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届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在全国各界的热切关注下,于九五年岁末揭晓,金、银、铜奖各有得主。广西金海湾音像实业联合公司精心制作并选送的音乐电视作品《母亲》在全国600多个参赛作品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拍好音乐电视,首要的基础是有好歌,歌不好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一次我们在广西电视台播放的文艺节目中,看到了由魏敏作词、张文明作曲、特邀总政歌舞团郁钧剑演唱的歌曲《母亲》,发现歌词新颖,情深意浓,婉转动人,便确定拿这首歌来拍一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电视是速朽的媒体,这一点对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来说似乎有些言中。经历了2006年星光熠熠的全民选秀狂欢时代,到了今年,虽然《非常6 1》、《红楼梦中人》、《星光大道》还在每周如约而至,但平民选秀类型整  相似文献   

3.
绿路 《新闻世界》2008,(5):58-58
虽然他是配音起家,曾为《指环王》《特洛伊》《拯救大兵瑞恩》等大片配过音,可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不算真正的配音演员,因为他的专业是在中央戏剧学院学的表演,然而,他一直未能在表演上有所突破。尽管后来也在电视剧中扮演过一些角色,但大部分都是在给别人配戏。  相似文献   

4.
任民壮 《视听》2012,(5):10-1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将正式迈入"5亿网民"时代。虽然电视仍然是最多受众,影响范围最广的媒体,全国有99%的受众半年内看过电视,远超过其他媒体(《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1》),但在这个网络高速迅猛发展、互联网用户激增的年代,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海量化、互动性强等优势仍然对电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大量电视观众被互联网分流。  相似文献   

5.
谈《超级女声》的独特传媒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蕊 《新闻界》2005,(5):85-86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大型音乐选秀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报名人数达到15万,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节目之首,报道媒体近百家,一时间《超级女声》成为了观众和传媒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人们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但它给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冲击,给国人心灵深处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陈子涛,原名陈家禧,广西玉林人,1920年生。1938年夏毕业于玉林初级中学,次年冬,在桂林考取《广西日报》的外勤记者。当时他负责采访桂林本市新闻,虽然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被任命为新疆电视台副台长兼新闻部主任的主任记者杨生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喜欢记者这一行,过去干了十几年记者,现在当了‘新闻官’,不管工作多忙,事情再多,我决不放下写稿的笔,要永远当好记者!” 1977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新疆电视台当记者。后来在专题部、国际部、总编室、雪莲电视台担任领导职务,仍未放下手中的笔和摄像机。迄今他在新疆电视台先后创作或参与创作了近300部(集)各类电视节目,写论文、评论、报道、散记等30多篇,约10万多字。 他参与编辑、摄像、撰稿的电视系列片《万里长城·新疆集》获1988年度全国优秀电视专题节目系列片类特等奖;他担任责任编辑兼摄像的电视系列片《长城风情录》获全国第三届“骏马奖”团结奖;他编导的电视片《油海丰碑》获1994年度全国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三等奖;他担任编导、摄像的电视系列片《中国西部民族风情·新疆集》获1994年西部集团节目评选特等奖。  相似文献   

8.
现年85岁的孙勇,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原河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1947年5月选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直至1967年2月,长达20年。虽然毛主席离开我们整整36个年头了,但追思起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老人仍然深情满怀,激动不已,他热泪盈眶地说: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是电视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有利于各类节目的定位、策划和制作,加强电视传播的方向性;有利于观众的收看,提高电视传媒的收视率。 电视栏目虽然是和电视节目开播同时出现的,但在若干年中也仅仅只有新闻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为您服务》是最早出现的服务性栏目,在电视界和观众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90年代初,全国各主要电视台基本完成了新闻、时政、服务、体育、综艺等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整体提高了各电视台节目的制作播出水平。河南电视台更对在电视传媒中占重要地位的电视剧的栏目化进行了大胆探索。1997年5月31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率先创办了《好剧回旋》栏目,每天上午播出2-3集已在电视台播出过、并产生较大反响的精品电视剧,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受此启发,1998年河南卫视再一次改版时,又创办了《黄金剧场》、《影视新干线》、《点播剧场》等栏目,从而实现了全天所有电视剧播出的栏目化运作,此举在全国各电视台是首创。  相似文献   

10.
现年85岁的孙勇,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原河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1947年5月选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直至1967年2月,长达20年。虽然毛主席离开我们整整36个年头了,但追思起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老人仍然深情满怀,激动不已,他热泪盈眶地说:  相似文献   

