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时,我发现教科书中反映季节味浓厚的内容与学习时室外的景象错位,老师与学生不能切身体验书中所描绘的景象。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知识和生活经验较  相似文献   

2.
李娟 《云南教育》2023,(4):37-39
<正>生活是一本无字的教材,特别是对儿童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习。杜威指出:“对于儿童,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Logo语言是一门专为儿童设计的计算机语言,它非常适合儿童的特点,能较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使儿童在认知与技能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它本身形象直观,功能强大,能将理性思维可视化,易被儿童接受,但它毕竟是一门计算机语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坚持一切从儿童出发,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启迪思维,体验成就,悄然“花开”。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形成带有个性倾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而能动地学习和认识世界,能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便是如此,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对几种图形的认识,更有对现实生活空间从直观体验到理性分析的经历,更有空间观念和直观思维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肖华军 《学前教育》2023,(10):22-23
<正>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但对孩子来说,数学的学习和感知离不开孩子的兴趣与具体的生活。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最初的思维是动作水平上的思维,也就是通过实际的动作来认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认识在后期将逐渐内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皮亚杰的这一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儿童的数学学习。下面,分享我和孩子一起玩购物游戏的故事,来看看孩子在生活中是怎样学习数学的。  相似文献   

6.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发现”,其实就是儿童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验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再创造”时能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学到学习探索的方法体验成功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董旭花 《山东教育》2004,(36):34-34
如果说上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说是人生路上的第一大转折点,那么升入小学对于儿童来说不亚于前者。这意味着儿童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转折尤其巨大:好像在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任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闪光点     
沈婕 《学前教育》2004,(12):7-7
在引导孩子活动时对孩子说“请你教教我”让我对“尊重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尊重的根本是平等,我们应该把幼儿和自己放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起点上和幼儿一起去学习和发现,不断地检讨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们和成人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把学习的兴趣还给了孩子,是否真正和孩子成了朋友,是否真正地尊重了孩子。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孩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观察行为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儿童来说,他可以通过观察来认识世界,观察力是儿童思维的触角。观察力作为一种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在孩子岁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孩子一旦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能发现别人未注意到的事物,从而进行探究、判断、比较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往往会成为孩子们学习中的“挡路虎”。这是由于儿童的生活经历比较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加之应用题本身事理数理逻辑性较强,因此,孩子在解析有些应用题时常常感到吃力。作为家长应该怎样辅导孩子理解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仅供参考。直观演示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活动必须先接受感性认识,再发展到理性认识,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有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有很多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和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由于远离父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很多问题。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亲友毕竟代替不了父母。他们平日里也就是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孩子的生活,不是过于溺爱,就是放任自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个性比较封闭,性格古怪。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过早地缺失父母亲情,会给其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寄人篱下的生活体验,又会使一部分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甚至造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3.
对于儿童来说,正确认识自我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这个“别人”主要指孩子心目中最权威的人、最亲近的人,比如:老师、父母、好友等等。由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稳定,因而,“别人”的正确评价,对于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强烈的暗示、引导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呢?本刊特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给读者朋友做指导:  相似文献   

14.
胡婷雯 《时代教育》2007,(8Z):101-101,102
1背景介绍 “面积”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确定的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体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面积单位的认识与简单换算、面积公式的发现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而“面积”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此,体验、经历和设计一些有关面积的实践活动是面积学习的首要目标。练习课的内容设计也就针对这些知识点展开,练习量也根据学生的情况相应增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魏延丰 《河北教育》2006,(11):22-23
“情境教学”是“情”与“境”的有机融合,良好的情境通过创造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和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师生的双边交流中体验美感,陶冶品行。设置情境、表演情境及再现情境的教学“三段论”模式一脉相承,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符合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为孩子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成功的基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四只小蚂蚁”音乐活动的教学设计,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针对孩子好动、好玩、好奇的学习特点,运用电子白板多种功能解决了活动中的重难点,给孩子丰富直观的听觉、视觉效果,突出了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也有效地吸引了孩子的有意注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并能够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一种自由、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玩”中认识、体验和创造音乐。  相似文献   

17.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而学生的思维又离不开实践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像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果实现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良性对话,学生就会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培养。因此要在“读”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师的强加体验转变为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夏华  隋萍 《山东教育》2011,(11):46-4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相对社会这个大课堂来说,课堂生活在时间上是短暂的,在内容上是狭窄的,要让学生对这个世界体验得深刻,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学生只有在课前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获得初步的感悟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王欢 《家教世界》2022,(21):27-28
<正>对于儿童来说,生活原本就是流畅的、自然的,儿童是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学习、发展与成长的。“户外学习“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活动内容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些,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作为一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幼儿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依托课程建设,实现“和孩子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