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战略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改革方位论、改革地位论、改革时空论、改革方向论、改革方法论、改革目标论、改革路径论、改革主体论等理论要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辩证逻辑和基本意蕴。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是以利益关系结构为基础的政治权力主体与公民权利主体体系,现实地体现为以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为主体,以国家治理的行动和价值体系为匹配的系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为按照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的现代化取向,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治理能力是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主体运用国家制度体系,进行国家治理和参与治理的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这些主体的能力构成要素和实现利益效能的现代化,而完善和发展科学适用的国家治理能力评估体系,则是衡量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和效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日益突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视角,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的理论智慧。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时代的要求。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对于我们实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逐步进入深层次区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拓了改革事业的崭新局面。在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征程上,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逐步形成体系,成为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和改革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革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完整、逻辑缜密、内容丰富,从理论渊源、改革主体和方法论这三重意蕴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展现其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大举措、路线图与时间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其中引入关注的有“两个决定性”:一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路线图;二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这些内容都聚焦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总目标,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改革是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 主要任务是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改革压力有来自国际制度竞争方面的因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不再是一般性的制度调整或修补, 而是深层次的制度建构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新时代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更准、协同性要求更强、规范性要求更高、人民利益取向更为明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又要遵循改革发生的内在逻辑, 从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动力、找准改革突破口、凝聚人民智慧和力量等方面着手。既要大胆探索, 又要稳妥前行。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立场,恪守不能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底线,运用勇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和自我革新方式,坚持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增强驾驭资本的能力,确保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确保人民群众切实享受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决议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相契合。本论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处理小说中的父子关系时,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与当代作家苏童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本文由《狂人日记》和《河岸》入手,结合创作历程与相应的时代氛围,研究二人父子关系书写的演变轨迹,探析其不同书写的因由,窥视作家的矛盾与挣扎.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创作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同时,还创作了《梦》等六首新诗,既然都是鲁迅从事新文学创作的开笔之作,又都基本同时发表在作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的《新青年》上,因此,两者必然存在一定的共性。具体来看,两者的共通性和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作品成因、作品价值功能和作品精神底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表现了狂人一种近乎绝望的自我罪感 ,从而揭示出 2 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最富特征的情感 ,标示着中国文明史上一个罪感时代的到来。“狂人”的自我罪感在建设新文化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同时也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格的建构,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脱胎换骨的艰难过程;是一个显性的、更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变迁过程。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人交往的复杂化,都要求我们对人格进行重新建构。而鲜明的主体性、豁达的开放性、永恒的创造性、中庸的调和性,是现代人格的主要特征,也是我们建构现代人格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人的主体性在主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一种资格.人格是历史的、具体的.市场经济是培育现代人格的沃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现代人格以新的内容:自主自强、竞争、平等、创新和新型思维方式.现代人格建构是传统人格模式的消解和现代人格模式的整合和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代学习理论及现代学习方式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代学习理论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与评述,并结合我国课堂教学近20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指出我国学习方式的发展潮流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网络学习”环境的逐步建立,二是“学分制”的逐步实施。而采用“多维——整合”学习方式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民俗学将向何处去?这是民俗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新时期民俗学要想走出困境,对社会和学术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必须树立新的学术品格,对社会有所担当.从"历史学"转向"当代学",将民俗研究导入当代社会,直面当下社会的变迁;从追溯历史、重构原型、回归传统,转向关注现实、关心人生、阐释社会、服务当今社会.让以研究"古代遗留物"为开端的学问转向以研究当下现实社会习俗为主的与时俱进的学问;让以"民间文学"、"口头传承"为主体和"历史考据"、"原型重构"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民俗研究传统,转向以"当代民俗"、"现代传媒"为主体,以"整体研究"、"综合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新民俗研究.民俗学的这种当代性建构需要民俗学学者们具有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乡村文化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考验,中国的乡村建设也徘徊在十字路口。乡村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整合创新来建设现代化乡村,既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又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这一切在今天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括了现代远程教学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目前远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六条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