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拓展,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围绕文本适度拓展的资料,在交叉、渗透、整合中往往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这“一本教材”,而语文学习也不能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引领,可以说,现在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存在着拓展。但在实际执教和交流中,我却有了许多疑惑,比如:非拓展不可吗?  相似文献   

2.
刘康 《考试周刊》2009,(37):23-24
新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使有限的教材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和无限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3.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笔者在使用新课程语文教材的一年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深  相似文献   

5.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6.
“跟随语文教材的教学进度,结合经典诗词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诵读。”这种“依据课文,跟随进度,拓展经典诗词诵读”的形式,被简称为“跟着课文读诗词”。  相似文献   

7.
徐宏伟 《考试周刊》2011,(63):55-56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老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在语文中渗透生活;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教材,融入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中针对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忱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进行了精确的阐述,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有句著名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和改造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同类书的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教材的“反三”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课标这一教材编写理念的指导下,所编写的语文教科书是充分“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以及“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云平 《现代语文》2014,(10):86-87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中的课外拓展环节备受语文教师关注与追捧。从近两年的听课经历中发现,几乎每一个开设公开课的老师都会在教学环节中设置课外拓展(或是课外延伸)环节。课外拓展环节进行的效果也成为了评课中讨论的热点。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1]强调了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仅仅拥有知识的碎片。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教”。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例子”而非唯一的蓝本。在这种理念倡导下,语文教学的空间被扩大,语文的开放性也得以体现。课外拓展(或课外延伸)环节就是这个理念倡导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尤为强调对教材进行自我创造式的处理及目的性地使用。在语文教学中提出“节外生枝”这一理念。是在立足、用好、用足教材的基础上有效拓展的集中体现。“节外生枝”的有效拓展,可以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外生枝”的“节”在这里指的是某一篇完整的课文、相关插图以及课后练习;“枝”则是指教者根据课文内容拓展补充的文字材料或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林红 《广西教育》2022,(13):47-49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距离的问题,提出在拓展阅读、了解文章背景、拓展训练、培养欣赏能力、培养想象能力等方面“添枝加叶”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程资源的开发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开发提出了很多建议,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现有资源,刨设语文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语文能力。其中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中说:“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史彩平 《湖南教育》2006,(10):18-19
“超越教材”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理念,强调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因素,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渠道的拓展与语文素养、人文品质的全面提升,因而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最嘹亮的主旋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其中的诸多做法有失偏颇,试举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语文教学只有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练笔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怎样设计练笔训练呢?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充实、拓展、升华。其次,小练笔必须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1.充分利…  相似文献   

18.
“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具有战略性意义,必须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文本体现“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的隐显程度,可以采用三条有效的教学路径:对于全显的文本,引导学生研讨,从而自主把握主题;对于半显的文本,帮助学生阐发,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对于全隐的文本,指导学生比较,在拓展中领悟主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阅读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拓展由课内向课外有机渗透。所谓课堂教学拓展就是教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文本(教材)教学服务。有效的课堂拓展,能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然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作一番认真的审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拓展空间、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让学生综合地学习语文、用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这些理念和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操作的时候往往迷失了方向,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些东西只是作为一种意识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