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已于本月2日、3日和4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5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这三项殊荣。  相似文献   

2.
谷第 《百科知识》2012,(23):4-6
我们的身体由难以计数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指挥人类眼、耳、鼻、舌、身的复杂任务呢?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天线——"G蛋白耦联受体"。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1901~2000年科技类诺贝尔奖的定性聚类,揭示出获奖项目主要分布在科学发现、理论创新、技术发明和方法创新、人工物质等方面,为以诺贝尔奖为目标的科研选题和立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苑 《今日科苑》2006,(11):12-14
10月2日,2006年度诺贝尔奖评选活动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随后3天里陆续揭晓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主。至此,诺奖的三项科学大奖尘埃落定,美国科学家包揽所有奖项。今年的诺奖展示了哪些最新科学成就,各奖项得主又有何感想,本报对本届诺贝尔科学奖进行了一个全面盘点。  相似文献   

6.
周濂 《科教文汇》2005,(11):4-8
2005年10月5日凌晨5点30分.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尚在梦乡的60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施罗克。事后施罗克回忆说.那一刻,他没有丝毫被搅扰清梦的愤怒,相反.他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丝奇妙的想法”。因为就在此前的两天,从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传来消息,万众瞩目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0,(11):31-31
10月初,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均已尘埃落定,被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6名科学家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8.
由于发现了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2004年10月4日,美国的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被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诺贝尔奖评委会授予20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的基本理由长期以来,嗅觉一直是我们意识中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人能够识别和记忆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本原理一直不被理解。不过,20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在一系列的前沿性研究中,证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些研究发现了一个大的基因家族,由约1000个不同的基因组成(占我们基因总数的3%),后者产生了相同数量的嗅觉受体类型,这些受…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现年58岁的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现年57岁的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I1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和法国科学家朱尔·霍夫曼,以表彰“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化学奖授予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其在晶体学研究中的突破”。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出生于美国而拥有美、澳双重国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以表彰“他们因超新星的研究而对宇宙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10月4日至6日,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揭晓。英国剑桥大学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而荣获  相似文献   

12.
揭开神秘病毒的面纱 三名欧洲科学家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个美国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即一种沉默基因和调控遗传信息流的重要机制。RNAi(RNA干扰)技术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研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4.
悦图     
《今日科苑》2015,(12):22-23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行。身着一袭紫色礼服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瑞典国国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奖章。  相似文献   

15.
一百多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能说没有改善.但是,她们在科学界的状况可以乐观吗? 因为居里夫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使世人趋向于高估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低估了女性在科学界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刘石磊 《今日科苑》2012,(20):76-77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至此,2010年诺贝尔三项自然科学奖项已颁发完毕。今天,我们抛开自然科学研究的晦涩艰深,来看看这些大奖背后有哪些有趣的"小事"。大奖项小错误严谨的科学家也会犯"小错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名科学家分享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公报发出后不久,曼彻斯特大学新闻官苏珊娜·罗斯就向媒体透露,公报中显示安德烈·海姆是教授,  相似文献   

17.
18.
寰宇 《今日科苑》2012,(2):58-60
1、利塞·迈特纳:发现核子分裂,却与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擦肩而过1907年,受过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迈特纳(左)开始与德国化学家奥托·亨(OttoHahn)(右)合作进行研究。他们一起合作了30年,直到1938年,迈特纳因为是奥地利犹太人而被驱逐出纳粹德国。迈特纳移居到了瑞典,仍然通过邮件和亨继续合作。她的自传和两位科学家来往的邮件显示,是迈特纳指导亨实验,并且最终发现了核子分裂。  相似文献   

19.
云舒 《今日科苑》2005,(11):18-20
倍受全世界人民为之瞩目的2005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评选已揭晓。这些自然科学家以超凡的智慧,呕心沥血地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的科研成果既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也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篷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钟龙 《知识窗》2007,(12):38-39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2007年10月份陆续发布新闻公告,宣布了2007年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名单。10月8日首先公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9日和10日分别公布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奖者.12日公布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5日公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依照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