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形容词+动态助词‘了’”结构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结构,对于形容词能不能带动态助词、带上动态助词后词性有无变化的观点,还存在着很大分歧。以“形容词+动态词‘了’”结构为分析目标,将这个结构化为五种类型进行分别讨论,从语义语法语用功能上探讨其特点,并同动词带动态助词“了”进行平行比较,得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当今语法学界对于“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的看法不一,但不同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可从中找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宿松方言有一种由形容词后缀“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A(B着”,这种状态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状态补语,带结构助词“里”后可作定语。这种状态形容词后缀来源于表实现的动态助词“着”。  相似文献   

4.
双峰方言的形容词生动形式共有20余种,部分形式可能为双峰方言所独有。在双峰方言中,形容词生动形式主要充当谓语、定语、状语与补语,有的还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充当定语,形容词生动形式不带助词或带助词"咯";充当状语,不带助词或带助词"搞"、"唧";充当谓语与补语,不带助词或带助词"咯"、"唧"。带助词"唧",形容词生动形式通常带褒义;不带助词或带"咯"往往表中性或贬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后带形容词和后带动词否定式的“个”字结构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个”在两个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量词、助词)。并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个”由量词用法扩展到助词用法的过程与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东干语、汉语乌鲁木齐方言中,助词"下"可以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已成事实"的体貌意义.也可以用于形容词后,多见于"形+下+哩"、"形+下+底"的结构中表示动态结果的静态持续.  相似文献   

7.
南安话中有动态助词“着”[tio?0]/[tio?24]、“了”[liau55]、“去”[k‘щ?5]/[k‘щ?0]等。这三个动态助词都已经派生出了结构助词的用法。文章根据当代南安方言口语,描写了这三个兼类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不能带动态助词"过",但是有些又可以带,只是比较少而已.我们从意义方面着手,结合句法,语用等方面,运用观察法与"假设-求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类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把"字句中动词带动态助词"过"的前提条件是动词后要出现语义指向宾语的补语.在此前提下,不同情况带"过"的合理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主语出现与否:出现>不出现;语气:表示遍指的否定句或疑问句>否定句或疑问句>肯定句.  相似文献   

9.
河南舞叶话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中原官话,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助词"哩"[·li],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它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文章以舞叶话为例,说明中原官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字出现在单音节形容词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对于这种"有"字的词性,文章否定了传统的词缀说和助词说,而将其定性为动词,认为"有"是表存在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方言中有一个分布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用法比较复杂,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中的"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12.
阳新方言中的"得"有动词、介词和助词等十几种用法.其中表进行或持续的助词"得"有两种情况:一是"动+得+来/去"结构中的动态助词"得",文中暂称其为"得1";一是句末助词"得",文中暂称作"得2",本文主要分析了"得1"和"得2"的意义与用法,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着"和"呢"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刘春卉 《天中学刊》2001,16(1):86-89
"的"是现代汉语中最活跃的虚词,因它而引起的歧义现象复杂多样,如施事主语与普通定语混同;粘着性定中结构与一般定中结构混同;"的"的隐现不当;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同形同现;动态助词"的"与结构助词"的"同形同现.  相似文献   

14.
状中结构中"地"字的隐现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两级词汇中的192个常用形容词在充当状语时de字的隐现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对特征标注过的250万字的本族人语料中的统计结果显示,73.9%的状中结构不带de,26.1%的带de.考察结果表明,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时de字的隐现和句法因素存在密切联系:状中结构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对de的隐现的影响;谓语中心词的构成;形容词的词频对d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湖北巴东方言中,"到"除了做动词以外,还可以做形容词、量词、介词和动态助词。其中介词、动态助词是语法化的结果。在对巴东方言"到"的多功能性进行详细描写的基础上,可重构巴东方言中"到"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佳 《现代语文》2006,(4):72-74
本文在对形容词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语义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将形容词重叠式的特殊语义因素及语用价值贯穿其间,分析了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的语义特征、语表形式及语用价值,并侧重以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为主线,将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与形容词基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从语表形式、语义指向及语值上表度量的程度进行了比较,并尝试分析此种结构中如动态及已然等模态语义和型式语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方言动词体貌的各种格式都是通过动词与动态助词(包括一些词义已经虚化的动词)进行组合而构成的.本文主要讲解贵阳方言动态助词"下[xa31]"与普通话中"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必得带"着",不能带零后缀.在这些词汇性组合中,"着"不是表示动态的助词,而是做该词的后缀."着"是构成动词、介词以及代词的后缀.为了便于读者掌握这类词,词典的编写应该把带"着"的词汇性组合单立为词条,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现行有关教材和论著中,将位于句首的虚词"夫"定位为发语词(或称语气词、句首助词等).这样做似乎简洁明了,却把问题简单化了.实际上,句首之"夫"有两种:一种后面紧跟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另一种紧跟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二者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杨柳 《华章》2011,(12)
本文主要讨论"得"虚化为结构助词后引介补语."得"是补语的标志,但不是所有补语都需要"得"字引介.本文主要就"得"字引介补语时无论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都带"得"的形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