的蟋蟀、螽斯两大类。蟋蟀俗称蛐蛐,它作为一种鸣虫,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蟋蟀科鸣虫中,油葫芦的名声最大,它常被放在葫芦中饲养,全身油光锃亮,鸣声如油从葫芦中倾泻而出,因而得名。油葫芦品类繁多,常见品种有体色偏黑的"墨葫芦",体色偏棕的"红葫芦",以及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昆虫逐渐成为宠物界的新宠。小时候我们就对昆虫情有独钟,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更是兴趣倍增。蟋蟀为鸣虫且善斗,在我国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甲虫之王独角仙更因其独特的外形、威武的体态成为昆虫爱好者的不二之选。能不能制作一种简便实用的饲养箱,让这些昆虫的养殖更容易?  相似文献   

3.
汉字新解     
正1.夸:最终要吃"大""亏"。2.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3.便:于"人"方便,"更"是于已方便。4.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5.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6.债:欠了别人的,就要偿还,这是做"人"的"责"任。7.隘:"耳"朵只听得进对自己有"益"的好话,其心必然狭窄。8.令:"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5):137-138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是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道理。"读"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也靠读。有些文章的弦外之音与韵外之致不容易分析出来,讲解也难以深透,只能靠反复地、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文化》2009,(3):56-56
《科学与文化》是一本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社科杂志,内设的栏目旨在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如"新知""、E潮流";拓宽其知识面,如"探秘.真相""、看天下";培养其良好的文化修养,如"百草园";激发其卓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幻想无极限",还有适合青少年口  相似文献   

6.
元元 《百科知识》2021,(34):4-7
人类的演化进程经历了"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诸阶段而演化为现代人.元谋人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以前,在没有发现并确认更早的原始人化石以前,中国人类历史的第一章将从元谋人这个最古老的祖先写起.元谋人是如何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秋航空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在2010年的盈利总额高达2400万人民币.这让外界大为不解,因为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廉价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堪称是中国版的"西南航空",其飞机票的价格低得甚至有些令人无法相信,怎么不亏反赚了?!如从上海到西安、杭州、长沙、大连等地的票价是99元起,从上海到广州、深圳等地则是199元起,如果订到特价机票,则价格更低.  相似文献   

8.
戏剧界称最后一出戏曲为"大轴戏",而紧挨大轴的戏才被称为"压轴戏",也叫"贴轴""倒二",是指倒数第二出戏,其名意为"紧挨大轴".在旧时中国的戏剧社演出中,往往是名家云集,同台献艺,多以折子戏组台演出.剧目少则五出戏,多则七出、九出、十一出戏不等.以七出戏为例,第一出戏叫"开场戏",或称"开锣戏";往下依次第二、第三、第四出戏叫"中轴";第五出戏叫"贴轴";第六出戏为"压轴"或称"倒二";最后一出戏叫"大轴戏",或叫"轴子戏""压台戏"."轴"字的读音戏剧界统读去声(四声),不读阳平(二声)."压轴戏"多为戏班头牌演员或名角演出唱作兼重的文戏.有人认为"压轴戏"是"压台戏"和"大轴戏"的同义语,这是理解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这是《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中记载的故事,记叙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志飞 《百科知识》2021,(16):24-28
有首歌唱道:"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今天要介绍的这种石头尽管块头很小,却有人夸它是"石中皇后""天赐国宝,中华一绝",还有人称赞"世间万石她第一".它就是雨花石.这种石头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石头城,去探寻雨花石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正深秋时分,我们夜晚出门散步时,经常能听到从枯草中传出幽幽的虫鸣声,给本已经安静的秋夜增添了一份清冷。仿佛是一场已经落幕的演奏会,观众早已纷纷离去,但"演奏者"依然坚持在台上弹奏着夜曲。这位"演奏者"正是蟋蟀,它可能是陪伴我们度过秋天最久的昆虫伙伴了。从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初,我们都能听到它孤独的演奏。有时,伴着蟋蟀的幽幽鸣声入睡,也是秋天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正>护照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夏、商、西周时代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和"圭璋"。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护照称为"封传"和"符节",唐代"过所"制度严格,宋代护照又演变为"关引""符牌",元代护照则以"公验""腰牌"为主,明代护照又出现了"文牒""关照""符牌"和"堪合"等形式。护照由石铜变竹木,由竹木变纸张,由手书变印刷,由文牒变本本。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俄国科学家于2005年6月向太空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宇宙1号""太阳帆"飞船.科学家认为,"太阳帆"飞船可能是人类星际旅行的唯一希望,它无须火箭燃料,只要有阳光存在的地方,它都会不断获得动力加速飞行.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以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深浅,情有厚薄,于是"秋"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秋天,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走进她的怀抱,观赏着、赞叹着、浅唱着、吟诵着……有欢乐,也有悲伤,有喜悦,也有惆怅.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如果科学家发现某个圆乎乎的物体,又无法解释其性质,就会笼统地称之为"blob",其含义类似"瘤子""疙瘩"或者"泡泡"。文章称,科学家口中的"泡泡"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的跟细胞一样小,有的跟星系一样大;有些生活在水下,有些存在于深空,或者深埋于地壳以下。在科学家看来,每一种泡泡都相当迷人。  相似文献   

16.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25):61-6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中国自古重视教育,古代教育十分发达,出现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书院,如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西上饶鹅湖书院等. 在古代,学校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按照国家礼制和学校规模大小的差异,先秦时期,分别叫作"塾""庠""序""泮宫""辟雍"等.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作"太学",下面分别叫作"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明清时期,学校一般叫作"书院""书堂""私塾"等. 古代的开学仪式 现今学校统一是9月秋季开学,但是古代学校的开学时间和现在不一样.秦汉时期,有的地方春季开学,有的地方秋季或者冬季开学.直到南北朝时期,学校的开学时间才相对统一,一般是在农历十月初冬时节开学.  相似文献   

17.
<正>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入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变化的词语;而"炉火纯青",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  相似文献   

18.
<正>东方之门,地处苏州工业园区CBD轴线的东端,东临星港街及金鸡湖,总基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大约4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占3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为11万平方米。庞大的建筑规模造就了东方之门的恢弘气势,其整体相当于法国凯旋门的6倍,被誉为"世界第一门"。不仅如此,它还曾获"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中国最高无边际泳池""中国最高的过街天河""中国最高的空中  相似文献   

19.
在规划设计中,被用得最多的词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而规划设计中最容易被忽视、也常常被忽视的内容就是"生活"--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的生活,往往被排除在外,许多规划设计不顾最基本的场地要求,将任意"拼贴""拷贝"的城市空间形态随处"移植".从本质上讲,一种城市空间形态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其产生的历史、人文、气候、地理环境相适应、协调,城市空间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逐步创造,有机形成,决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草长平湖白鹭飞"……太多的白鹭永久地飞翔在中国古诗的晴空之上. 白鹭不仅是飞翔高手,还是捕鱼能手.白鹭喙锋利、颈柔韧、视力佳,是天生的"捕鱼机器",它们立于浅流中,过往的鱼儿很难逃过它的嘴.然而,从十二月到五月的筑巢育雏期间,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沼泽水域的白鹭,一直都面临着一种善于攀沿、貌似憨实的小型哺乳动物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