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毒太阳灯     
正为抗击新冠病毒,脑洞大开的发明家设计出了各种各样消毒杀菌的神器如消毒棒、消毒面罩、消毒衣服等,而由荷兰一家工作室设计的消毒太阳灯URBAN SUN能消灭户外空气中的病毒。它的灯光比较亮,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这个消毒太阳灯可在地面照射出一个圆环,通过紫外线进行消毒,可在几分钟内杀灭空气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正流言:疫情期间,消毒越彻底就越安全;将消毒喷雾直接喷在身上,等于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在街道绿化带大面积喷洒消毒剂,出门就不怕病毒侵袭。真相:对杀灭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毒剂主要有过氧乙酸、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合氯消毒片、金属型消毒液、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专家们坦言,还没有明确的特效药。但是医药工作者们并没有放弃,中西医各显神通,老药新用也来解燃眉之急,最近一个阶段,一些药物已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有肯定,也有质疑,到底谁会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特免血浆制品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血浆治疗"是把治愈康复患者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处理再输给其他患者的一种被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俄罗斯卫生部网站上发布的《新冠病毒(2019-n Co V)预防、诊断和治疗》文件中提到:"新冠病毒是一种由蝙蝠的冠状病毒与未知来源的冠状病毒重新组合形成的病毒。"有人将此解读为:俄方认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指,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而是一种原本存在于动  相似文献   

5.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大猩猩也未能幸免.美国加州圣迭戈野生动物园内的几只西部低地大猩猩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有的已经出现咳嗽等症状.据称,它们可能是被动物园的野生动物护理团队传染上的,因为团队中此前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研究表明,非人灵长类动物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这是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自然传播至类人猿的案例.猿类和人类有着极高的基因相似度(98%),导致它们容易感染人类的病毒和细菌.人们也担心,那些能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可能形成病毒池,病毒在其中变异、进化,最后变得更强,甚至传染给人类.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国内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好消息越来越多了。先有"血浆疗法"和磷酸氯喹等系列药品被临床验证有效,紧接着就是大批患者陆续从方舱医院康复出院,我们还迎来了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降、全国多地0新增的重要捷报!可就在所有人摩拳擦掌,觉得离"出门和火锅、奶茶重逢的日子不远了"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却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节目上和白岩松连线时说:"新冠病毒很有可能会和人类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7.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新冠病毒几乎一周变异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新变种毒株的出现或许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此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每两周突变一次,但来自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和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新研究表明,这一估计忽略了许多已经发生但从未被测序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监控数据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SEIR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Q-SEIRS传染病动力模型,分析严格管控前后的新冠疫情变化趋势,寻找新型疫情严格管控时机,减少疫情蔓延,降低民众恐慌。2019年末,中国新冠疫情自武汉爆发,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防控下,疫情得到控制,并趋向稳定。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不稳定,极其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毒株有一定概率突破当前疫苗防控体系,使得人群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2022年3月,新一轮疫情开始在中国上海出现。上海普陀区发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后半个月内,上海市内发现一系列新冠肺炎感染者。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国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备受关注。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传染性如何?复工复产后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公众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焦点一:"无症状感染"并非新冠肺炎特有无症状感染者并非新冠肺炎所特有,很多病毒、细菌导致的疾病,都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临床上将这  相似文献   

10.
正流言:m RNA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是危言耸听。目前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 RNA疫苗,另一种是灭活疫苗。无论哪种疫苗,都不会改变人体基因,更不会把接种者变成"转基因人"。灭活疫苗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了能引起人体免疫的应答活性,属于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研究人员与奥地利、沙特阿拉伯研究团队合作,获得了迄今为止最真实完整的新冠病毒三维影像。在纳米尺度的图像上,平均直径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像一颗奇异的星球,表面分布着硕大的、可以自由摆动的刺突蛋白"触手"。  相似文献   

12.
正流言: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所以疫情期间不能开窗通风,否则很容易被传染。真相:《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气溶胶是非常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的被称为生物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率先在国内被检测出,随即在全球蔓延、爆发,虽然目前国内病毒传播得到了控制,但世界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或平台期。截止到2020年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 581 009例,死亡病例635 173例,然而目前仍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疫苗被认为是人类面对病毒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已有18款疫苗进入临床Ⅰ期,12款进入临床Ⅱ期,4款进入临床Ⅲ期。在临床研究中,评价疫苗在人体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疫苗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本篇综述将围绕着评估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前期对SARS和MERS疫苗的研发成果对于新冠疫苗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将这些成果与目前观察到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免疫学特点相结合,以预测新冠疫苗研发可能的瓶颈以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1,(17):31-35
进入4月以来,新冠病毒所引发的疫情在印度大规模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分析印度疫情时指出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没有执行有效的隔离措施,二是新冠病毒发生变异. 双重变异病毒危险有多大 所有微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变化,导致人们生病的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的变异更是频繁而迅速.新冠病毒就是一种变异较快的病毒.现在究竟有多少种新冠病毒变异体,没有也不可能有确切的数字,研究人员估计有数千种.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就一直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一些新技术被研发出来并得到应用。检测方法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多样,除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外,病毒还可以经由气溶胶、消化道、母婴等不同方式传播,传播渠道多,传染性强。因此,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比  相似文献   

16.
<正>药物可以杀死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促使病情好转,直到恢复健康。医院里开药的袋子上一般都写着"温开水送服"等字样,然而有的人却用茶水吃药。这是不好的,因为茶水中含有鞣(rou)酸、茶碱等物质,而药物成分中的离子容易和茶水中的酸、碱等成分混合,产生沉淀,不易被人体吸收,这样药效就发挥不出来,所以不能用茶水吃药。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事件:"小易小易,去10楼。"在北京海淀医院的电梯里,孙女士话音刚落,电梯立即按指令上升至10层,乘客全程无需触碰电梯按键。这是北京一家科技企业推出的全国首款人工智能语音电梯,日前已在北京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岗。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为防止电梯按键传播新冠病毒,各个居民小区每天都会对电梯进行消毒;同时,为了避免居民的手接触电梯按键,很多小区在电梯内放置了纸巾、牙签等物品。这类办法会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也有限。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电梯使用,由于人多情况复杂,更让人忧虑会不会传播病毒。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的对手不光是新冠病毒,还有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它们也能推波助澜,导致合并感染,加大整个治疗过程的难度。病原真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其实,这并不是病原真菌在历史舞台上首次登场。在人类对抗病毒的漫长战争中,真菌屡次出现,帮助病毒给予人类重创。除了作为"帮凶",病原真菌还曾作为主力军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有许多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后眼部不适前来就诊并询问:“我眼睛红、分泌物多,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吗?”“我新冠感染康复后,发现眼睛看不清了。”“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这一话题也冲上了热捜。也有核酸阴性的眼病患者“全副武装”地来看病,他们戴着眼罩、面罩,生怕病毒“钻”入眼中。那么,新冠病毒会感染到我们的眼睛吗?它又会不会通过眼睛感染到全身呢?下面我们来解答以下几个疑惑。  相似文献   

20.
正蜂蜜很甜,但对全球蜂蜜的一个抽样检查发现,它们中有约75%已受到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污染,这个结果可不"甜蜜"。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蜂蜜中所检测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浓度还在人类安全食用范围之内。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烟碱(即尼古丁)衍生物,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这类杀虫剂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被认为是造成授粉类昆虫尤其是蜜蜂数量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