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海鸽在《中国式离婚》中塑造了林母、林小枫、肖莉、娟子四位女性形象,通过她们对各自婚姻所持的不同的态度来展现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婚姻状况及各自所面临的危机.从林母对传统爱情的坚守到林小枫在现代爱情中的自我迷失,再到娟子对唯美爱情的追求以及肖莉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以她们为一个缩影,谈谈伴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女性刻板印象和传统角色定型:家务劳动仍被视为女人的天职。家务劳动依然被排除在“工作”之外,剧中的女性体验到的是“他者”,而不是“自我”。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离婚>被人们称为现代版<围城>.小说通过三个半家庭的故事放大了现代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痛苦,展开社会大众对婚姻的容忍、信任、理解、责任的关注,探访中国家庭潜在的生活冲突与内心需求,揭示了当今一代甚至几代人面临的现实婚姻状态,平凡中透露出代表性.<中国式离婚>与大众一起思考婚姻生活形态以及价值观的调整与理性认识力,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并对女性的婚恋观及女性婚恋出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帮助》是作者凯瑟琳·斯托基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依旧深受黑人奴隶制阴影笼罩的社会现象。该书一经问世就收获了极大的赞誉和广泛的好评。本文将结合《帮助》中的内容具体分析和研究在种族隔离与种族歧视背景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婚姻家庭中女性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男女平等意识使她们努力伸张独立自主的声音,而传统的性别差异思想又无时不在地渗透在她们实现自身解放的行动中。《中国式离婚》与《新结婚时代》两部婚姻剧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当今女性构建独立话语时所遭遇的艰难。  相似文献   

7.
王海鸰的小说《中国武离婚》,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解体过程,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武离婚故事,也“全景武”地浓缩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婚姻状况。这部小说蕴涵丰富,从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分析和女性主义三种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可以获得看似不同而根本上则存在深刻关联的启示,也更能令人感悟文本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作为志人小说的《世说新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本文以《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着重解读她们身上所蕴含的独特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9.
王海钨的小说《中国式离婚》,探讨了当下社会中的婚姻危机问题,文章通过客观分析,揭示出了文本背后潜存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家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和美国作家J·R·沃勒《廊桥遗梦》,都是中外不同时期对婚外情和女性中年人心理情感的探讨,在面对中年生活的危机中,世界各地的作家都将手中的笔锁在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女性身上,《中国式离婚》里的林小枫、《廊桥遗梦》里的弗朗西斯卡就是这种中西文化对比中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离婚制度的发展看女性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婚制度作为人类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我国先后经历了古代男性的专权离婚、近代的限制离婚和现代的自由离婚三个阶段,各个时期的离婚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文化制度的产物.从不同时代离婚制度的历史发展中,可以发现女性平等的离婚权利的获得经历了较为漫长和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映射出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及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4.
增加离婚成本能否降低离婚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离婚现象越来越多并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增加离婚成本能否降低离婚率?第一,离婚率的上升作为婚姻家庭整体变动的一个构成,其背后有各种复杂诱因;第二,增加离婚成本只是在婚姻程序上进行修修补补,虽可阻止部分冲动性离婚,但由于冲动性离婚在所有离婚类型中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对改变离婚率升高的现状作用不大。此外,我们不能盲目借鉴欧美国家高离婚成本的做法,因为欧美国家离婚的困难与婚姻家庭的发展状态相一致,并且伴随着一些能够缓解离婚压力的社会机制;第三,离婚并不完全对社会有害,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离婚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解决离婚率上升的问题从长远看可以诉诸于家庭的价值回归,从应急角度看可以不断推广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相对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分实象、比象、兴象三类,又以兴象为主,其中季节、水及花草树木等物象所占比重较大。实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比象在小说中的各类功能虽得到初步把握,但有待进一步拓展。物象的运用,明显地影响到女作家群小说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7.
崇尚儒教的朝鲜朝,其日常伦理意识也同样作用于男性,特别是两班士大夫们。他们往往将对女色的渴望隐藏于内心,以示自己儒士之风范。朝鲜后期的汉文小说中出现了泼辣狡诘、率性大胆的女性形象——如幼妓玉香兰(《钟玉传》)、妓女乌有兰(《乌有兰传》)。她们极尽所能,施展性魅力。撕破了伪道学的不近女色的假面具,将这些士大夫的真面目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18.
谚语常被称为“日常经验的女儿”。它来自生活 ,反映生活 ,是生活的提炼 ,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的汉英谚语展示了各种女性形象 ,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女性形象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离婚问题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对婚姻问题的研究历来爱到中国学者们的重视。80年代后连年上升的离婚率及其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更使中国离婚问题研究日益活跃。目前,对于当代中国离婚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多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来研究,还有待于开拓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