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所著《围城》中蕴含深刻哲理。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城外还是城内之人都会面临各自的围城困境。然而,人生重要的从来不是誓要达成某项目标的突围,而是要在困顿的围城中,找到生命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是钱钟书先生所著《围城》中描写的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钱钟书先生以一个学者的角度冷眼看尽世间知识分子群像,揭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知识分子责任缺失和文化劣根性带来的时代悲剧,发人深省。本文对《围城》中知识分子的传统与现代内涵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堪称是一座神秘莫测、气象万千的“城堡”,是一座魔镜式的艺术宫殿。自初版问世以来,有许多艺术探险家都企图进入其中领略其无穷奥秘,但多因不得要领而难登堂入室,令人遗憾地阻隔在《围城》之外。《围城》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笔者以为:《围城》的魅力皆在“围城”二字上。“围城”是作品的通贯大喻,是寓言,又是预言。钱钟书在《围城》中创造了独特的“围城意象”,构筑起艺术的“围城世界”,塑造了现代“围城人”,从哲学意义上,对整个人类情境和心态进行了形象概括和艺术把握,对人生价值命运作了深层探索,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困境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正因为如此,《围城》才以其诱人魅力超越时空地吸引着读者,又以其深厚隽永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围城》的魅力皆在“围城”二字。“围城”是作品的通贯大喻,是寓言,又是预言。钱钟书赋予了“围城”以深刻的哲学意蕴,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困境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6.
《围城》是一部富有内涵的杰作。笔者从钱钟书对《围城》中的女性的态度入手,比较有关唐晓芙的外貌描写和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描写,不仅发现了唐晓芙的原型就是杨绛,而且指出这个女性是小说中唯一不受围城约束的人物形象,因此钱钟书在给小说增加一些亮色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围城"某种程度的解构。  相似文献   

7.
赵春敏 《教学随笔》2016,(5):146-146
关于《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最好的著作,在其中,他塑造了方鸿渐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其中,包含了浓厚的讽刺意味,增加了这部作品的研究价值。对于本文,集中精力描写了《围城》中很多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给读者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最好的著作,在其中,他塑造了方鸿渐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其中,包含了浓厚的讽刺意味,增加了这部作品的研究价值。对于本文,集中精力描写了《围城》中很多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给读者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创作与1946年,是一部具有浓厚幽默讽刺意味的小说,自从问世以来,就因幽默讽刺的语言享誉世界文坛。《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为主线讽刺了社会生活,进一步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展现出不做作、自然的讽刺痕迹,文中所包含的各种多样灵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钱钟书先生高超的技艺。所以,读者能够在《围城》这部作品中探究出钱钟书先生所具有的独特讽刺幽默艺术。基于此,主要分析《围城》比喻手法中所具备的讽刺特征,探究具有幽默讽刺效果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总结出小说中三方面幽默讽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作品以其精细刻画"士林世相"的高超绝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不可忽略的是,作品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也是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本文拟通过《围城》中知识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虽时时努力,种种尝试,终究难以挣脱世俗的藩篱,突破重重包裹的生存"围城"和精神"围城"的人生形态,从而展现当时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女性解放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并对女性的婚恋观及女性婚恋出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闲中读黄裳先生的《榆下说书》,见其中披露了钱钟书于1980年初春写给黄裳的一封信。信中有“弟老而无成,壮已多悔,于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讳莫如深”云云,是就其“少作”而谈的。又查《〈围城〉日译本序》见钱老先生更其明确地把《围城》一书,“只看成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遂大觉有趣。还想起钱钟书先生在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对《围城》的“不很满意”,这就让我开始不停地琢磨一个问题:钱钟书之不满意《围城》,究竟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娄春芳 《生活教育》2015,(6):124-12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经典小说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讽刺小说史上的一部巨著。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围城》的语言,尤其是辞格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辞格的研究最为突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围城》中单个辞格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另一部分为从总体上分析《围城》语言。本文选取《围城》中的人物描写作为切入点,对《围城》中辞格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著名长篇《围城》一书中,贯通中西的新譬妙喻共计700多个,形成钱钟书艺术风格一大特色。文章就书中的比喻从艺术功能、修辞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高度评价钱先生在运用比喻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杰出贡献。真可以说,如果没有“围城”的比喻,就不会有《围城》杰作,如果没有那许许多多机趣横生的妙喻,也很难作出“新《儒林外史》”的断语。  相似文献   

15.
钱定平先生的《破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是一部为读者阅读钱钟书《围城》等小说“排解疑惑”的著作,介绍了钱钟书《围城》等小说中的“哲人学者、古人洋人,或者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吉光片羽”,语言幽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围城》这部杰出的讽刺小说自它诞生以来 ,就受到读者和批评家的强烈关注 ,“围城”在今天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 ,而对《围城》这部小说的主题意蕴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钱钟书先生的另两部学术巨著———《管锥编》和《谈艺录》里借来两个语词对“围城”进行拆解 ,试图说明《围城》揭示的是人类面临着这样的一种生存困境 :城外的人急切地盼望 ,以求达到“企慕”的圆满 ;城内的人在期待以后而又产生失望、怨望 ,在痛苦中重新驰骋他们的期望———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无尽期的追求、奋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详细统计和分析了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中所使用的500多处比喻,运用语境理论,指出其中有80多个比喻的使用是不恰当的。通过对部分典型比喻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不恰当的具体表现是比喻的俗化、雅化和泛化倾向,阐明了这些比喻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进一步剖析了比喻俗化、雅化和泛化的深层原因;钱钟书先生的类化意识。从而消解了笼罩在《围城》比喻上的神秘面纱,还《围城》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斯丹 《文教资料》2013,(2):10-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并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钱钟书以其渊博的学识、精妙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造就了《围城》独特的语言艺术。小说中集比喻、讽刺、幽默等多种修辞手法于一体,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一块瑰宝。本文以法文版《围城》的第一章为例,从修辞和法汉对照的角度,鉴赏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9.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品,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尤其是英译《围城》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在翻译过程中,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翻译者往往忽略了翻译的功能研究,使得目标读者难以真正享受作品的内涵。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利用功能翻译理论对《围城》英译版本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故居     
钱钟书(1910-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及中西文化的研究,其主要著述有《围城》《管锥篇》((谈艺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