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预期,即作为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此种目标是预设性的。新课程还规定了体验性目标,即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此种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是非预设性的。现实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着种种弊端,欲改变之,必须将预设性教学目标与非预设性教学目标相融合。一、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非预设性1.预设性教学目标(1)预设性教学目标的根据教学目标是预设性的,教师在备课时明确地写在备课笔记中,教学目标成了外在于教学过程的客观性目标。教师为什么能预设教学目标呢?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照搬或稍…  相似文献   

2.
自从非预设性语文教学被提出来以后,赞者有之,疑者有之,毁者有之。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质疑探究能力方面,它毫无疑问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非预设性语文教学思想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十接纳和应用。要大力倡导非预设性语文教学思想,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我认为有必要再廓清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勤 《教学月刊》2007,(10):6-7
一、前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表达了学习者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1]然而在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活动中,我们却发现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目标的叙写上或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教学的目标,的确是一教学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近来确实说法很多,以致有些青年教师感到十分困惑.  相似文献   

5.
张祥凤 《考试周刊》2010,(39):188-189
一、主题与背景 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期的今天,课堂教学从"预设形态"到"生成形态"的研讨和实践正在深化。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可能引发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形成,而这些生成性目标的形成又会影响预设性目标的教学。此时,教师往往出现"两极化",要么根据自己已备好的教案,过于追求预设的结果和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生成性目标的形成;要么过于追求生成性目标的开发而使课堂凌乱无章,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预设性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预设性教学的实质即为追求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使教学活动按其内在的规律来进行。自古以来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教学规律的探寻,也都通过教学原则、教学环节等来体现教学活动的可预设性。预设性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标导向性、内容封闭性、过程控制性、方法程序性等方面。教学预设性与教学生成性之间既有相对的统一性、互补性,又有一定的矛盾性、对立性,二者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相遇,生成课堂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内容的全面性与侧重性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要考虑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应该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即教学目标内容应该涵盖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要有全面性观念,对三个领域的目标不可有偏废。  相似文献   

10.
教学领域情感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目标是"按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按其"内化"过程来描述,并加以明确命名,可把乐情度、冶情度和融情度确定为教学领域中的情感目标分类的三大维度,并可在各维度上划分出由低到高逐级递进、逐步内化的四个层次:乐情度为接受、反应、兴趣、热爱,冶情度为感受、感动、感悟、感化,融情度为互动、互悦、互纳、互爱。在此基础上编制的"教学领域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信度、效度都比较理想,对情感教学模式的促情效果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型的课堂教学范型倡导生成教学,有人就误认为教学要从预设性教学转向生成性教学了,于是乎,预设性教学有种种弊端,成为批判的靶子,生成性教学有种种优点,成为效法的样板。其实提倡生成性教学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教学中只重视预设性,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的生成性特点。提倡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批判预设性教学,并不是要将二者对立起来,并不是要将教学活动从预设性转向生成性,而是要辩证地处理教学“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因而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意外,乃至某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因素。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变革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重视提供给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尊重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一、非预设性教学是极富个性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非预设情况是难以避免的,而能恰到好处地进行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设定的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上面的相关因素设定的,但它不是刚性的规定,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是一个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不断地调适、不断地由应然走向实然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非预设性”是笔者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探索研究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历史教育"相对于课堂目标,更注重单元目标、学期目标甚至学年目标的规划。这并非意味着不关注课堂目标,而是更注重在整体目标的构架下设计课堂目标。相对于课堂目标,其他的目标来得更长远,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更切合学生成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松飞 《辅导员》2011,(22):30-31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教学活动的灵魂。那么,如何准确合理地预设教学目标呢?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从"编路"、"文路"、"题路"与"学路"四个方面予以关注,这样预设的教学目标具有适切性、独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生成教学目标并不是随意能够生成的,它需要一些条件作为支撑,包括前提条件、情境条件、策略条件、对话条件和评价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实行新课标以来,对于以往采用的目标教学法是否过时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新课标提倡开放性教学,不应该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有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生成,不应该强调教学目标的预定,而应该提倡非预设性教学;有人把新课标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一对应;也有人认为没有目标的教学是杂乱无序的,还是“目标教学”最好;还有人觉得,最有效果最容易把握的还是“一课一得”。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在新课改形式下,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2005,(12):18-18
凡事预则立。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得有事前精密的思考.精心的谋划。建房屋,修高速.乃至打仗,送航天器上天……教学亦如此。教学预设,即教学的目标确定与行为预期.在形式上反映出来往往就是教学预案。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教学形式确定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理性思考,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预先作出的教学假想与设计。  相似文献   

20.
肖生莉 《家教世界》2013,(10):82-83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预设"和"生成"这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已不断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引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