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羌族体育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更深层次的挖掘传承发展羌族体育文化对繁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又因,羌族居住的岷山一带是古蜀文明和西南藏羌彝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此保护好羌族文化,也是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根。保护羌族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羌族传统体育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羌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对羌族传统体育的介绍,及对羌族传统军事文化、宗教文化、风俗礼仪及传统游戏的传承的阐述,说明了羌族传统体育在羌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羌族传统体育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羌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卫民 《收藏界》2014,(9):58-61
上古中国,从图腾崇拜角度看,主要分为西北华夏龙族和东南东夷鸟族。从炎、黄之战,到秦灭六国,龙族与鸟族一直处于融合过程中。汉代,这个过程在中原基本完成,青龙、朱雀同为四灵,龙逐渐演变为皇权的象征,鸟固定为凤凰,成为皇权的配角,(可能因为胜利者是龙族的黄帝和秦吧)。但是,这个过程在西南边陲的四川、云南一直没有完成,神秘、浪漫的鸟崇拜一直延续。川滇文化有许多差异,但从鸟文化类型上讲,却有相似之处,本文仅从鸟崇拜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川滇鸟文化的特点。1.历史悠久。川滇文化中的鸟崇拜源远流长,从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古滇国直到近现代,其间虽有兴衰,但一直绵绵不绝。图1是古蜀三星堆的鸟形器柄,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古蜀国的鱼凫(四川俗称水龙鸹)崇拜。  相似文献   

4.
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老的羌族创造了别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在华夏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生产劳动、宗教文化以及军事斗争等研究羌族体育的起源,反思羌族体育的发展现状:对待羌族体育,既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既有发展模式,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内涵建设,挖掘传统体育项目,增加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实效性.既能让参与者在身体练习中感受到深厚的民族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又能让当地民众从中获得经济效益,提升身心健康,实现民族体育以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历史文献资料与考古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影响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主要因素、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的分类和特征等问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全面发展和兴盛与衰落等几个主要阶段,是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源泉.影响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与自然环境、民族政治制度与组织形式、民族经济和生存方式、民族周边形势、文化认同和民族心理、民族政策、民俗与宗教信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的类型主要有生产实践类、宗教祭祀礼仪类、军事训练类、民俗节日庆典类和其他游戏娱乐类;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民族性、时空性、传承性、尚武性和社会性等几个方面.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在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代围棋运动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棋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发展充分体现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文化魅力。对古代围棋运动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概述了古代围棋运动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从有利于提高古代人民的生活质量、古代人民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等4个方面对古代围棋运动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丰富和发展围棋运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并结合田野考察法,以文化人类学和社会表征理论为依托,阐释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表征的意义。研究认为: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具有“三征并存”的功能结构和“三化并行”的功能价值。通过对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表征的研究,对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深层次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在中国古代哲学、古典美学、传统伦理学和医学等多种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校武术文化传播工作的效果影响着武术事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武术文化内涵的分析,对武术教学过程中如何传授武术所拥有的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永胜 《收藏》2007,(3):102-103
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斗争形式。战争的幽灵弥漫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甚至在古代滇国的青铜器上也装饰有反映战争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高雪 《收藏》2013,(5):68-73
吉林地处中国的东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这里的历史文化与中原古代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骨肉联系。历史上的肃慎、东胡、扶余、沃沮、鲜卑、(?)鞨、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洲等许多兄弟民族既接受了中原文化影响,又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集中介绍吉林出土和馆藏的一批辽金陶瓷。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最原始、最生动的文化印记。作为壮族原生态民族文化标志之一的“打榔舞”,由壮族人民劳作之余的一种简单的自娱性舞蹈,发展到现在成为广西天等远近闻名、能够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文化熏陶、社会反响的文化品牌,其发展之路是一个文化品牌的建设之路,也是一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活态保护之路,更是一个文化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互动双赢之路。它的良好发展对于当前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自我突破、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如何促进民族文化建设、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也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现代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汹涌浪潮冲击之下,其发展陷入了困境,因此自觉地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现代化的调适与转换,是新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文章借鉴文化的流动规律来探讨一下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古代、近代、现代的传播历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的传播历史久远,但传播成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政策影响下,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向世界提出中国的文化新方案、思想新方案。东盟地区的华人数量优势、地缘和殖民影响、“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播提供了土壤。同时,武术文化的纷繁性、东盟地区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传播方式重技术轻文化等也对武术文化的传播造成了阻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策略: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应当在文化层面“自上而下”传播;把握文化融合的底线;与中医结合探索对外传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1.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1)源于生产劳动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人类社会形态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交融、定性的过程。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数起源于古代羌族的生产生活,并常在生产生活中加以发展完善。以畜牧业为主的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传统体育大多离不开马匹,其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孕育了射箭、赛马、赛牦牛、骑马点火枪、绳索套马、赛骆驼、刁羊等许多骑术项目,这些民族的传统体育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放牧所需要的技能技巧;农牧区民族的赛牦牛、腰带拔河、蹬棍、…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考古等方法,分析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教育训练、管理、竞赛、传承与交融等问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教育训练存在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其训练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至南北朝时出现了专业运动团队,从元代开始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北方少数民族在借鉴汉族做法的同时,也制定了适合本民族体育竞赛的规则。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民俗、军事活动、宗教活动等途径传承,其交融主要受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具有互补性、民族心理感情和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依附等因素影响;广泛的民族分布和各异的民俗风情、民族纷争与融合以及稳定的政治局面是交融的基础;交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体育文化的认同性和排他性、借鉴性与创新性、运动项目由生存技能性与军事实用性向娱乐消遣和健身性转变,具有专业化与大众化的互动性、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在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地震后亟待重建的羌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文化重构理论为理论依托,从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分析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问题以及面临的活动项目消亡与活动体系再构、文化同质化与民族文化独立性、传承主体意识的缺位与重塑、现代转型与文化生态保持、“他救”与“自强”等需要抉择的问题,最终从发掘整理、保护机制、传承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定位五个方面确定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取向.  相似文献   

18.
华熹 《集邮博览》2008,(1):44-45
晋宁县地处滇池南岸,今为昆明市辖县。战国时,楚将庄硚入滇,以晋宁为中心,建立古滇国。云南简称"滇",即源于此。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封常羌为"滇王",置益州郡。滇国都治和益州郡治均设于晋宁,汉称"滇池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于东部置晋宁县(晋宁县名从此始),属昆州:于西部置望水县。宋大理国时为阳城堡部和巨桥部;元代改为晋宁州和昆阳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晋宁县和昆阳县。  相似文献   

19.
贺兰山岩画中的原始体育文化是宁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与贺兰山地区各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这里曾是游牧狩猎文化的故乡与乐园,又是中原农耕文化的主要传播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所形成的文化特征,构成和孕育了贺兰山特有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微文化传播时代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研究,并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的困境,结果显示:我国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断层、传播力度受阻及发展不均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过度商业化的冲击,提出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题材,制作微电影、微视频进行推广;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资源,创新传播新形式;建构监测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传播质量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