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后期,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时局,一些仁人志士开始睁眼看世界,积极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黄遵宪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黄遵宪早年深受旧学影响,出使国外以后,他认识到西方的快速发展多得力于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尤其是日本明治维新,逐渐转变了他对西学的认识,开始吸纳西学以改造旧学,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风格,在实践中对晚清的社会政治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对西学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出国前,黄遵宪对西学的理解是朦朦胧胧的;驻外国期间,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入考察西学,更新认识,不断地深入西学的精髓;结束外交生涯到被罢官,他开始将西学应用于变革中国的社会实践中,成为维新派重要的旗帜性人物之一;罢官以后,他依然执着地探索西学在中国社会的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对西学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出国前 ,黄遵宪对西学的理解是朦朦胧胧的 ;驻外国期间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入考察西学 ,更新认识 ,不断地深入西学的精髓 ;结束外交生涯到被罢官 ,他开始将西学应用于变革中国的社会实践中 ,成为维新派重要的旗帜性人物之一 ;罢官以后 ,他依然执着地探索西学在中国社会的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西学中源"说是近代中西文化交锋的派生物,是异质文化接触过程中引发出的一种异常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意识。黄遵宪作为晚清最早一批驻外使节人员,曾几涉重洋,对西方文化有切身的感受与实际的认识,然仍不能摆脱这种奇妙的思维方式,认为不仅西方的自然科学源于中国,西方的政、教亦出于中学。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晚年大力引入西学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遵宪晚年被罢官家居,然而,他仍然积极地传播西学:一方面注视着梁启超办报,极力纠正其办报宗旨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在家乡大力普及新式小学教育,力所能及地进行"开民智"实践。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是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黄遵宪一生付出了极大努力。他极力批判旧文化,以出使国外为契机,逐渐吸纳西方文明。用于中国的维新变法,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并力所能及地付诸社会实践,对晚清的社会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也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7.
"西学墨源"论是黄遵宪的一个重要思想,深刻地折射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晚清士大夫阶层复杂矛盾的文化心态。该思想是在十九世纪末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融西贯中、以西学为真理的情形下提出的。它强烈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自觉心态。它的背后,凸显出民族文化的自尊与自信。只有客观分析,才能追寻"西学墨源"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了解和介绍日本的人。他仰慕日本明治维新式的西化运动,明确提出以"日本为师"的政治主张,并积极推动实施;他对日本的侵略性有一定认识,警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主张加强中日友好往来。黄遵宪的日本观,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国门后,都选择了走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从而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这两场运动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其主要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在学习西方的态度上有明显不同。中国是被动的、消极的,日本则表现的积极、主动;中国所抱定的是“中体西用”的宗旨,而日本则采取“体用兼顾”的原则。日本迅速迈入强国之列,中国则日益衰败。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和结局很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对待和汲取比自己更先进的异域文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根据《岭东日报》所登载的信息,探讨黄遵宪晚年在家乡的兴学活动。在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后,黄遵宪以其资历和声望,成立办学组织,号召地方发展新式教育,为粤东地方发展新学教育起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将驻日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笔而书成<日本国志>,借以抒发他的改革理念.从黄遵宪写作<日本国志>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可以揭示出该书及作者真实的明治维新观.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与黄遵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和黄遵宪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人物。两人不仅私交甚厚,而且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和相近的文化修养。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他们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黄遵宪在维新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对梁启超的影响极大,在赞助鼓舞和规正梁启超的事业上有着很大的力量和功绩。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与他长期的职业外交官经历有密切关系。研究黄遵宪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黄遵宪教育思想的内涵、分析他的教育实践过程及其对区域教育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对研究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展历史,促进区域教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早年东渡日本,是其意识到“新闻纸,启人智慧”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后,黄遵宪迅速投入“以先知先觉为己任,借报纸以启民智”的实践活动,首倡《时务报》,旋又转赴湖南,力佐《湘学报》、《湘报》。黄遵宪在办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切近读者的接受能力、信息适量性原则等思想,不失为是近现代报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集,是在日本任使馆参赞时完成的全面介绍日本的组诗,以诗纪史,综论古今,形式是竹枝词加注,具体内容主要是:概叙了日本从远古到明治维新的历史发展轨迹;介绍了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奇习异俗;描摹了日本的自然风物,吟咏了异国山水情貌;讴歌了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杂事诗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有助于了解异域,打破封闭意识,应充分肯定其功绩。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其浓郁的客家情结对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在理论方面,他力倡“新派诗”,主张“我手写我口”;在诗歌创作上,他继承粤东客家文化传统,有意识地以客家方言入诗,并顺应时代潮流,将新观念融于诗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诗风。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历史观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下,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是社会经济、阶级关系起着急剧变化,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代。他长期担任驻外使馆官员的职务,不辱使命,做了不少有益于我国人民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工作。回国后,他参加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又在湖南协助陈宝箴实施新政,推行维新变法主张。康有为称赞曰:“中国变法,自行省之湖南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倡导诗歌改革,创作了大量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战斗诗篇,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从未中断过,其中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现过两次研究高潮,研究者有中国大陆人,也有台湾、香港人,不少外国学者也参与其间。黄遵宪研究,前50年偏重生平与诗歌;后50年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期望今后的研究在“新”与“深”上下功夫,出版雅俗共赏的《黄遵宪诗选注》。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的咏物诗虽然少,仅40几首,但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分析其咏物诗数量少的原因,论述其咏物诗的创作情况和分类,探讨其对传统咏物诗的继承和创新,从而得出黄遵宪的咏物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发起保儒教活动,提出将儒家改造成西方式宗教(儒教)的主张。这个主张引起时人激烈的争论。黄遵宪以其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的态度提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但他反对把儒学变成有宗教设施、组织、教义和祭祀活动的“儒教”。他认为只有积极吸收西学,合中、西、新、旧之学,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并进而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黄遵宪的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