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赛博空间本质上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真实空间的拓展,而非离开人的存在的独立世界。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具有物质性、符号化和人机互动性的特征,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祛魅的道德启蒙过程。当前对赛博空间的道德认识并没有突破传统理性的藩篱。因而,  相似文献   

2.
赛博空间伦理学研究人们在赛博空间中的行为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赛博空间因智能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复杂的道德选择,从而使道德问题具有了全新的维度。哈姆林克从"人性"出发,用现实生活中的"平等"概念来建构赛博空间的道德性,他的基本假设是人有理性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批判,从而有能力在赛博空间中展开"伦理对话"寻找符合共同利益的道德。这个假设在应用上是有局限的,我们还需要考虑赛博空间内外行为的差异这个现状,为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修改。我们认为,行为者的信念在一个由其他人设定的现实中受到其他信念的限制,赛博空间中某种交往的条件限制着需要形成这些潜在信念条件的证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只是一个联结人与人的通信网,在其中存在着的是人的世界,而非离开人的另一个世界.赛博空间本质上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真实空间的拓展,而非离开人的存在的独立世界.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具有物质性、符号化和人机互动性的特征,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祛魅的道德启蒙过程.当前对赛博空间的道德认识并没有突破传统理性的藩篱.因而,关注"当下"的物质生活实践、祛除传统理性对赛博空间的道德遮蔽、实现主体的道德自律就成为赛博空间道德实践的基本路向.这将有助于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回归其自身,为赛博空间道德实践走出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赛博空间”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博空间”是一种概念空间或数字空间。通常被归属于电脑软件、因特网和虚拟世界中那些超距离或零距离存在。它不是现实中的物理空间 ,不存在物理约束力 ,也不限于三维形式 ,可以是多维的、非连续的和自我映射的。它的出现往往决定于人的需要和知识 ,且总是随着观念的变化而演变。但是 ,它却具有几何性质 ,具有诸多社会功能 ,既重新装配着现代的社会程序、全球性的政治结构 ,刺激着符号经济或信息经济的发展 ,也促进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日益由现实空间转向赛博空间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人类在科技的影响下走向了赛博空间。无所不在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方方面面,甚至解构着“人”的本质。通过人类利用最新3D技术打造的电影《阿凡达》可以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赛博空间对人类的“殖民化”:无处不在的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意识控制,与无处不在的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反思。这三个方面体现着赛博空间与人类的控制,虚拟与现实二元对立的分解以及“赛博人”最终该走向何处。  相似文献   

6.
赛博空间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信息高速公路对社会与人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提出赛博空间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四点意见:(1)运用技术负荷政治理论,解读信息高速公路的政治和社会含义;(2)运用素质教育理论,建构实现教育目标的赛博空间文化;(3)运用社会规范认同理论,促使大学生对网络礼仪和规范的认同;(4)依据赛博空间的社交变化特点,塑造大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7.
赛博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以互联网络为人类创造的一个新的空间概念。远程教育是以赛博空间为宏观大背景,在后地理、后历史特质的超空间中,改变传统教育过程的崭新学习模式。本文在研究赛博空间的基础上探讨了远程教育英语专业学习的新特征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赛博空间是“光滑空间”和“条纹空间”共存的混合空间,这一空间的特点决定了虚拟生存的两重性:自由和限制的矛盾统一。在人们展演、释放个体多重人格、享受狂欢盛典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推进虚拟生存的合理化和规范化,防止虚空感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依据信息高速公路对社会与人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 ,提出赛博空间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四点意见 :(1)运用技术负荷政治理论 ,解读信息高速公路的政治和社会含义 ;(2 )运用素质教育理论 ,建构实现教育目标的赛博空间文化 ;(3)运用社会规范认同理论 ,促使大学生对网络礼仪和规范的认同 ;(4)依据赛博空间的社交变化特点 ,塑造大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普及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新型的虚拟生存空间——赛博空间。其数字化、虚拟性、超时空性的独特性质以及在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导致了学习模式、学习理念的巨大变革。为了迎接赛博空间中学习革命带来的挑战,21世纪的学习者应努力培养自己的虚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空间的净化与青少年网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是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空间文化的基本准则为:“善待网络”;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为:无害原则、尊重原则、允许原则、诚信原则、互惠原则。加强网德教育要从认知教育入手,以情感养成为目标,通过自主建构内化,注重过程养成。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道德空间作为一种亚空间存在,既是人为的空间,也是为人的空间,包括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两个向度。在道德空间语境下,道德教育即道德空间建构、凝聚及流动的过程,是明晰个体道德空间界限、凝聚社会伦理空间共识、强化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双向流动的中坚力量。在当下道德教育中,个体道德空间的错位、社会伦理空间的肢解及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的静态悬置等道德空间危机频仍,以致其建构受阻、凝聚受限、流动受堵。道德教育理应对此作出回应,借由观照生命整全、构筑信任社会及塑造公共道德的实现进路,重建令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道德空间。  相似文献   

14.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迅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中却也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垃圾,这对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的判断和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网络文化特性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网络文化给德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教育者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利用和发展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舆论空间的革命性拓展,但随之也产生了语言暴力等消极言论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反映在网络语言暴力主体及客体的特定性、网络发言语境的群居性、社会怨恨心理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的网络化既给远程教育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远程教育院校的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正向与负向功能,做好远程高等教育院校的德育工作,是摆在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作者立足于对网络文化及其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远程开放大学德育工作的变革问题。作者认为,在互联网这一新的思想教育阵地,高校特别是远程开放大学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慎独”精神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为完善弃恶并一丝不苟地按照道德规范做人的做事的精神,贯穿这种精神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过程,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也有助于加快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行为养成。激励高尚的网络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框架已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要在观念水平上提升,做到正面引导公开化、教育服务一体化;要在教育水平上提升,做到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资源基地化;要在管理水平上提升,做到网络管理法制化、管理服务人性化、管理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德育分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隐性德育作为完整德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表明隐性德育也是一支重要的德育力量。学校德育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使两者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左联"成员是一群身无长物的知识分子。他们依靠手中的笔谋取生计并影响社会。为了将他们呐喊的声音传递到民众中,他们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同人刊物,并通过各种人脉关系走向公共媒体,同时利用电影、戏剧和工人夜校等形式作为传输思想的管道。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他们开拓出了无处不在的表达空间。与无处不在的表达空间相比,"左联"由于其倾覆既有社会秩序的主张和与中国共产党之间非常明显的联系,使其无法见容于国民政府,这就导致了它的成员不得不活动于地下状态。这样的活动状态使"左联"知识分子无法在上海社会构建起正常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