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的二程文论与文学研究 ,分为三个时期 ,建国前及 80年代后成果相对较多 ,90年代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伍尔夫的翻译与研究,由于纯粹艺术兴味的驱动而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而陷入停滞。到了中西文学交流再度接续的新时期,伍尔夫汉译与研究,在中国文坛第二次现代主义热潮和女性主义批评崛起的带动下,有了更加丰富的收获,伍尔夫的多元身份与文化意义也获得挖掘与阐释。本文结合时代变迁、政治干预和文化语境,将伍尔夫汉译与研究状况分为"民国时期"、"建国后到新时期之前"和"新时期以来到新世纪"三个阶段进行梳理,概述了其阶段性特征,反思了中国伍尔夫翻译与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1950-1985年,辑佚学的研究主要表现为把佚学视为一种专门知识和献现象进行泛化叙介和个案研究。这一时期可分为革前17年(1950-1966)和革后9年(1977-1985)两个阶段。1986年后的十余年,一批中青年学已经成为辑佚学研究的主力,他们以强烈的理性思维来审视辑佚学及其研究,并努力构建辑佚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使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领域,存在着文化精神研究、文学本体研究和宗教信仰研究三种范式,这三种范式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力与学术影响。在当下多元化的学术语境下,应实事求是地检视三种研究范式所体现的学术理念、观照视角和研究方法,总结得失,多向汲取理论资源,积极寻找拓展的话语空间和创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40年代是广西造纸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坚实的手工造纸基础,加之机器造纸厂的兴起、对外贸易的推进以及政府力量的扶持,广西纸张的产量增加,运销范围亦有所扩大。造纸业的勃兴,不仅促进了纸业经济的进步,更为近代广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回顾一百年中国历史研究中人地关系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1)从天地生的综合研究来看,从长时段和宇宙星系一体来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肯定起有决定的作用,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里,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起有决定作用。(2)不能简单地说生产力越高,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小,只能说社会生产力越高,人类越是在更广泛领域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接受地理环境的制约。(3)地理环境一方面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社会、上层建筑,一方面直接影响民族性格,造就文明的差异,这两者并不冲突,这更能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变化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西方20世纪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演绎过程,表达了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经历了排斥与模仿、并存与融合、创新与超越的变化发展轨迹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变化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西方20世纪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演绎过程,表达了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经历了排斥与模仿、并存与融合、创新与超越的变化发展轨迹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预测。  相似文献   

9.
10.
叙事学方法是20世纪早期萌芽,五六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的叙事理论,其产生和发展与民间故障研究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通过回顾中外学者研究民间故障叙事性的历程,探讨了叙事学理论作为一种方法对于民间故障研究的有效性及重要意义。并藉此思考我国当代民间故障研究得以深化与拓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奖与中国等问题,学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构成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内容之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成为第一位得到文学界以及国家体制认可的中国在地诺贝尔奖得主。莫言获奖后,有关莫言获奖本身以及中国语境中的诺奖等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形成了后莫言时代的新的诺贝尔奖焦虑。文章引入近代世界史上与殖民相关的制度殖民、新殖民和后殖民三个阶段的方法或背景,来阐释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固然包含政治、经济、区域特点等各种因素,但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消极影响、学术研究盲从权威、科研经费的匮乏等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百余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集体传记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了激励这些科学精英成功的精神力量是:扬理性风帆、废功利思想、立创新意识。并指出我国本土要想摆脱诺贝尔物理学奖零的历史记录,必须首先从塑造科学精神做起。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百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概况,分析了物理研究中心转移的原因,展望了我国基础考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取得诺贝尔基金会的同意,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首发至今共35届,全世界共有53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获此殊荣。本文将获奖者的国籍、性别、出生年代、毕业学校、所获学位、获奖原因、应用数学的程度等基本情况整理为35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本情况一览表,根据此表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张春艳  蓝峻峰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3):111-113,125
从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条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合成路线的长短、产物的环境安全性及节能效益角度对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绿色化学意涵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瑞典文学院对诺贝尔遗嘱的理解,充塞了特定的西方文化内涵,并为此造成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漏选与错评、政治倾向性和地区分布不合理等缺失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曲线看其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创新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钟形"曲线变化.建模研究表明,他们在13岁就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至38.17岁创新能力达到顶峰,创新的"黄金时期"长达28年.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之所以表现出"创新起点早、创新能力强、创新周期长"等特点,与其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必要从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知识界的诺贝尔奖情结为引子,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我国目前的大学制度关注外部认可而缺乏内驱力,诺贝尔奖即是一支闪着金光的标签。大学要发展,就必须摒弃这种标签文化,对外探索政府与大学的契约管理关系,对内强化学者共同体治理模式,通过章程规范大学的治理结构,让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20.
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办学模式及弹性学制等方面都为美国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提供了奠基作用。对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作用做以分析,目的是通过介绍美国基础教育某些有价值的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未来诺贝尔奖得主中发挥奠基作用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