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选取沂蒙山区1999年和2003年两个不同时期的TM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研究了1999-2003年沂蒙山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此期间沂蒙山区植被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并对研究区划分了自然地理分区,分析了研究区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5.3软件平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安庆市2004年和2017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安庆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04-2017年,安庆市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4.99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2)安庆市绝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良好,中低植被覆盖区和低植被覆盖区呈现出由菱湖向四周扩展趋势,东部植被覆盖度下降较多,植被覆盖呈现碎片化分布状态.(3)安庆市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区向西迁移,居民区向东扩展.  相似文献   

4.
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并根据数据资料进行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评价结果为:西南部梁状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经济系统相对处于较好状态,而其他两个区不仅生态系统表现脆弱,同时经济系统也较弱.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2—2010年洞庭湖流域GIMMS NDVI数据及30个气象站点月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洞庭湖流域NDVI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值空间分布特征呈中部低,西、东和南部高的格局,NDVI和降水空间分布总体具有较大一致性,在流域北部、东部、西北部及中部呈正相关,而流域东北和中南部NDVI值的分布受降水影响较小。(2)过去29年流域NDVI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夏季NDVI值最大,春季值明显小于夏秋季;NDVI与降水量的同期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5,与滞后3个月的NDVI相关性最好。(3)流域NDVI变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小,整体以增长趋势为主,仅洞庭湖区附近出现降低,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处理黄冈市2000~2013年共14年的同时相的MODIS影像,获得其植被覆盖度,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地形统计和分区统计,较清晰地反映了黄冈市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三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从2000年到2008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处于上升趋势,从2008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则处于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良好;(2)从2000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上升为主;下降、急剧下降和快速上升的比例很低;(3)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县市主要为: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植被覆盖较低的县市主要为:黄州区、武穴市、黄梅县。  相似文献   

7.
精准把握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地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驱动因素,对科学预测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地面积发展变化趋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15年3期LUCC数据为基础,从时空变化特征、互相转化趋势、不同地理环境背景下分析土地覆被不同类型转化、草地面积变化特征、质心偏移等。结果表明:(1)研究区1990、2000和2015年草地分别为15.90×104、15.47×104和15.25×104km2,呈持续减少的态势;1990-2000年,呼伦贝尔草地净减少量最多,为0.18×104km2;其次为兴安盟,草地净减少0.10×104km2;2000-2015年草地净减少量为0.20×104km2,主要发生在赤峰市,为0.09×104km2,其次为呼伦贝尔,草地净减少0.04×104km2;(2)1990-2000年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地减少的最主要去向是转化为耕地(80.31%),新增量来源依次为湿地、林地、耕地、裸地和建设用地;2000-2015年草...  相似文献   

8.
卢艳  杨伟 《铜仁学院学报》2008,2(2):115-118
将高程观测值看作是一种包含期律性变化和随机性变化的复合变量,应用杨赤中滤波法求其二项系数加权游动平均,建立估值数学模型,求得各格网点高程估值;将离散的数据经推估插值计算转换为格网DEM数据.并根据其网格顶点推算显示网格单元的坡度和坡向.  相似文献   

9.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西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像元二分法对康乐县2006年和2015年的TM影像进行了处理,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对两个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转移矩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康乐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向好的方向演变,但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植被覆盖度态势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部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西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像元二分法对康乐县2006年和2015年的TM影像进行了处理,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对两个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转移矩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康乐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向好的方向演变,但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植被覆盖度态势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部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本研究通过选择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鱼鳞坑、水平沟和天然封育3种不同措施,研究近地表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以及地温等小气候特征,揭示不同水保措施下近地表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经试验结果综合对比,3种水保措施改善小气候能力的强弱为:水平沟〉鱼鳞坑〉封育草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是一个关系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对该区域雪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Landsat/ETM+数据,利用雪盖制图算法(SNOMAP algorithm)提取研究区4期影像的雪盖信息,结合DEM数据,分析了天山典型高山地区积雪覆盖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月份积雪覆盖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和南部,这主要是由西风环流路线和区域地形特征共同作用造成的;4个月份的积雪覆盖率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但速度有所不同;在不同月份和高程带上,不同坡向上的雪盖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川村的许志强48年来坚持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从房前屋后开始栽植松柏,沿坡延伸周边,通过土地置换,绿化数百亩荒坡。通过建淤地坝,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增加了树木种植面积,也改变了黄土地的小气候。许的执着、勤劳与智慧诠释了黄土高坡变成"森林公园"的基本道理。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前期陕甘宁黄土高原牧业用地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唐代前期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域畜牧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指出贞观至麟德期间官营畜牧业逐渐发展,牧业用地分布于陇右区域的秦、渭、兰、会、原5州之境,并在河曲盐、夏2州境增建8个牧监。乾封至天宝期间,官营畜牧业及其用地在5州基础上扩大到陇州管域。经营官营畜牧业的50余牧监分属南、西、北、东宫、盐州5监牧使管理,统一由中央政府太仆寺少卿出任的监牧都使节制。配置在岐、豳、泾、宁4州的八组马坊群,是封建国家役用马供需过程的中间环节,以荒原放牧的方式起着储备、中转、调节马匹供给的作用,以及时满足不同部门对役用马的多样性需求。民间畜牧业及其牧地的分布,表现在从事个体畜牧经济的突厥、吐谷浑、铁勒九姓、党项羌诸族人口迁入与分布于黄土高原上的庆、灵、盐、夏、银诸州荒野。畜牧业的广泛存在,就避免了开垦农田对土地表层结构和天然植被的大范围破坏、水土流失的发生,对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延川秧歌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渗透着黄土意识、乡土意识及潜在的文化心理素质和强烈的生命意识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6.
李自成山海关大败后退回陕西。多尔衮原计划分兵两路,一路派阿济格进军陕北剿灭大顺,一路遣多铎南下攻南京灭弘光政权。李自成主动东出,发动怀庆战役,迫使清军暂时放弃执行南下计划,调多铎西向怀庆、进逼潼关,全力攻打大顺。陕北与潼关战局共同影响整个陕西局势,过往研究或分别孤立对待缺乏整体关照,或限于史料记载混乱而得出自相矛盾之结论,或失之于简略语焉不详。从整体考察陕北战役与潼关战役,或能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侵蚀历史、黄土特性,并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9.
欧文·拉铁摩尔的巨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中,将黄土高原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加以梳理和研究,提出了中国文化起源的二元论,黄土高原作为其中的一元在中国文化起源以及中国文化向北方草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迁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