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形意拳郭云深讲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宋宝贵 《精武》2007,(1):18-18
作为中华武术四大名拳中形意拳的一支,宋氏形意拳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了。宋氏形意拳创始人宋世荣、宋世德兄弟自幼聪明好学,喜读书,涉猎诸子百家,多才多艺。读书之余,常习练家传少林拳和家藏《易筋  相似文献   

3.
李瑞林 《精武》2006,(11):56-56
“闪电手”张占魁,1865年出生于河北河间后鸿雁村,幼年务农,好习武,曾跟王姓拳师学习过少林拳术,武艺精湛。后来,张占魁在刘奇兰悉心指点下,武技过人,进步神速。张占魁和李存义脾气相投,都好惩恶扬善,打抱不平,百姓称他们二人是“河北门神”。1881年,张占魁因打抱不平,与天津的地霸动武,恼怒中出手挫伤多人,受到官府通缉,后经说情得以保释,并被举荐到八卦掌始祖董海川面前。当时董海川已经身衰,他便随程廷华学习八  相似文献   

4.
形意拳     
形意拳讲究“像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1856年后,李飞羽始以“形意拳”为名,在山西、河北等地传播该系拳技。该拳借鉴禽戏增益拳术;采用“五行学说”论述拳术运动规律;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十二形拳”  相似文献   

5.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史上一门古老的传统拳术,长于搏击,吸取了各种动物特长,如模仿猴的轻灵、虎的勇猛、燕的敏捷、蛇的柔韧、熊的笨拙、鸡的跳纵、龙的吞吐,对速度、灵活、灵敏、柔韧各有不同的侧重,因  相似文献   

6.
李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直隶深县人。经商于山西太谷,喜拳术。闻县境有戴龙邦先生者,善形意拳,往访焉。觌面一见,言谈举止,均甚文雅,不似长武术者。心异之,辞去。他日,倩人介绍,拜为门下。时先生年三十七岁也。自受教后,昼夜练习。二年之久,所学者仅五行拳之一行,即劈拳。并半蹚连环拳耳。虽所学无多,而心中并不请益,诚心学练,日不间断。是年,龙邦先生之母八  相似文献   

7.
8.
李瑞林 《精武》2006,(12):55-55
李存义(1847~1921年),河北深州人,字忠元,幼年家贫,少年时帮人赶车,后拜在形意拳第二代宗师刘奇兰门下,习武学艺九年,随师走南闯北,切磋武艺,所向无敌,家乡父老赞他是“河北门神”,武林人称他是“北侠单刀李”。  相似文献   

9.
车星辰 《武当》2008,(2):23-25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形意拳,是我国众多武术门派中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优秀拳种,与太极、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名拳。形意拳最早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它扎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到传统文化的极深影响。在拳理拳法、功法技法、演练方法、套路编排、武德修养以及养生技击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又因本身所具的独特运动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所以愈来愈受到海内外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11.
形意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上好拳法,要想练好它,首先就必须练好它的基本功,而形意拳的基本功就是站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桩功三体式,(又名三才式、鹰捉式)。 桩功三体式即两腿前后弯曲,前腿屈30°左右,后腿约屈70°左右,俗话说前三后七。左脚在前成小写一字型、后脚为右脚成大写的一字型、前后组成类似丁字步型,但又不是丁字步,两腿和胯要有夹剪的劲,类似于剪刀的力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意拳的鸡腿步,亦是三体式桩功。  相似文献   

12.
本人自幼酷爱武术,从八岁开始学习长拳,到不惑之年开始练习形意拳,二十多年从未间断。说起练拳体会,首先是练功场地要清静,不要有杂音干扰;其次空气要清新流通,气在体内运行才能通畅,内气才能沉入下丹田,脚才会有根基。拳谱日:心定神宁,神宁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练形意拳还必须严格按照形意拳谱‘六合要  相似文献   

13.
宋氏形意拳,是神拳李洛能之名徒宋世荣、宋世德昆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易筋》、《洗髓》二经和《内功四经》而创传的一门独特武功,也是弟兄俩一生的心血结晶。宋氏形意拳内功精专,发劲独特,以其瞬间骤然发出鼓荡震颤的弹性爆炸力——抖绝劲而明显有别于他派形意拳。  相似文献   

14.
张永建 《精武》2008,(6):36-37
我上大学时,在武术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介绍郭云深行侠仗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才知道形意这一传统拳术,也知道了它的厉害。我马马虎虎地选修了一学期的形意拳,所以对形意拳有一些了解。多年后的一本书,又把我带上了习练形意拳之路,以下是我学习唐传形意的一些见闻。  相似文献   

15.
王志强 《武当》2005,(9):23-23
凡喜好形意拳的武术界同好们都知道,形意拳的功夫分为三步:即“刚(明)”“柔(暗)”和“化”劲。那么,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既然形意拳是拳,当然就要在实战技法上去寻根问源,通过演练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先生很早就明确指出,形意拳在运用中,疾用骤发则为刚(明)劲,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功夫;缓动遂发的为柔(暗)劲,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发的为化劲, 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宋氏形意拳内功精专,发劲独特,以其瞬间骤然发出鼓荡震颤的弹性爆炸力——抖绝劲而明显有别于他派形意拳。  相似文献   

17.
李宏  王志强 《武当》2004,(8):25-27
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日:“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8.
武之魂 《武当》2014,(5):26-28
“粘黏拧裹”是形意拳术的粘黏连随、拧裹钻翻的俗称。是形意拳术的重要标志,属基本技能之一。形意前辈常讲“黏得上,吃得住”就是胜利,就是指粘黏拧裹之技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形意拳三体式要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2):53-53
三体式,桩功修炼之法。始于郭维翰先师,李洛能行意拳发扬之。今之山西,河北二派形意拳之三体式,各有独到,然非繁琐而无头绪,即简约而不兼备,且囿于天、地、人三才旧说,陈列愈多,而习者愈困惑,皆非古人原意。吾师尝云:三体式乃三节、三法(手、足、身)之条目,七拳之纲领,盘根之捷要,而兼为养气,炼气成大丹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凌召 《武当》2009,(5):25-26
《神运经》是山西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所传《内功四经》中的一篇武学典经。此乃承接《内功经》、《纳卦经》之后,对形意拳之理论要诀做出进一步阐述的经文,其义深邃,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