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限制竞争协议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是反限制竞争法的一个重要立法原则,它对于维护竞争的自由和公平至关重要,我国将来也必然会将其纳入规制范围。本文从限制竞争协议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制等方面出发,研究了国外对限制竞争协议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和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规制竞争协议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限制竞争和垄断是两个不同的法理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低。规模经济还不发达,国际竞争力还较弱,不能轻言反垄断,重点要反对的是各种限制竞争行为。我国有关竞争立法的规制对象应为限制竞争行为,立法名称应取《反对限制竞争法》;对垄断应区分成因,采取不同的立法态度。  相似文献   

3.
特许经营是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其核心内容是知识产权。鉴于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容易引起限制竞争的效果,因此特许经营这种商业模式有必要纳入反垄断法的审查和规制之下。本文针对特许经营的概念和性质、特许经营协议中的反垄断法问题,以及特许经营的反垄断法豁免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对我国特许经营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和立法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形式复杂、危害严重的反竞争行为,普遍为发达国家的竞争法所调整。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影响与破坏日益严重。而现行关于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立法却很薄弱,并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因而应当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反垄断立法对联合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较为系统与完整的规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际知识产权许可中滥用知识产权进行限制竞争的案例频频发生,对这种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进行规制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而且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的规定效力层次低,规范不系统,可操作性差,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吸取国外相关经验,对许可合同中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进行反垄断法上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的加深,人们一直呼唤着我国的反垄断法的早日出台.反垄断法的矛头指向主要是企业的限制竞争、控制市场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以"排他"或"独占"为特征.但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法保护的知识产权.在这方面,如何协调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以确定知识产权这种法定的独占性权利在反垄断法体系中的地位,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比较归纳国外对限制竞争行为认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反垄断立法应认定的限制竞争行为体系,主要包括固定价格协议、划分市场协议、联合抵制和排他性交易、价格歧视行为、搭售及行政性垄断。而不适用反垄断法的限制竞争行为,只包括自然垄断和国家特许垄断。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的权利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独占性和垄断性,如果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极易导致知识产权人对此独占权的滥用,造成其他主体应得利益的丧失,使原有的利益平衡关系受到破坏,从而产生限制竞争行为.对此,仅靠知识产权法本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规制.由于我国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规范严重缺失,因此,应当完善相应的竞争法制度,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而现实生活中各种限制竞争行为、垄断行为已屡见不鲜。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我国的反垄断立法迫在眉睫。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思路应该是实行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结合,关注垄断状态,限制垄断行为。其规制范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10.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一直是竞争法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本质上是行政行为,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应从行政行为的角度入手,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存在的原因作出制度上的分析,提出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司法审查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存在较大不足,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势,在《反垄断法》出台的背景下,对其修改势在必行。参考国际和国内地方立法,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注意四个方面问题:1.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保护对象的问题;2.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的扩张问题;3.不正当竞争行为与限制竞争(垄断)行为的区分问题;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性质问题。可以将我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为:一切不具有独占地位的市场活动参与者,违背公认的商业伦理道德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妨碍公平竞争、扭曲竞争,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消费者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特许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营销方式,其核心问题就是对无形财产的特许推广。因受许人的受许业务受特许人的支配和控制,极易引发指定购买、搭售、联合定价、独占经营、限制转售价格等一些限制竞争行为。为规制这些限制竞争行为,我国应借鉴欧盟立法模式,在反垄断法中规定规制的重点,严格规定其“适用除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掠夺性定价是现代市场竞争中的一种典型的限制竞争行为。大多数国家对掠夺性定价行为均加以规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亦对此种行为做了立法上的界定,但存在定义过于笼统、成本标准不统一、执行机构设置混乱等问题。本文试图深入探讨了掠夺性定价的内涵、性质、认定标准,就完善我国掠夺性定价的立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浅析经济全球化中滥用知识产权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的垄断性与经济竞争之间既统一又冲突.经济全球化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阻碍了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引发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应借鉴国外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立法与实践,对知识产权滥用的构成和防范等问题进行探讨,学会利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加强其竞争地位的过程,一些涉嫌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了,并且往往与限制竞争或者垄断行为联系在一起。这尤其突出地表现为拒绝许可、搭售、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过高定价等。我国急需建立和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规制,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是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的重要法律 ,其主要目标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基本目标是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在我国 ,反垄断立法所规制的对象应当是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一种合法垄断权 ,一般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而存在 ,但知识产权的滥用则属于经济性垄断 ,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 ,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对该行为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妨碍甚至完全阻止或排斥市场主体进行竞争的行为.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是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禁止的.限制竞争行为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二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三是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四是招标投标中的串通行为.这四种行为在现行的人教版经济常识教材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依次出现的顺序是:  相似文献   

18.
本身违法原则是指任何企业只要出现结合或共谋等垄断状态或行为就视为违法,就应加以限制或禁止.合理原则是指企业的结合与共谋等垄断状态或行为本身不一定构成违法,而只有当该状态或行为确实限制了竞争,造成垄断弊害时,才应加以禁止或限制.两个原则主要适用于对横向限制和纵向限制的规制之中.实践中,本身违法原则的适用范围极为有限,只有那些对于整个经济秩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严重破坏的限制竞争行为才会被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而对大多数限制竞争行为适用合理原则,因为合理原则更能够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反垄断法应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一致,以合理原则为主,以本身违法原则为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共享,知识产权作用于社会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知识产权滥用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由于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排他的独占特征,故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权利的滥用,造成垄断。本文旨在探讨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对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0.
郭禾 《红领巾》2005,(6):5-8
通常情况下,实现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限制和反对垄断.然而,知识产权制度却在人为地制造垄断.从这种意义上看,公平竞争与知识产权存在矛盾.但仔细分析二者的终极目的后可以发现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其矛盾只是手段上的差异,协调二者间的矛盾是可能的.现实中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表现为权利人利用知识产权垄断性带来的市场支配地位,获取不正当利益.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捆绑销售,专利联营,价格不公,不当限制和拒绝许可.对于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必须坚决禁止,否则就可能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