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下的海外华文文学,以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为主体,属于外国文学范畴,而不是中国文学范畴。只有对世界华文文学进行认真的研究,对各国华文文学及其所在国的历史与现实"语境"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才有可能逐步建立编写汉语文学史应有的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欧洲各国华人数目在大量增加,华侨社会的结构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分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有爱好文学、以写作为专职的,因此欧洲的华文文学,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于1991年3月在巴黎成立,如今的欧洲华文文学,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前景一片光明。"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成立于1992年,今天的整个世界之上,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华文作家,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都有完整的中华文化背景。再就是因为长居国外,多少受到一些住在国文化特色的熏陶。他们具有一种揉和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质,他们更习惯以这两种特质的混合观点来看人生,看世界。海外华文文学代表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对内,也就是对我们中华文化本身的。其二是对外,也就是对全个世界,对人类文化整体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属性意识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内容包括三方而(1)文化属性概念辨析;(2)东南亚华文文学学者的文学属性论述;(3)文化属性概念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上的应用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文学》一度成为传播“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阵地,从1990年代中期前以“主旋律化”的香港文学为传播重心到1990年代中期后以“艺术性准则”来取舍相关文本,都体现了期刊鲜明的地方意识形态导向对文学传播的制约。传播语境对于文学传播的这种决定性影响,使得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中,“差异的成分”被过滤稀释,“他者”成为了“自我”的影子。《特区文学》中“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始终是特区文学的和谐分子。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2日-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就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华文教育与文化传媒、华文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华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本次研讨会及其成果对印尼乃至国内外整个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将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洋华文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选题新颖性、研究结构的系统性、占有资料的翔实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四个方面,分析马峰关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华文女作家小说创作的论述,认为马峰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华文女作家小说比较研究》是我国女性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文化的二元出发,形成和谐相生的"第三元"文化格局,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是考察这一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维.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深层次上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海外华文作家"新老"交接中的世代沟通,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引起的海外华文文学格局的深层次调整,汉语在文化流徙传播中的丰富发展,都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超越东、西二元而指向"第三元"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佛典翻译文学和民间文学都具有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佛典翻译文学虽然不能全部作为民间文学看待,可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用民间文学材料附会加工而成的,如“佛传”、“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中的许多作品,可看作柒上宗教色彩的民间文学。佛典翻译文学与民间文学互相渗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集视觉、听觉和意义于一体的特点,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形象生动、高雅益智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汉字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各国文字和文学相比较所独有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3.
《华文文学》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期刊,对马华文学的引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华文文学》对马华文学作品的刊载,为中国大陆对马华文学的接受与熟悉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可供参考阅读的文本;后期对马华文学研究类文章的刊载,对马华文学研究的进步与成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马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14.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与马华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接受到当下马华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中国大陆文学和作为中国大陆文学支流的台港文学)的吸收与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的。从“五四”新文学对马来亚的影响、马华文学的艰难求存与当下马华文坛新变三个角度考察,从近一个世纪的马华与中国现代文学交流的过程,可以寻找出两地文学的文化交流模式.勾勒出马华文学在中国性与本土性之间互为勾联与纠葛的文学脉络和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经济全球化会给世界文化格局,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与影响。事实上在五、六年前,有的学人已在预言乃至迎接文化的全球化了。在他们那里,“文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西方化,就是销融民族性。即使我认为这种喜迓之心未免过早,未免冒进,但我还是佩服他们的敏锐,只是我对他们的“世界主义”的学理并不敢认同罢了。我们确实需要注意并研究经济全球化影响文化的问题,这种影响必然会发生,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也确实需要好好地来探讨一下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开放而非保守的更非“防卫性”的课题,所以它必然与研究经济全球化在文化上发生这样那样影响的问题有所关联。这两种探讨看似“对立”,却有深刻的联系。外来影响与传统继承的深刻联系也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这样或类似这样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观课题。  相似文献   

17.
按照学科分类,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二级学科”。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是这个二级学科里面的两个不同方向,其学科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时间限度(发生学)问题;二是学科的经典指认;三是学科话语等。目的不仅在于寻找二者之间的不同,而且在于探讨其学科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去研究,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寻求突破性的进展,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再次,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强调学术论著撰写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教学角度,谈同济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近几年来不但尝试打通大陆与台、港、澳,也尝试着打通中国与世界,尤其尝试着用比较的方法,沟通整个华文文学从题材、风格到价值的联系,以试图复活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并从一切可能性上找到形式与精神的互补,以寻找和创造前所未有的大华文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