11.
孙玉平这人有点说头。自打山东台一开始拍纪录片他就干这差事,如今还是有山东台“精品作坊”之称的纪录片组的带头人,老人儿了。拍过的作品有山东台最早用摄影机拍的《庄户中学》、《陶瓷新秀》等,也有近年来夺得中国电视奖一等奖的《海市蜃楼》、《走进荒原》……。但最让他满意也最让我们难以忘记的当推十几年前拍的《泰山》和眼下拍的《中华泰山》。拍《中华泰山》,他起初实实在在没敢一口答应。他1983年拍的那部《泰山》,人们称已近登峰之作,至今无出其右者。那部《泰山》,不仅获得了山东省第一个全国优秀电视专栏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巴西虽然是南美的大国,有1.2亿人口但报纸的销售量不大,每天发行50万份的报纸在全国很少。在圣保罗编辑出版的《圣保罗州报》是巴西比较大的一家报纸,平时发行20万份,星期日才增加到40万份。向全国发行的《环球报》,平时销售也只有30万份,星期日才达到50万份。巴西的电视比报纸拥有更多的群众。每天至少有4,000万观众收看电视,占全国人口  相似文献   

13.
梁琛 《新闻窗》2011,(3):97-98
近10年来,全国荧屏出现地方语短剧火爆的趋势。第一个出色的动作或许可以算是广东电视台从2000年10月份开始播出的系列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广西电视台影视频道推出的纯广西本土制作的栏目剧《南国故事会》,播出仅三个月就受到观众的关注。地方电视短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屏幕上的成绩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4.
冷静,但不冷漠──德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里德里希访谈饶立华编译德国的《时代》称他为“政治型主持人的纪念碑”,《日报》称他为“德国的可靠和魅力的象征”,《明星》杂志则称他为“德国电视的偶象”。长达40年之久在电视中露面,使汉斯·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成...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电视     
张双全 《青年记者》2012,(22):67-68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3月一期杂志推出了《抛弃电视》专题,文中开头即提出:"电视的地位正在变化.虽然它仍被摆放在客厅中央,但它已经不再是荣耀的家庭核心,已经沦为某种‘伴随媒介’,至多,只是一块大屏幕显示器.电视中播放的内容正在被观众抛弃."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15日,由《南国早报》的新闻报道《两个人的学校》改编而成的广播剧《山外有个世界》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尽管消息《两个人的学校》曾获得过广西新闻奖和全国省级晚报新闻奖;根据报道拍摄的同名电视专题片也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并获过大奖,但这一次仍令《南国早报》的编辑、记者们激动,因为这部得到了艺术升华的新闻作品再次证实了一个真理: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是新闻永恒的魅力和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17.
《电视桥》是山西电视台1988年7月4日开播的一个综合性社教节目。当时,因它在内地省级电视台普通话社教节目中率先采用直播形式而一鸣惊人,时隔两年,于1990年8月在新疆举行的1988~1989年全国电视社教节目评比中,《电视桥》又以全票名列省级电视台获奖节目之首,令同行们再度刮目相看。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并不先进的省份,一个人员和经费在全国同级电视台中排在倒数前几位的电视台,一个只有8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8日,第13届全国 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暨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苏州电视台选送的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获得“星光奖”三等奖,这是我们苏州电视台1982年建台以来首次获此殊荣。在此之前,1999年苏州电视台选送全国的五部(件)电视文艺作品全部获奖: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评弹MTV《莺莺操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金奖;评弹戏歌《小巷情思》、音乐电视《水乡寻梦》获银奖;电视散文《父亲与车》获铜奖。 许多朋友问我:“一个小小的苏州电视台,为什么能在全国获得这么多奖项?”我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编辑的三本书——《1990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稿选与评析》、《1990年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稿选与评析》、《1990年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稿选与评析》,即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受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委托,今年上半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先后举办了1990年度的全国优秀电视新闻、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和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为了扩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谈话节目是所有电视节目中观众最喜欢收看的,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国家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中以"常青树"般的地位存在着。虽然我国此类节目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极快。近十多年来,各个电视台推出的此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序幕就是从那时候拉开的。虽然此类节目很多,但真正一直受大家喜爱的却不多。《鲁豫有约》2001年开播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很显然它的栏目风格、形式以及受众群体都慢慢地深入人心,并且在那时的电视节目中迅速掀起一股谈话类节目的浪潮。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重点分析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概况及所呈现的特点,并对《鲁豫有约》2008年—2015年栏目进行分析统计,以此为例,剖析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特色以及《鲁豫有约》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