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居(改写)     
第十二册习作二要求:请根据《村居》这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美景,透过古诗的字里行间,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这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相似文献   

2.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 ,展开想象 ,挖掘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是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以《暮江吟》为例 ,谈谈对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运用学过的预习方法 ,放手让学生主动预习。《暮江吟》这首古诗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 ,因此在布置这首诗的预习时 ,我不提出预习的内容 ,而是让他们运用以前掌握的预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预习。上课时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句优美、凝练,内容上前后跳跃性大,为学生发挥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许多写景抒情文辞优美的古诗.如果把这些古诗词作为写作素材,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23课为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记叙了诗人刘长卿遇到了下雪天气,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一家人家的事.我在教学完这首古诗后,让学生以“风雪夜归人”为题,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在改写之前,我作了适当的辅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语九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赠汪伦》,是李白游览桃花潭时赠给他的朋友汪伦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他和汪伦的厚意深情。诗句意思较浅,学生不大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这首诗画意很浓,想象因素丰富的特点,把理解课文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这首诗生字、新词易解决,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介《回乡偶书》是人教版第八册中的一首古诗。全诗语言浅显易懂,描写了诗人告老还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感慨。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古诗教学应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读诗——合作解诗——合作演诗——合作写诗”,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想象…  相似文献   

7.
本篇在《文选·古诗十九首》中列第八。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这是“怨迟婚之作”;另一种理解,认为这是一首写一个女子新婚后即与丈夫久别而生怨情的诗。反复研读后我认为后一种理解是符合这首诗的实际内容的。可以这样说,它是在多如繁星的我国古代写相思离别的作品中第一首以新婚别为题材的古诗,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新婚别》,显然就是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导写过程一、进入诗境,品味诵读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古诗文,能吟诵一首你最欣赏的古诗吗?能谈谈你最崇拜的诗人吗?2.有崇拜李白的吗?能吟诵几首他的诗吗?据说李白有一首诗是因…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1读懂每一句诗,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2.联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所见”、“孤”。“簇”等词语。4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复合片、小黑板、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所见》(板书”所见”),哪些同学还记得这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教师同时打出没影文字片《所见…  相似文献   

10.
古诗教学“六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读诗题 ,明题意。古诗题目 ,高度浓缩 ,是全诗的“眼睛” ,有的概括了全诗的内容 ,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应从题目入手 ,让学生理解诗题 ,这样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情感。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首先理解诗题的意思 :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诗人思念家乡山东的兄弟 ,这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这是一首反映思念亲人的古诗。二、知作者 ,晓背景。由于古诗所反映的情况距今久远 ,加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 ,知识面窄 ,因此古诗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当时的背景 ,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更好地领…  相似文献   

11.
诗歌讲究形象思维.诗人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诗句.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去理解诗.《望庐山瀑布》写得生动、形象,它以诗句的气势磅礴而著称,以仙境般的意境而吸引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意境,我采用了我们学校“立体教学”中“各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把绘画渗入语文教学,寓古诗教学于艺术活动中.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1.老师根据题意画出诗人李白望瀑布形象的简笔画,结合解题介绍作者,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2.自读第一句诗后,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自己画出“香炉峰”和“生紫烟”的景色,展示庐山瀑布的背景,以此检查学生理解诗句的情况.同样,在学  相似文献   

12.
<正>《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教学这首诗,我抓住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运用五步法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听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诗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那么,如何较快地学习古诗,体会出诗中的美呢?第一步:解诗题,知背景。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初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概况,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懂得题目的意思。如学习《送杜少府之蜀州》这首诗,首先理解诗题:送,送别;少府,官名;之,往、去或上任;蜀州,蜀地。连在一起,题目的意思就是:送杜少府到蜀州去上任。然后,要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他在短短的一生中,郁郁不得志,颇多感伤。只有从16岁到21岁,是他一生中较为得意的一段时光。这首诗  相似文献   

14.
(学习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风》时,教师通过自读、释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意境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课例片段:师:学习这首古诗,你会回答老师的这几个问题吗?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②诗中景物有哪些色彩?③诗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④诗中景物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古诗中描写了树叶凋零的秋景、百花盛开的春景、巨浪滔天的水面、随风摇摆的竹林。)[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整体把握是我们改写古诗的前提,它可以使我们将古诗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为下面进行的改写做准备。师: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16.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一、课内背诗:情景性记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诗是诗歌学习的第一步。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里快速背诵呢?理解性背诵是最佳方法。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提出学习古诗的具体目标:知道作者是谁,自己解释题目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是一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引导学生与“古诗文本”对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大多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境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的字里行间存在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长期的古诗教学中,我积极尝试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相似文献   

20.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选入语文课本的古诗更是诗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它是诗人的生活体验、情感蓄积、志向抒写。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古诗条分缕析、庖丁解牛,而应该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呢?一、了解作者,在作品背景处激发情感要深刻地理解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大多数诗词内容与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