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3.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主体参与。然而,现今学生主体参与水平低下制约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本文基于生命的观点,本着生成和开放等教育理念,着眼教师与学业的双主体,分析了主体参与的特点,列举了主体参与的若干误区,并加以反思,提出对策。试图为改善师生主体参与状况,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水平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主体”这一概念大量存在于哲学和教育学论著中,两个不同领域的“主体”概念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本文对“主体”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弄清教育学中的“主体”概念,对于确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宗智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4):37-38
中学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献资料的机构。它广泛地搜集、科学地管理各种文献资料,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师生利用,师生利用文献的程度越深,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得就越大。近年笔者在开设阅读课的尝试中深深感 相似文献
6.
7.
陈晓红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41-4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游离于生活和实践,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再加上重点篇目的确定,使语文试题有规可循。因此,为了成绩,语文教学在完成课本内容后,师生就围绕考试方向反复训练,使语文教学异化为考试技能的培训,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变为枯燥乏味的考试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9.
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既是客体,更是主体。主体性体现了自动学习行为、自觉学习行为和自主学习行为。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明确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体性的条件有助于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产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行为,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确保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化认同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通过更新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成为主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曾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5):134-139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同时指出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特点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淑玉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10):40-4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学校应从实际出发,把阅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这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尝试了在初一年级开设语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主体教育的发展应从主体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冲突点来寻找主体教育的生长点。立足于教学实践,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问题是:应该使学生从学习主体转变为生存主体;应该使学生从被塑造的主体性转变为本真的主体性:应该使单纯的学生主体转变为师生协商主体。 相似文献
13.
李康德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4(4):46-49
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要坚持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发展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倡导客体实践活动的内化,发展主体的个性,重视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激发主体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2,15(1):79-81
本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安排、阅读技巧的培养及阅读练习的方式四个方面,讨论了怎样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否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意识。一旦这样的意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确立,其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性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主体特征、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因素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加强学生主体性教育应重视学生自身教育、教师的导学作用及学生问的交互学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19.
史铭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85-88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主体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的主体教育是否动摇了其存在的根基?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主体教育又将去向何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现代主体性和主体教育做出了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后现代视野中的主体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李洪浪 《新课程导学(上)》2014,(10):94
正体验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悟道德和知识的形成的教育方式。其意义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体验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做",寓教于"思",注重引导学生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一、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开拓体验教育新平台青少年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