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09,(24):26-27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时至今日,载人航天器在历经近50年的发展以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下是八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2.
1.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人类航天最难的技术莫过于载人航天.1961年,苏联和美国率先突破并全面掌握这项技术,之后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才打破这项垄断.时至今日,中、美、俄依然是仅有的三个全面独立掌握各项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百科知识》2011,(10):2+69-F0002,F0003
联合国大会不久前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以纪念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飞入太空。载人航天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些时刻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I0007-I0009
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宇航员,开启载人航天时代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仅仅在50多年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知道如果一个人被送到太空中究竟会是怎样。直到1961年,这一切有了答案。就在这一年,年轻的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5.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21):14-15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在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中,3个航天大国各自经历了不同的载人航天历程。苏联/俄罗斯经历的是:载人飞船(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自己建造的空间站(礼炮号、和平号)→国际空间站。美国经历的是载人飞船(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天空实验室)→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6.
杨宇光 《今日科苑》2013,(12):78-82
回顾人类载人航天历程,太空时代的到来,就是从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制与试验开始的。在太空竞赛时期,前苏联和美国分别研制了三个系列的载人飞船,即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和水星号、双子星号、阿波罗号。联盟号飞船经过不断改进,直到今天仍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在使用。美国研制并使用了航天飞机,未来各航天大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作,分析了空间站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了美国新政府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新选择,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空间站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研制空间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61年,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第一次遨游了太空,为载人航天活动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但成就后面,也经历了多次严重的挫折,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些都表明,载人航天是一项非常艰巨、极端复杂而且充满风险的事业。这些会不会影响人类进军太空的步伐呢?事实表明,不会的。美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个国家正在建设国际空间站,并且已经载人飞行;我国也即将发射  相似文献   

9.
朱梅 《百科知识》2023,(20):4-7
<正>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3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五号的3位同事完成又一次太空会师,并在空间站驻留5个月。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航天员类型。其中老将景海鹏四度“飞天”,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首次“飞天”。  相似文献   

10.
人民网2005年10月13日报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 升空,两名中国航天员邀游太空,10月17日顺利返回。这 次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 间科学试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 二步任务的重要开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太空是人类最佳的科学试验场所。在这样一个与地球完 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空间科学试验,会获得许多意想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11,(14):58-58
由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15日在中国科技馆首发。本套《丛书》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开创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一线科技专家集体为广大读者撰写前沿科普知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傅玫 《未来与发展》1991,7(2):30-33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这一惊天动地的创举,打开了人类航天史的首页;1961年,尤利·加加林激动人心的飞行,首创了人类航天之行;1969年,三位宇航员从地球起飞,航天40万公里、开创了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阿波罗”计划的12名宇航员在11次航天飞行中,9次环绕地球、登陆月球,建立了6个月球基地、宇航员和登陆车在月球的行迹记载了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正周建平,1957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航天工程系统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1989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曾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2006年起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长期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参与组织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务(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和飞行试验技术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空间实验室)和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全面技术工作,解  相似文献   

14.
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了"飞行者一号"飞机,实现人类首次载人动力飞机飞行.虽然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对于"飞机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不少人仍然持有不同的观点. 发明飞机的是德国人吗 在最新一版的英国《简氏世界航空年鉴》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早在1901年8月,德国航空先驱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就驾驶自制的飞行器飞上了蓝天.如果这一情况属实,人类首飞的纪录或许可以提前两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后,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反响强烈.有22年航天飞机研制经验的美国航天专家詹姆斯·奥伯格高度评价说:"毫无疑义,中国将在未来儿个月内成功发射一艘可以载两到三名航天员的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行成功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此后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神舟号"之后的中国载人飞船将载着谁飞向太空?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如何选拔?选拔出来的航天员如何训练?航天员上太空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正自美国"阿波罗"登月任务结束后,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就没有再一次突破低地球轨道了,但计划于今年秋季首飞的"猎户座"飞船将改变这一现状。虽然这次飞行并不载人,但"猎户座"飞船是一艘载人飞船,作为测试性的飞行,它的目的就是为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猎户座"飞船就会把人类带上月球、小行星和火星。当然,它还将频繁地飞往国际空间站,承担以前由航天飞机承担的各项任务。"猎户座"飞船迎接首飞  相似文献   

17.
在举国上下全面学习苏联的氛围中,自1954年起,数百位苏联科学技术专家陆续来到中国科学院,以院长顾问、学科专家等不同身份,指导、规划中国科学院的制度设计和科研组织工作,并开展了大量科研合作与交流项目。论文依据中国科学院档案等原始文献,着重对这一时期苏联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早期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做出历史的叙述。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中苏两国科学院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一独特阶段中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作出基本评估,指出在中国科学院的苏联专家,其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以及在华地位,是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而这一变化,除受到两国不同阶段意识形态变化、中共高层对苏政策调整的影响之外,还与合作与交流中双方利益的冲突与调适有关。  相似文献   

18.
数字"神六"     
2005年10月12日9时~17日4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115个小时,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准确地往返于天地之间,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数字令人赞叹,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完美之旅.  相似文献   

19.
数字"神六"     
剑光 《知识窗》2005,(12):52-54
2005年10月12日9时~17日4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115个小时,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准确地往返于天地之间,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数字令人赞叹,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完美之旅.  相似文献   

20.
浩瀚宇宙,无论你如何探寻,月亮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它不同于太阳的霸气,热情。它安静,淡雅。它与太阳只一暮之隔,同时遥望人间,但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世俗,月亮与人类就有了更靠近的渊源,使得万世千秋对月亮的歌颂和崇拜也不在太阳之下。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即开始了对"月亮女神"的膜拜。月亮是人类早期的神话对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柔美幽怨还是吴刚折桂的锲而不舍,不论是诗人笔下"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的豪气万千,还是中秋赏月,拜月祭祀等民间风俗的渊源流传,人类对"月亮女神"的爱慕已是流传千古的文化了。但是,梦想总是离现实很远,这种停留在梦幻般的追求直到1961年4月12日,被27岁的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打破。他乘坐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在离地面181000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自此结束了人类对"月亮女神"只限于精神层面的上的遐想,由此开始了人类探寻月球奥妙的征程,也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篇章,真正实现了从幻想到科学的旅程。人类航天史,是一本厚重且耐人寻味的书从原始的羡月幻想,到如今的登月成功,已千年,又岂能用三言两语将其说清,遂将选题分为上下两期。本期焦点将着重介绍"人类太空行走十六个第一次","载人飞船篇","宇航服篇"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