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岗 《新闻记者》2005,(10):44-44
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变得非常有“权力”,我说的“权力”意思是,当我们作为知识分子来谈论中国社会的变化时,许多依据都是从新闻调查类节目中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有人甚至批评说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两个媒介,一个是以前的《南方周末》,还有一个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2.
高展 《青年记者》2006,(10):72-73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说”与“播”应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包括他们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调查节目不断发展,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有学者指出,新闻调查类节目的镜头应该属于“有限的叙述者”,节目本身也应该是“一个论辩、探究型的空间”,而不是“一清二白的正义/非正义的过分明晰的结构”。然而,目前“大多数电视叙述者都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全知全能”。  相似文献   

4.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本文在阐述“说”与“播”如何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新闻调查》作为央视唯一的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在批判地继承《焦点访谈》的“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特点,同时又在对新闻深度调查、叙事过程中有了一些发展与创新。在文中,通过对《新闻调查》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等方面的简要分析,希望为读者勾勒出电视媒介中,深度调查类节目在技术的运用与新闻叙述的把握上,进行突破事业性质限制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焦点类节目具有新闻评论的属性,是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这一类节目从选材上要求把视点始终对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它不仅要追踪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生长点”,旧事物的“衰亡点”,更要揭示新旧事物的“碰撞点”。这些正是百姓关心的热点,也是百姓应知而未知的难点,因此,理应成为焦点类节目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岳坤莉 《新闻窗》2013,(1):79-80
现代社会,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在广播电视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各台新闻联播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各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例如现在流行的一些读报节目。  相似文献   

8.
雷启立 《新闻记者》2005,(10):44-45
新闻调查类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大家今天在这里热烈地讨论它,其实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变化相关联.因为它基本上清晰地建构出一个正义与邪恶、对与错的事实世界,它把社会变化中普遍的迷茫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在今天中国社会的不少地方和情景中,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在这样的时代,新闻调查类节目能够为这些基本的常识、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而工作,应该向他们致敬。  相似文献   

9.
自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打响以来,各省、。市台的新闻调查类节口纷纷开办,此后对这一电视艺术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便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调查的全面、客观、公正是所有此类节目的共同目标和一致要求。如何达到,如何实现,有无共性的规律可循,一、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同样也是新闻调查类节目的生命,离开了事实,离开了真实,就失去了生命.以这一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就等于维护了新闻调查类节目的生命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做好新闻调查类节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自创办以来,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观点是属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评论类节目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节目类型,而《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实际上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因此将它们归于评论类节目属于认识错误。由于认识错误,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并引发了种种混乱,而错误认识产生的原因,值得业界和学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新闻调查》,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深度报道节目。在它开播一段时间以后,许多地方台也出现了类似的调查类节目。我台的“记者世界”也是其中之一。研究《新闻调查》的成功经验,旨在结合实际提高自办节目的采编水平。之所以将《新闻调查》归类于深度报道,笔者认为此栏目虽属央视新闻评论部,但深度报道与评论有着明显的区别:深度报道是以讲事实为主,评论是以讲道理为主;深度报道是客观性的报道,记者的倾向性寓于报道之中。评论是代表某个部门或电视台写的,其倾向性是非常明白的;深度报道的程序是以事…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新闻传播》2023,(16):125-127
主持人在思政类节目的主持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见证者、讲述者,就必须要充分做到“广义备稿”,从历史中窥探现在,在“思考”中“思辨”,在正确的思想核心中,拥有对思政类节目的驾驭能力,融会贯通,得体自如,权威准确,深刻而鲜活。本文将从对思政类节目的分析中,探索主持人在思政类节目领域应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视纪实性纪录片及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类节目的兴起,成为电视跨世纪发展的主要特征。在纪实类节目的兴起过程中,摄像记者运用“镜头”打破了“电视只能机械式再现生活”的局限性,其中有“段落镜头”之称的长镜头可以说功不可没,它特有的“写实”与“写意”功能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电视“百闻不如一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广播节目是分类的,不同类别的节目适用不同的播报方式。就服务类节目而言,最适宜的播报方式是“说”,主持人应尽最大的努力把服务类节目“说”好。  相似文献   

16.
细心的读者最近在阅读宝鸡日报时,总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向二版上的新栏目——《新闻调查》。它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一抹绚丽的彩虹、一只破壳而出的雏鸡,短短两个多月便成为读者公认的品牌栏目,突出了“党报品质”、“百姓口味”和“地方特色”三大特点,被市民誉为宝鸡的“焦点访谈”、陈仓的“新华视点”。  相似文献   

17.
江霞 《新闻前哨》2007,(5):69-70
广播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其访谈均是在用自己设计的语言流,让受众获得他们所需求的各类信息。语言乃思维的外壳,语言运动实际上就是外在物质化的思维运动。既然思维活动的原动力是“问”,那么,语言活动的原动力也一定是一个“问”字。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是直接用一问一答的语言流来完成自己的节目的。问与答是一个语言(思维)的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类节目应以理性分析为主,但感性因素的适当运用,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本文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的《新闻启示录》栏目为例,解析感性因素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作用、表现手法,以及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感性因素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说新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松  鲁湟  郭光俊 《新闻前哨》2002,(10):38-39
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时间占据了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主要位置。当然,对“说新闻”的  相似文献   

20.
消息类节目是新闻节目的主体。它除了采用录音报道、影像新闻、现场报道等多种报道形式外,消息的文字稿一直采用“播报”的口头传播方式,而且至今仍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节目通常采用的口头传播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